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世俗小說蘇童王朔(1 / 1)

市場運作方式進入文學領域後,讀者市場對創作起著越來越明顯的製約作用,使許多寫作都含有直接追逐商業利潤的目的。在純文學作品苦苦支撐的同時,出現了一大批具有俗文學特點和商業化傾向的世俗小說。

蘇童(1963~),原籍江蘇揚州,蘇州人,原名童忠貴。1980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1983年開始文學創作,1984年畢業後分配到南京藝術學院工作。1986年調《鍾山》任編輯,1987年發表成名作《1934年的逃亡》後,創作了許多“大膽的充滿奇思異想”的作品,被看做是“先鋒小說”的主將。1989年後,風格發生變化,從形式探索轉向故事講述,創作出《妻妾成群》、《婦女樂園》、《紅粉》、《武則天》等表現“婦女生活”和《米》、《我的帝王生涯》等以細膩而敏銳的筆觸重現往日曆史的作品;有的作品成為新曆史小說的代表,是較早轉向的先鋒派作家。

《妻妾成群》(《收獲》1989年第6期)雖然殘留著先鋒文學的許多個性特點,但已經顯露出精致的商業化傾向。主人公頌蓮是受過新式教育的女性,父親去世後迫於無奈,自願嫁作陳佐千的四姨太,為了能在家中立足並獲得尊嚴和做人的正常權利,她不得不與毓如、卓雲、梅珊三位太太爭寵。頌蓮具有知識女性的多思、敏感等特點,她不肯完全放棄自己,不肯泯滅最後的精神理念,主動退出了這種非人道的人際模式,這使她成了陳家花園裏一葉孤零零的浮萍,直到突然崩潰。作品始終充盈著濃重的死亡氣息,透射出一種令人心驚的主觀感受,具有超越客觀層麵的主體精神,充分體現出蘇童小說文字細膩精微、善於捕捉女性身心的微妙感受的特點。

兩年之後,張藝謀把《妻妾成群》搬上銀幕,更名為《大紅燈籠高高掛》(編劇倪震),繼續深入探尋人性的主題,在對環境給人的精神戕害方麵還有更出色的表現,同時,商業性也得到了增強。

王朔(1958~),北京人。1965年至1975年在北京上學,其間曾在山西太原生活。1977年入伍,在海軍北海艦隊服役,1978年開始小說創作。1980年轉業後在北京醫藥公司藥品批發店工作,1983年辭職從事自由寫作。1984年發表成名作《空中小姐》後,陸續發表《浮出海麵》、《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永失我愛》、《橡皮人》、《頑主》、《玩的就是心跳》、《千萬別把我當人》等,以放肆、撒野以至於頹廢的語言站在北京下層市民的立場上,無所顧忌地對“文革”以來虛偽的道德意識和社會風尚作了辛辣的諷刺,迎合了當代社會中騷動不安的主導社會情緒。90年代後,又發表有《我是你爸爸》、《過把癮就死》、《看上去很美》等,在理想主義受到普遍唾棄的風氣下,顯露出一概拒絕人類理想的暗疾和媚俗傾向,表現出對知識分子精神傳統的破壞力。

但《動物凶猛》(《收獲》1991年第6期)卻是一個例外。雖然女主人公米蘭的形象,是王湄(《空中小姐》)、吳迪(《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於晶(《浮出海麵》)與李白玲(《橡皮人》)等女性類型的結合,兼具天真明朗與放蕩嫵媚兩方麵的特點,主人公“我”由米蘭身上獲得性意識而導致的性強暴行為,也是王朔小說所隱含的男女情愛線索的某種原型,但由於作品不加掩飾地展示出個人經曆中的青春記憶,為當代文學提供了創造性的新視界和新感受,在王朔小說中占有特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