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早牙島(2 / 3)

這天中午,組長蕭和用衛星電話把情況向所裏做了彙報,想聽聽考古所的指示。老所長簡單地聽了幾句就打斷了他的話,說:

“這個事等等再說,剛接到氣象部門的通知,代號‘苔絲’的台風正從夏威夷向你組方向移來,抓緊時間組織防護,一定要保證人員安全。”

“還有多少時間?”蕭和的心馬上緊張起來,在海上遇到台風凶多吉少。

“下午五六點鍾。”

“為什麼這麼才通知?”這麼短的時間“天梭”是逃不過“苔絲”的追殺,蕭和聽說他們隻有七八個小時的時間來準備,心裏有些火,但從他的語氣上聽不出他內心真正的聲音。

“你們是秘密考察,有專人負責早牙島氣象預報工作,但有人失職,我也是剛收到通知,要跟你聯係,你正好來了電話。這事以後再追究,你馬上著手準備吧。老蕭,馬上找個避風港,一定要保證所有人的安全,‘天梭’號是我們借來的船,船和船員的安全暫時也歸我們管。”所長一字千斤重重地囑咐著,“一艘搜救船已經從上海出發,要兩三天才能到早牙島,希望一切能平安度過。”

“明白,所長你就放心吧,有我在,大家都會沒事的。”蕭和也鄭重其事地下了保證。

蕭和關上電話坐在床上,想了一想,抓走辦公桌上的座機撥了一個號。

“老滕,我剛接到颶風警報通知……”

“什麼?!颶風警報?什麼時候?”電話那邊一連三個問號送過來。

“就剛剛……”

“我知道,你剛說的剛接到通知!我問你風暴什麼時候到!”

“還有五六個小時吧,晚上六點左右。”

“這些王八蛋怎麼才說,這不要人命嗎?我的船這麼小哪經得住……”

“我們怎麼辦才好?”輪到蕭和打斷老滕的話了,現在發牢騷發得再有水平也於事無補,“領導要求我們保證人員安全。”

“這不是放屁嗎?讓領導來保證看看。這裏沒個避風的地方,風一來船就底朝天了,怎麼保證?”

“現在急也沒有用,你看這樣好不好,我們上早牙島搭帳蓬?”

“看來隻能這樣了,總比在船上安全。”

“那你通知一下你的人到餐廳來,我們還是一起開個會吧。”

“好,有什麼事你就安排。”

蕭和撂下電話,腦海裏迅速地搜索著他們都帶來了些什麼樣的裝備,在這次風暴中可以用得上。看見傅同聲從船口走過,便喊住了他:

“小傅,你通知所有人十二點半去餐廳裏開會,要快……看見張銳讓他早點來。”

小傅答應了,去招呼其他人。

來早牙島進行實地考察對於許多人,包括所裏或院裏的領導都想到了名利。如果在這次考察中有了新的、更多的考古發現,將在世界範圍內產生強地震級的轟動,中科院、下屬考古所以及領導者還有那些少數參與者像方肇韋等化石發現人都會在考古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供以後的學習者閱讀,這對於很多人的虛榮心而言能給予非常大的滿足,同時對於職位職稱之類更實際的問題可以獲得更大的實惠。方肇韋熱衷於這件事情並不是因為這個原因,他隻對揭示那顆牙齒化石的本來麵目感興趣,工作隻是為了滿足他的熱情,其他的他根本就沒有考慮。這兩種動機雖然讓兩種人采取了同樣的行動,但是在行動中表現出極大的不同。前者考慮更多的是得失,在行動中不停地權衡利弊,當事情陷入不利境地的時候總能適可而止。而肇韋則很難停下探究的腳步,事情沒有查個明白覺也睡不安穩,就在蕭和打算班師回朝的時候,他還保持著高亢的激情專注於自己的工作,就算是工作組回到國內,他的心也會在這裏。

“這塊大礁石已經被你們翻了個遍,你們蕭頭的樣子好象也打算回去了,你們還要來找什麼,能找到什麼?”海蘭自來到島上就經常跟在方肇韋的身旁,她一是珍惜他們在一起的時光,二是有著再找一塊化石的興趣。一個月過去了,對於化石的興趣已經蕩然無存,隻去在意她的心上人了。

“那塊石頭肯定不會是有人從陸地上帶到這裏的,一定在這個島上的某個地方掉落的,在那裏應該有更多的化石,外表看起來和那一塊一樣。”方肇韋語氣肯定地說。

“嗯,我也是這麼想的。”董大鵬附和道。他是方肇韋的同事好朋友,是考古隊的一對好搭檔。兩人在一起合作多年,已經很默契,心意相通。

“那你們去有石頭的地方找啊,在這光禿禿的地方看什麼?”李海蘭對他們考古工作一無所知,有時候根本看不懂他們在做什麼。

此時她站在盤子石上,而肇韋和大鵬蹲在那堆亂石的周圍用放大鏡觀察著光溜溜的石頭表麵。肇韋仔細地看著沒及時回答她。大鵬便抬起頭來,他很瘦,戴著一副高度近視眼鏡,長期野外工作養成的習慣,因為手髒,眼鏡下滑時喜歡用右食指弓起撮一下,連鏡框的選擇也是防髒型的塑膠材料。他說:

“凡是能查看的石頭都檢查過了,我們在看有沒有象山洞一樣的捷徑能讓我們看到島的深層。你看這塊盤子石,它中間低四周高,四下有流水的痕跡但底部卻沒有淤水痕。老方叫我一起來這裏,我就明白他要看什麼,你想想我們觀察這些能得到什麼結論?”

“你是說,”李海蘭一邊想一邊慢慢地說,“這堆亂石下邊有一個朝天洞?”

“我們是這樣分析的,現在我們需要充分證明這種想法。”大鵬說完又低下頭仔細地比劃著放大鏡。

聽說下麵有個大洞,海蘭也來了興趣,自己走到亂石堆旁邊,蹲下來用肉眼觀察。忽然,她驚叫了一聲。肇韋忙走過來,順著她的目光看去,在石縫中竟然長出了一小株不知名的小草。小草因為營養不良,瘦小的如果不是近距離很難看得到,小葉子老綠有幾處殘缺,頂部幾片有些鮮嫩。肇韋看了,腦海中又一次描繪著地球的曆史:有了陸地以後,大地非常幹淨,隻有岩石,連灰塵也不存在。後來岩石上生長出苔蘚類植物,這些植物死亡腐化成泥塵,與岩石風化出的沙子混合在一起,被雨水或風帶走沉積在低窪地帶和窩風處,天長日久形成了土壤,土壤上長滿各種大型植物以後,地球上便充滿了生機。高級動植物死亡後又令土壤更加肥沃,便形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泥土。現在這裏長出了第一棵草,明年會有更多,這些草的繁衍將在這裏造就更深的土壤,千萬年以後,如果這裏形成大的島嶼或是陸地,誰能想象得到今天的這種荒涼景象?肇韋喜歡這種時過境遷極其空曠的感覺,在時間的長河裏自由的暢想,體驗大自然的演化變遷,對他而言是一種莫大的享受。關於地球的曆史都記錄在一頁一頁的化石之中,如果把化石裝訂成冊就是一本厚厚的書,這是一本任何一位考古學者都會畢其一生如饑似渴地閱讀的書。隻是這些書頁散落在世界各地,他們的任務和最大的心願就是在書頁還沒有被毀壞以前發現它們並讀取上麵記載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