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北方艦隊的冰麵艦艇、海岸炮兵、航空兵和海軍陸戰隊繼續積極支援第14集團軍在摩爾曼斯克方向的作戰。尤其是在德軍側翼和後方組織的登陸行動,為己方在瀕海地區作戰的陸軍部隊提供了很大支援。
其中,4月27日淩晨在莫托夫灣南岸實施的全陸戰鬥。規模最大。這次登陸是卡累利阿方麵軍各部隊在北方艦隊協同下進行的4~5月進攻戰役的組成部分。該戰役的目的是包圍並消滅團利查德軍集群,以粉碎敵人企圖對摩爾曼斯克發動的新攻勢。位於莫托夫灣以南的第14集團軍各部隊擔負主要突擊任務。
北方艦隊的任務是:在德軍後方實施戰術登陸,以配合主力在主要突擊方向上突破德軍防線。艦隊參加該戰役的有第12獨立海軍陸戰旅和44艘艦艇。艦隊司令A·T·戈洛夫科海軍中將任參戰海軍部隊的總指揮。
根據艦隊司令部擬定的計劃,預定從4月27日零時至2時30分在大西利查灣和提托夫卡灣之間的寬大正麵上,從數個登陸點同時進行登陸。為了把德軍的注意力從第12獨立旅的登陸點吸引開,另派遣一支偵察隊在提托夫卡灣區域登陸。
為了隱蔽企圖,登陸準備分幾個地點進行,還打算采用小艦艇護航,到指定區域集中。由“響亮”號驅逐艦、“雷”號、“旋風”號護衛艦和9艘護衛艇為登陸部隊提供炮火支援。艦隊和卡累利阿方麵軍的近200架飛機負責從空中保障登陸行動。數艘潛艇在雷巴契半島以北海域展開,從海上掩護登陸地域。為了防止德艦的反擊。主要基地內的驅逐艦作好了隨時出海的準備。一切準備都佯作演習,艦艇出海後才向全體人員宣布戰鬥任務。
4月26日夜,艦艇起航。它們緊靠莫托夫灣的南北兩岸,分成若幹小隊航行。夜幕降臨時,艦艇已駛入指定區域。海岸炮兵和炮火支援艦艇向佯動登陸的提夫卡區域開火射擊。與此同時,主攻部隊按照預定計劃未經炮火準備就在3個登陸點突擊上陸。德軍措手不及,無法組織抵抗。登陸分隊,無一傷亡,迅速上岸。“MO”型護衛艇運送的首批登陸分隊迅速占領了登陸場,攜帶戰鬥技術裝備的後續部隊隨後登陸。第12海軍陸戰旅發起進攻,德軍被迫投入預備隊。德軍前線指揮部乘蘇第14集團軍所屬部隊的反攻尚未奏效之機,從其正麵抽調部分兵力同登陸部隊作戰。第12陸戰旅迫於德軍優勢兵力而轉入防禦。
此時,艦艇部隊和艦隊航空兵加緊從海上和空中襲擊德軍,經陸戰旅以極大支援。“轟鳴”號、“毀滅”號、“嚴厲”號和“響亮”號驅逐艦炮擊了11次,向德軍發射1312發130毫米炮彈。為了加強登陸部隊,蘇軍又向登陸場增派9個分隊,共2660人。但是,要固守已經占領的地區,人力仍感不夠。在德軍重兵的反擊下,登陸部隊開始逐漸撤向岩邊,5月13日乘艦艇撤離。
盡管蘇第14集團軍和北方艦隊所進行的這次登陸沒有取得進展,但是,它牽製了德軍的大量兵力,粉碎了德軍準備進攻摩爾曼斯克的作戰企圖。德軍由於在這次戰役中損失嚴重,而不得不取消進攻摩爾曼斯克的計劃。為了消滅德軍設在莫托夫灣南岸的據點和海岸炮台,北方艦隊繼續在德軍後方實施小規模的偵察佯動登陸。例如,1942年9月10日夜,海軍陸戰隊373名官兵在岸炮和野戰炮的掩護下,從皮克舒耶夫角登陸。由於“MO”型護衛艇和掃雷艇隱蔽航渡,登陸部隊突然發起上陸戰鬥,德軍未能組織強力抵抗,登陸隊員徹底摧毀了德軍據點,消滅其官兵近200名,俘虜了其餘的敵人。
1942年7月,蘇海軍指揮部決定成立北方防區。該防區編有3個海軍陸戰旅、12個獨立營和設在斯烈德尼半島和雷巴契半島上的海岸炮台。這個防區的成立,使該地區各種兵力的指揮更加得力,使北方艦隊與第14集團軍的協同作戰更加富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