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分析人員受騙了。“阿拉伯國家對於外交顯得十分有興趣,以致雖然有大量軍事調動的證據,我們受到了愚弄。”一名華盛頓情報人員說,“我們掌握了正確的事實,可是我們沒有能夠正確地分清主次先後。”看過情報機關的判斷報告之後,基辛格也以為阿拉伯國家會給他的外交手段一次表演的機會。
由於薩達特本來就主張軍事和外交並進,也許基辛格與阿拉伯國家的一次最有力的接觸--與埃及外交部長劄雅特的接觸,是薩達特極需要的最後一分鍾接觸,以便弄清,萬一軍事失敗了,可能遇到的大致是什麼條件。
就以色列來說,開戰以前的30小時是最危險和最神秘的時刻。以色列運輸部長西蒙·皮爾斯說:“我們在星期五舉行了內閣會議,討論局勢。那是我記憶中最短的一次內閣會議,我們一致決定不動員……”可是其他政界方麵的消息都說,那一次會議是在星期五傍晚才開的。
在以色列內閣裏,正如其他內閣一樣,雖說采取集體負責的原則,卻忽略了一個事實,即有一些部長比其他部長地位高。梅厄夫人的“廚房內閣”的組成,時有不同。那天傍晚,5點30分,天一黑,宗教儀式一開始,便等於通知猶太曆一年中的最隆重的一天--贖罪日開始了。
那時,有4名部長在梅厄夫人的特拉維夫宮邸開會。有梅厄夫人自己,副總理阿隆,國防部長達揚,無任所大臣卡裏裏。卡裏裏這個人,在以色列之外幾乎不為人所知,他是梅厄夫人最親近的政治助手之一。也許是從會議一開始,也許是在會議開到一半中間參加進來的還有前任參謀總長巴列夫,現任參謀總長埃拉劄爾。
關鍵問題在於是否打亂贖罪日的平靜,征召預備役。當場決定不征召。官方事後的解釋說,當時並沒有人表示不同意見。但事實上是埃拉劄爾反對無效,他非常生氣。埃拉劄爾在11月11日說,如果預備役能夠“提早24小時或48小時征召”,戰果“毫無疑問會大為不同”。
他並且提到了事後爭論最大的傷亡問題,認為那樣的話,傷亡可以大為減少。他說,可是,這一項決定“是在最高級的政治、軍事會議上決定的”。他的結論是:“如果征召了預備役,我們很難說,戰爭是否真的會爆發。”
還有消息說,10月4日夜間,以色列得到更多的有關阿拉伯軍隊調動的情報,達揚從睡夢中被叫醒。他同參謀長埃拉劄爾討論後,和軍事情報局長澤拉同到總理梅厄夫人家裏,向她彙報。埃拉劄爾建議取消空軍和裝甲部隊的假期,把裝甲部隊集中到埃以和敘以兩條戰線。梅厄決定次日召開內閣特別會議,研究當前局勢和對策。
5日在內閣會議上,埃拉劄爾強調,埃敘軍隊已進入防禦狀態,可通欄進行軍事演習,但這兩支軍隊都可以立即由防禦轉入進攻,戰爭的危險性是存在的。而澤拉得到美國情報機關的觀點支持,認為埃敘軍隊不可能發動進攻。他說:“埃軍大規模渡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以色列一些人一貫不相信阿拉伯人民真正有能力發動一場大規模的進攻,更不相信阿拉伯人民能夠在戰爭中獲得勝利。10月6日清晨4時,以色列情報機關才確信,阿拉伯國家將在當天對以色列發動一次襲擊,估計進攻時間在日落以前。
梅厄夫人在她的家裏召開內閣緊急會議。她仍拒絕埃拉劄爾提出的先下手對埃敘軍隊進行襲擊的主張。內閣會議最後隻同意采取包括局部動員在內的必要措施。直到10月6日上午10時,以色列才發布緊急動員令,要它的大部分由市民組成的軍隊開往前線。這時離戰爭爆發隻有4個小時了。
埃及武裝部隊在10月6日全線成功地渡過蘇伊士運河,8日摧毀以色列吹噓為“不可逾越”的“巴列夫防線”,打破了以色列“不可戰勝”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