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二戰顯威力(1)(1 / 3)

1.航母受歧視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這段時間裏,航空母艦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以美國、英國和日本為代表的海軍強國,在航空母艦的建造和使用等方麵,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特別是在1935年之後,各國結束了使用舊軍艦和商船改裝航空母艦的曆史,進入到了專門研製和設計新型航空母艦的嶄新階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美國、英國和日本都建造起了龐大的航空母艦戰鬥群,德國和法國等國家也積極地投入到航空母艦的研製中,許多國家也都投入到了對航空母艦的改裝和建造中。

當時,日本已經建立起了由“赤城”號、“加賀”號、“龍驤”號、“蒼龍”號、“飛龍”號、“翔鶴”號和“瑞鶴”號等航空母艦組成的龐大的航空母艦戰鬥群。英國也擁有“勇敢”號、“光榮”號、“皇家方舟”號、“光輝”號和“勝利”號等航空母艦。並且日本和英國的航母建造計劃仍然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還有多艘航空母艦正在建造之中。在1938年5月,美國國會通過了海軍擴建法案,美國海軍部全體委員會決定在進行新型航空母艦設計的同時,仍要建造約克城級的同型艦。美國海軍新設計的航空母艦被命名為“大黃蜂”號,它在“企業”號航空母艦服役之後第五天被批準建造,“大黃蜂”號航空母艦把航空母艦的建造技術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1939年6月,美國海軍再一次決定建造6艘同型的航空母艦。最初,人們仍希望以“大黃蜂”號為樣板進行建造,將排水量設定為20400噸,從而將排水量控製在法案規定的範圍內。後來,美國海軍最終決定建造擁有強大飛行大隊的大型航空母艦,結果6艘航空母艦設計圖紙的草圖從20400噸逐步增到26000噸,一次比一次的噸位大,最後,這6艘航空母艦被設計為每艘27100噸。1940年夏天,麵對已經打響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國會通過了“艦隊擴大百分之十法案”和“兩洋海軍法案”,廢除了以前的法定限製。前一個法案批準建造3艘27100噸級的航空母艦,後一個法案批準追加建造8艘同級航空母艦。這批航空母艦的艦名從過去曾經使用過的艦名中選定,有“埃塞克斯”號、“好人理查德”號、“勇猛”號、“富蘭克林”號等,以紀念在戰爭初期損失的艦隻,“埃塞克斯”號、“好人理查德”號、“勇猛”號、“富蘭克林”號等航空母艦同為美國在二戰前所建造的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該級航母批準建造的總數為32艘,但實際建成24艘。埃塞克斯級航母的建造規模充分反映了美國巨大的工業潛力。埃塞克斯級航母建成後相繼投入到了太平洋戰爭中,向日本艦隊發起了猛烈的攻勢,為最終奪取太平洋戰爭的勝利建立了不朽功績。後來,這批航空母艦成了最終打垮日軍的有力武器。

二戰之前,各國建造的航空母艦,不僅在數量上與過去相比有大幅的提高,而且在性能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改進,艦載機能夠完成偵察、魚雷攻擊和轟炸等多項任務,可以在遠離本土的條件下進行遠洋攻擊。

然而,在看到航空母艦發展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時,也不能忽視航空母艦所麵臨的困境。二戰之前至二戰初期的這段時間裏,美國和英國等國家對傳統的“巨艦大炮主義”政策仍然十分癡迷,使得航空母艦在海戰中仍然處於輔助地位。當時人們認為戰列艦的裝甲厚、火炮口徑大,而航空母艦沒有經過海戰的考驗,因此對航空母艦在海戰中的地位和作用抱有輕視的態度。所以,即使是那些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仍將戰列艦和巡洋艦作為海戰的核心力量,以炮戰來決定戰爭的勝負,而把航空母艦列入其後的位置,充當掩護戰列艦和巡洋艦的角色。各國海軍造艦計劃的重點仍被放在戰列艦和巡洋艦上。這種情況使得本來可以在海戰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航空母艦一時沒有了用武之地。而真正使這些國家改變“巨艦大炮主義”這種陳舊觀念則是在塔蘭托之戰以後的事。

2.夜襲塔蘭托

意大利參戰

在二戰的最初階段,各國海軍對航空母艦並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航空母艦仍被當做是戰列艦的輔助艦隻,但是在二戰初期的一次海軍航空兵的突襲後,人們的觀點開始發生變化,這場戰爭就是塔蘭托之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軍地中海艦隊夜襲意大利塔蘭托軍港是英國海軍航空兵創造的奇跡,也開創了航空母艦作戰的先河。塔蘭托之戰不僅徹底打破了地中海上盟軍與軸心國之間的優劣對比,而且也拉開了航空母艦稱霸海洋的序幕。

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國向波蘭發動了進攻。9月3日,英、法等國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1940年6月,德國法西斯在連續侵占了波蘭、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歐洲國家之後,又占領了法國的北部。德軍席卷西歐和法國北部後,在1940年6月3日至4日,首先出動大量航空兵空襲法國南部各機場和重要目標,摧毀法國空軍飛機約900架,奪取了製空權。接著在6月5日拂曉,德軍又分A和B兩個集團軍向法國的南部地區實施猛烈的進攻,兩路德軍迅速地對法國首都巴黎實行了包抄。6月10日德軍渡過塞納河,法國政府逃出巴黎,意大利乘機對法國和英國宣戰,派兵越過阿爾卑斯山侵入法境南部,加入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6月22日,法國投降,德、法兩國簽訂了停戰協議;兩天後,6月24日,意法停戰協定也在羅馬簽字。法西斯德國用“閃電戰”對西歐大陸的侵略行動隻用了44天就宣告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