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錦天下第一,新創花樣最多。根據唐宋詩句中描寫的所創之紫曲水錦(俗稱落花流水)以及燈籠錦(即慶豐年,或稱天下樂),成為元明以來錦鍛廣泛采用的主要花樣之一。此外,奇特的茂花閃花錦,更是宋代之新創。錦中加金及衣服以金為錦的風氣至此也大為流行。用金方法多至一二十種。
錦之外,宋代於其它絲織物,如羅、綺、花絁等也有不少革新,新的提花羅花紋“如尤壽藤、大齊珠、雙鳳、綬帶,紋皆隱起而膚理尤瑩潔精致。”新發現的纏發現的纏枝牡丹羅,花紋單位長達60厘米,確為以前所未有。
緙絲
在宋代頗享盛名的一種複雜而精工的絲織品是緙絲。定州最負盛名。據莊綽《雞肋篇》說:“定州刻絲,不用大機,以熟色絲經於木棦之上,隨聽欲作花草禽獸狀,以小梭織緯時,先留其處,方以雜色線綴於經線之上,合以成文,如婦人一衣,終歲可就,雖作百花,使不相類亦可,蓋非通梭所織也。”這裏所說的衣物和遼寧省博物館所藏之紫地練鵲牡丹,都是實用之物,花紋之裝飾性很強。緙絲即可以根據需要隨意換梭賦色,也就便於向書畫發展。北宋的緙絲仙山樓閣圖,織造已很精工。正如卞永譽形容的那樣:“宋刻絲仙山樓閣,文綺裝成,質素瑩潔,設色秀麗,界畫精工,煙雲縹緲,絕似李思訓,然筆墨追摹未易到耳。平生所見惟此上上超品”。織法尚保持環緙,平戧之唐代舊法。南宋又有單子母經、披梭和橫門閂運梭技術之創造,使緙絲畫麵線條更加流利,皴染自如。沈子藩,朱克柔均為此時名手。故宮藏沈子藩《梅鵲圖》、《青碧山水圖》,遼寧省博物館藏朱克柔牡丹兩方,工細高雅,堪稱絕品。
刺繡
宋代刺繡也很有發展,創造了一些新的針法,其用途可分實用裝飾和觀賞兩類。福州南宋黃昇墓之刺繡多施於衣物,尤多邊飾。用襯金、平繡、匡繡、釘金諸法所繡之花卉邊飾,以及故宮所藏山西出土之刺繡,多用編結幾何紋,具有濃厚民間意趣,代表著一般實用刺繡水平。
欣賞類的刺繡,由唐代的宗教繡佛解放出來,轉向名人書畫,諸如黃筌、趙佶、崔白……之繪畫,蘇、黃、米諸家之書法,都在絹帛上用刺繡表現得惟妙惟肖。明人說:“宋人之繡,針線細密,用絨止一二絲,用針如發細者為之。設色精妙,光彩奪目。山水分遠近之趣,樓閣得深邃之體,人物具瞻眺生動之情,花鳥極綽約嚵唼之態。佳者較畫尤勝,望之生趣悉備,十指春風蓋至此乎!餘家蓄一幅,作淵明潦倒於東籬,山水樹石景物粲然也。傍作蠅頭小楷十餘字,亦遒勁不凡。”從宋繡《瑤跨鶴圖》、《海棠雙鳥圖》、《梅竹鸚鵡圖》、《金剛經冊》、《白鷹圖》等作品來看,其技巧之高,確有令人叫絕之勢。從此,純觀賞之複製繪畫刺繡成為一個重要的獨立品類,一直流傳至今。浙江瑞安仙岩寺曾發現北宋慶曆(1041—1048年)以前的刺繡經袱,上繡飛鸞,是現存最早的一件雙麵繡。
玉牙雕刻
宋代玉牙等各種雕刻形成各有千秋之勢。為適應貴族裝點陳設需要,政府文思院中設有玉作、牙作、犀作、雕木作等部門。金代萌起金石收藏考證的風氣,更提高了奇珍異玉製品的價值,《西湖誌》載南宋張俊向高宗進獻的文玩中,玉器占了很大比例。
宋人玉雕工藝趨向寫實,題材也趨向世俗化,應用範圍益廣,不僅有仿古爐鼎之類,而且大量雕製笛、管、風釵、玉帶、扇墜、杯盂、文具及花鳥、人物等觀賞工藝品,技巧高超。特別是多層透雕及對人物、花鳥狀物傳神上尤為卓絕。宋人淡化了古玉賦予的品德特點,而更表現富於生活氣息的形象。宋地區的人物、花鳥和遼金地區表現自然鳥獸的形象都各具特色,宋代還發展了根據不同色澤的玉設計雕造形象的俏色玉,獨具匠心。元代版圖廣闊,有豐富的玉材來源,玉雕製作中心在大都及杭州等地,技術上沿襲宋代,又有所發展,現存瀆山大玉海是古代最大的玉雕珍品,反映了此一時代的技藝水平。
磚石雕刻普遍用於建築及陳列品。宋代有工匠王劉九,善鐫青田石及楚石,所刻壽星、觀音、彌勒等,神氣雋出,惟妙惟肖,又能於蚌殼上刻“觀音普陀坐像,山水樹石,細若遊絲,目不能以逐發數”,巧奪天工,可看成是一種微雕藝術。
漆器工藝
漆器在漢唐時代大都出自營作坊,供宮廷和貴族使用。宋代中小有產者擴大,商品經濟發展,私營漆器作坊也隨之發展。兩宋京城都有專門行業漆器鋪子的開設就是一個證明。北宋的定州、溫州、嘉興為最有名。靖康以後,群工南渡,江南漆業愈加發展,定州衰落,浙漆成為天下第一。
犀皮以稠漆作凸起之花紋,然後用色漆交替相疊,幹後打平,現出如同彩雲、團花、鬆鱗等紋理。
雕漆有剔紅剔彩之別,刀法圓熟,藏鋒不露,和唐代刀法快利者大異。宮呂多以金銀為胎,僅漆其外。若內外皆漆者,則剔刻露地花紋,以現胎質之美。宋代更於雕漆中演出五色漆胎,視紋飾之需要,用刀深淺不同,呈現豔麗的五彩,如紅花綠葉、黃心黑石,奪目可觀。雕漆另一個品種是剔犀,多以兩色漆交替疊壓,彩漆顯露如彩雲,故不作人物。
堆漆,係用漆堆出浮雕狀之紋飾。浙江瑞安北宋慧光塔出土堆漆舍利函、經函各一件。舍利函寬24.5,高41.2厘米,每麵由蔓枝牡丹作成角花並連作一周,其內圈複有十六個凹弧,凹弧相交處各嵌珍珠一顆,中間各繪以工筆描金人物一幅,作風極類《朝元仙仗圖》。經函長40,寬18,高16.5厘米,兩端以密麗的堆漆花紋形成開光之格式,蓋沿周圍以堆漆作佛像一排,仿佛坐在下麵的底座上,地紋以描金錢繪出飛天、花鳥。這兩件堆漆漆器,精美非常,能夠完整地保存下來,實為難得。從上麵的銘文得知是慶曆二年(1042年)當地工匠的作品。溫州漆器北宋中期已達到如此水平,無怪乎浙江漆器於南宋時期號稱天下第一了。
描金,用泥金在漆地上塗繪謂之描金。前麵所述舍利函和經函都是描金法,頂麵三個雙鳳團花,襯以滿地忍冬紋,四周畫鳥紋團花八個,襯以滿地菊花紋,運筆挺拔自如,當是出自名手之作。
戧金,其表麵效果雖然極似描金,但因紋理深陷刻劃的凹槽之內而不易磨損。江蘇武進出土戧金漆奩盒和長方盒各一種,是現存最早的實物。在四層,蓮瓣形,銀扣,立麵飾折枝花,蓋麵飾庭園仕女圖一幅。盒的四麵飾雜花,蓋麵作柳塘風景,空隙鑽珍珠地,填朱漆磨平。於此可見到宋代圖案所受繪畫之影響。
螺鈿,在宋代上層社會家庭中十分流行。
金銀平脫,在諸種漆器中最為珍貴。五代前蜀王建墓出土多件,大的有盛放哀冊的匣子,盛璽的寶盝,小的有鏡奩。冊匣長225,寬45,高21.5厘米。邊棱有銀扣五道,蓋麵飾大團花五個,四周有奔跑的獅子二十四隻,均為銀質鏤孔,上刻細線紋,主紋則鎏金。黃金、白銀、朱漆相交輝,極為豪華。寶盝接近方形,67×60厘米,蓋麵正中為團龍團鳳,兩旁有金甲神相對而立,立麵飾以瑞禽一周。整體看來,漆地空洞,紋樣突出,簡樸而莊重。鏡奩蓋麵的銀平脫,蔓草密布,內有奔獅一對,最為華美。金銀平脫入宋以後幾乎絕跡,明代已無製作,一般人已不知為何物,因此這幾件出自有傳統的四川大型而精美的金銀平脫漆器就更加可貴了。
此外,宋代銅器工藝,仍以銅鏡藝術性較高,這種工藝,雖然已不如以往製作之精,然花紋裝飾卻有繪畫化的趣味,寧夏隆德縣出土的《鎏金人物鏡》即是一例。所有這些都可以看出宋代藝術之重欣賞的思想也在這種本以實用為主的藝術品上明顯地呈現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