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冷戰中的航母(2)(2 / 2)

為了研製“庫茲聶佐夫”號航空母艦,蘇聯投入了很大的財力和物力,組織了大量專家和技術人員參與攻關。該艦於1983年3月開始建造,1985年12月下水,1991年1月被編入到黑海艦隊服役。

“庫茲聶佐夫”號是當時除美國外世界上唯一的一艘大型航空母艦,該艦長304.5米,寬70米,標準排水量為45900噸,滿載排水量為58500噸,發動機總功率達到了147000千瓦,航速30節,續航力為8500海裏/18節,可以搭載飛機41架。“庫茲聶佐夫”號所搭載的蘇-33戰鬥機有著“艦載機之王”的美譽,是蘇聯海軍中第一種常規起降艦載戰鬥機,擁有極強的作戰性能。該艦裝備有12座“海灘”遠程反艦導彈垂直發射裝置、4座共有256個導彈發射單元的近防係統、2座10聯裝RBU12000型反潛深彈發射裝置,同時還配有大量的速射炮。從武器裝備上看,“庫茲聶佐夫”號上的火力,完全可以和一艘重型巡洋艦相媲美,在這一點上它遠遠超過了美國超級航母尼米茲。

盡管從表麵上來看,“庫茲涅佐夫”號和美國的大型航空母艦沒有什麼區別,但實際上“庫茲涅佐夫”號卻有很多特點。“庫茲涅佐夫”號采用獨特的滑躍式飛行甲板,依靠飛機強大的自身推力完成起飛,而不借助彈射裝置的幫助。其次,“庫茲涅佐夫”號除了裝備有較強的作戰飛機外,還裝備有大量的對空、反艦和反潛武器,具有獨立作戰的能力,可以作為獨立的作戰平台投入戰場。

“庫茲涅佐夫”號服役後不久就遭遇到了蘇聯的解體,隨後由俄羅斯海軍接管。由於當時的俄羅斯經濟十分困難,所以“庫茲涅佐夫”號基本處於閑置的狀態。1993年之後,俄羅斯經濟有了好轉,“庫茲涅佐夫”號開始進行有限的訓練和出海巡邏。近幾年,俄羅斯經濟得到很大恢複,“庫茲涅佐夫”號也開始投入到戰鬥執勤的任務中,2004年該艦參加了“大西洋—2004”遠洋出海訓練。伴隨著俄羅斯重建昔日海軍強國的步伐,“庫茲聶佐夫”號的明天會越來越好。

8.海灣戰爭

海灣戰爭是冷戰時期航母艦隊作戰的代表之戰,是二戰之後,航空母艦參與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海灣戰爭之後不久,蘇聯就宣告了解體,因此此戰也是冷戰時期的落幕之戰。

1990年8月2日淩晨,狂人薩達姆一聲令下,10萬伊拉克大軍在飛機的掩護下,伴著坦克的隆隆聲,快速地占領了科威特。3日上午,伊拉克軍隊就順利地攻入了科威特王宮,隨後占領了科威特全境。8月28日,伊拉克宣布將科威特並入伊拉克的版圖。伊拉克的舉動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震動,聯合國安理會要求伊拉克立即撤軍,但薩達姆對此置若罔聞,因此安理會在11月29日通過決議,授權可以使用一切手段恢複海灣地區的安全,於是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可以名正言順地實施軍事行動了。

美國龐大的航母艦隊迅速地向海灣地區集結。“獨立”號航母編隊(包括2艘巡洋艦、1艘導彈驅逐艦、2艘護衛艦和一艘補給船)已經向海灣駛去,準備在紅海東部部署。“薩拉托加”號航母編隊(包括6艘巡洋艦、2艘護衛艦以及數艘補給船)也向阿曼灣駛去。擁有7艘護衛艦艇的“艾森豪威爾”號航母戰鬥群也準備駛往紅海。“肯尼迪”號航母戰鬥群也作好了隨時駛往海灣地區的準備。

在1991年1月16日聯合國安理會敦促伊拉克撤軍的最後期限剛剛過去後,1月17日多國部隊就立即展開了“沙漠風暴”行動。當時共有10艘航空母艦集結在海灣地區,僅美國就投入了6支航空母艦戰鬥群,其中“中途島”號、“突擊者”號和“羅斯福”號部署在波斯灣地區,“薩拉托加”號、“肯尼迪”號和“美國”號部署在紅海。從1月17日淩晨到2月28日美國航空母艦共出動艦載機1.6萬架次,對伊拉克的指揮控製係統、通信係統、防空係統和重要的軍事設施進行了空中打擊,完全掌握了製空權。從航空母艦上起飛的艦載機擊沉了大量伊拉克艦艇,並摧毀了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上36座橋梁中的33座,從而切斷了伊軍的補給線和撤退道路。在多國部隊的打擊下,伊拉克被迫宣布無條件接受安理會的決議,海灣戰爭宣告結束。

在海灣戰爭中,美國航母戰鬥群反應快速,最先占據有利位置。在整個戰爭中,航空母艦艦載機表現十分出色,取得了輝煌的戰績。海灣戰爭證明了在信息化戰爭中,航空母艦依然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