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堤全線構築了19座要塞、30個堅固據點,各個據點又都有若幹個鋼筋混凝土的碉堡,下麵埋設了許多通向運河的凝固汽油管道,隻要一按發火設備的電鈕,就可以點燃汽油,向河麵噴射,形成一片火障,燃燒時間可達30分鍾。
在各據點之間,建築了坦克和大炮掩體,火力互相交叉,控製著整個運河和重要通道。
在主陣地後麵的交通要道上,還構築了據點,配備有預備隊和支援火炮。防線前沿駐軍3000人,有足夠三四月用的軍火、糧食等。以色列在防線築成後,曾經大肆吹噓它“堅不可摧”,是一條“不可逾越”的防線。以色列國防部長達揚狂妄地叫囂,麵對巴列夫防線,任何埃及軍隊渡河攻擊,都將在24小時內被消滅。
10月6日下午2時整,按照計劃,200架埃及空軍超音速飛機呼嘯著越過運河,襲擊了以色列軍陣地。
這次襲擊完全出人意料,也近乎大獲全勝。20分鍾之內,埃及飛機摧毀了以色列在西奈的指揮部、空軍指揮部、防空和雷達幹擾中心、導彈營、炮台等。估計90%的預定目標被擊中,埃及僅僅損失了為數不多的飛機。以色列軍遭到了嚴重創傷,軍事通訊係統被破壞,以至使他們的通訊聯絡中斷了好幾天。
空襲後接著便是毀滅性的排炮轟擊,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最猛烈的一次炮擊。
然後,就是成千艘小型橡皮攻擊艇載著埃及士兵,冒著極大的危險搶渡運河。第一批抵達東岸的士兵攻占了以色列的工事後,便給戰友們放下繩梯。他們很快就占領了一些在工事後的以色列軍陣地,進而掩護後來的登陸者。最先橫渡運河的大部隊是埃及第7旅。在開羅作戰指揮大廳裏,滿懷喜悅的薩達特和他的軍事指揮官們接到了這樣的報告:埃及的旗幟又一次飄揚在東岸了!
先頭部隊渡過運河以後,工兵便開始以高壓水龍開道。高壓水龍輕而易舉地衝開了沙質的工事,讚成一個個大缺口。埃及的坦克從快速安裝起來的浮橋上過河後,便通過這些缺口向以色列占領的西奈挺進。夜幕降臨時,5個完整的裝甲師沿著170公裏的河道成功地越過運河,到達蘇伊士東岸。不可一世的巴列夫防線的要塞,在猛烈的炮火中,一個一個地落入埃及人手中。
關於這次搶渡運河天塹,新臨指揮這次戰役的埃及總參謀長薩阿德·沙茲科中將在《跨過蘇伊士運河》一書中介紹道,這是一次曆史性的交鋒,基本上沿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戰術的坦克和新一代步兵武器之間的第一次交鋒。10月6日14時30分至14時45分,埃軍第一批突擊部隊已經登陸。4000名士兵占領了各支撐點之間的沙壘。橡皮舟已在返航,每舟由工兵舟船營的兩名士兵操縱。
當敵人的第一批坦克衝向運河時,在5分鍾左右的時間內,塵土迷漫。埃軍突擊組有很多已經搶在以軍坦克之前占領了斜坡武射擊陣地。
而且,占領了沙壘的埃軍士兵可以居高臨下地對向前開進的以軍坦克射擊。但是,擊退以軍第一批裝甲車輛主要靠部署在西岸沙壘上的部隊。埃軍的火力一方麵繼續對敵方支撐點進行射擊,同時掩護各工兵排把水泵運到對岸,開始執行在沙堤上打開70條通路的任務。
“在苦湖,我們的兩棲旅已經開始在東岸登陸。”沙茲科將軍說,“我們的飛機在完成了第一次襲擊後,正在返航。它們的航程很短,因此所有目標都選在西奈,其中包括敵軍機場、防空導彈發射場、電子幹擾站和軍事司令部。襲擊中,我們損失了5架飛機。我們的飛機都沿安全走廊穿過我方薩姆導彈防禦地帶返航。”
隨著埃軍大炮的猛轟,埃軍先頭部隊8000人在海、空軍的支援下,從運河北部的坎塔臘、中部的伊斯梅利亞、南部的大苦湖等處奮力強渡運河。他們乘橡皮艇和兩棲車輛在彌漫的硝煙中奮勇衝向東岸,首先占領那被炸藥包炸開的缺口。以軍士兵見狀慌了手腳,趕忙去開啟凝固汽油管道,想用大火阻擋埃及戰士前進。不料電鈕按後,連半點火星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