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郭璞其人(1 / 1)

據《晉書·列傳第四十二》記載,郭璞,字景純,河東聞喜(今山西省聞喜縣)人。自幼喜好經術,雖博學有高才,但訥於言論。所做詞賦曾經被譽為“中興之冠”。另有《爾雅注》、《山海經注》等著作流傳後世。

郭璞特別喜好古文奇字,陰陽算曆,醉心於卜筮。相傳,郭璞熱衷於這些東西得益於他閱讀《青囊中書》九卷。《晉書》上記載說:“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術,攘災轉禍,通致無方,雖京房、管輅不能過也。”

郭璞熱衷於卜筮之術,曾經招徠縉紳“多有嗤笑”。對此,郭璞本人則自恃才高,不滿位卑屈就。於是,草著《客傲》一文表達了自己的埋怨。他自認為是“連城之寶,藏於褐裏,三秀雖豔,糜於麗采”的奇才,而社會卻不理解他,甚至嗤笑他。他勸說社會,不要以一時的芬芳判斷香臭,也不要以一時的得失判斷貧富。他認為,在世界上往往存在“形廢則神王,跡粗而名生”。他主張“不物物我我,不是是非非”。他申明,“忘意非我意,意得非我懷”。他滿懷豪氣、充滿信心地向世人宣泄說:“蚊淚與天地齊流,蜉蝣與大椿齒年。”可惜,郭璞所自恃的“才”是占卜之才,既不是經世之學,也不是自然之理。這樣,他自恃才高,不滿位卑的豪氣,就不免有些滑稽了。

郭璞曾經兩度參軍。第一次參軍是在他家鄉發生戰亂的時候,曾經為帶兵的胡孟康占卜軍事,得到“應驗”,後被宣城太守殷祐引為參軍(略相當於現在的“參謀”)。第二次參軍是在晉明帝時期的叛軍首領王敦提拔下擔任記室參軍(略相當於現在的“參謀部秘書”)。由於郭璞在部隊利用他的占卜術煽動軍心,妨礙首長決策,公元324年被王敦斬首,享年4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