毛澤東處處著眼於大處,著想於全局。
林彪盼望集中兵力打一兩個勝仗的戰機,終於出現了。
2.漂亮的伏擊戰
“七七”事變後,貪得無厭的日本帝國主義完全撕去了偽裝和平的麵紗,企圖以蛇吞象,不斷向華北增派兵力。
1937年8月中旬,關東軍之混成第2、第15旅團以及新編成的大泉和堤支隊到達北平、天津與張北縣,企圖奪取察哈爾、綏遠兩省,控製平綏鐵路,切斷中國同蘇聯的聯係;從國內調來的第5、第6、第10師團也到達了平津地區。日本獨立混成第11旅團向防守南口、居庸關的國民黨第13軍湯恩伯的部隊實施正麵進攻,並於27日占領張家口。
8月24日,日軍參謀本部又從國內抽調第14、第16、第108、第109師團,趕赴華北戰場,企圖迅速實現奪取華北的戰略意圖。
8月31日,日軍成立華北方麵軍司令部,下轄第1軍和第2軍,另1個獨立旅團和1個臨時航空兵團。這時候,日軍在華北的兵力已經有30多萬。
當時,由於南口戰役和淞滬會戰的失利,國內一些人產生了悲觀情緒,甚至散布“日本所向無敵”的謊言。國民黨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看到日本軍隊向平型關、茹越口內長城瘋狂進攻的囂張勢頭,心裏直打鼓。為了有效地抗擊日軍,鼓舞信心,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領導人周恩來、朱德、彭德懷先後多次同第二戰區的指揮官閻錫山、黃紹疣、衛立煌等人進行會談,對保衛山西的作戰計劃和兵力部署問題,提出重要建議,並希望成立戰地動員委員會,發動和組織群眾抗擊日軍。
閻錫山是山西省五台縣人,1901年入山西武備學堂學習。1904年赴日本,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就讀,回國後曾加入在軍人中成立的鐵血丈夫團,任山西新軍標統。辛亥革命爆發不久,閻錫山參加太原新軍起義,被推為山西都督。軍閥混戰,閻錫山以山西為根據地,不斷擴展自己的實力,曾任國民革命軍陸海空軍副總司令兼山西省政府主席,人稱山西的“土皇帝”。閻錫山日夜關注日軍進攻山西,他認為,要保衛山西腹地,就必須憑借長城一線山地的有利地形,這些地形上的既設陣地,能阻止日本軍隊的進攻。為此,閻錫山決定調整部署,把第6集團軍的3個軍和第7集團軍的4個軍分別部署到平型關、茹越口、雁門關一線,並要求八路軍先頭部隊迅速前進至晉東北地區,協同第6軍和第7軍的部隊堅守長城防線。
日本軍隊果真所向無敵嗎?八路軍將如何頂住國民黨幾十萬軍隊的潰敗的壓力,給日本軍以重擊呢?
這些天,林彪和聶榮臻時刻都在關注著戰局的變化,都在分析日軍的動態。他們看到,日本軍隊雖然來勢凶猛,但官兵驕橫,疏於戒備,這是致命的弱點。平型關周圍的地形是伏擊戰的好戰場。他們決心,以伏擊手段,出其不意地殲滅由靈丘向平型關進犯的日軍。
打一個漂亮的伏擊戰,這是對友軍的有力配合。伏擊戰,是預先把兵力兵器隱蔽地配置在敵必經之路附近,待敵或誘敵進入伏擊區域,突然予以打擊。伏擊戰常常能收到出奇製勝的效果,是弱軍戰勝強軍的有效戰法。中國古代兵家重視伏擊戰,八路軍將領受中國傳統軍事思想的熏陶,謀略高超,指揮精湛,伏擊勝敵的把握大。
9月14日,第115師的先頭部隊進抵大營鎮,部隊顧不上宿營,立即派出偵察分隊,開始偵察平型關周圍的地形。
為了抓住有利戰機,林彪和聶榮臻命令第343旅從大營鎮出發,前往平型關東南的上寨地域隱蔽集結;命令第344旅向上寨地域機動。
9月22日,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的部分兵力開始從靈丘向平型關方向進犯。
9月23日,聶榮臻率領第115師司令部和第344旅插到平型關東南的上寨鎮。
進寨不久,一群國民黨軍隊的潰兵也擁進村寨,到處搶東西、砸店鋪。聶榮臻見狀後,叫一名營長出麵製止。看到那名營長咬牙切齒的樣子,聶榮臻又吩咐說:注意,不可動手,更不可動槍,把他們轟跑就行。正說著,林彪同兩位參謀來了。
聶榮臻迎上前去,問:“林彪同誌,前麵情況怎麼樣?”
林彪顯得很有信心,說:“日軍前鋒已經逼近東跑池,閻錫山的平型關防線岌岌可危。我在這裏轉了幾天,地形不錯,可以打一仗。”
林彪的判斷是有根據的。第115師向晉東北抗日前線挺進時,日本第5師團已侵占陽原、蔚縣、廣靈,並向渾源、靈丘進攻,企圖突破平型關、茹越口要隘。9月16日,第5師團、第21旅團以及第21聯隊主力由廣靈西進,占領深源縣城。20日,第21旅團以2個大隊的兵力南下。占領靈丘縣城,向平型關逼近。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也由大同南下向國民黨內長城防線進攻。接著,林彪攤開地圖,把平型關周圍的地形和自己對第115師的作戰設想向聶榮臻作了具體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