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又是什麼原因呢?擺架子,擺譜!
其實,用一張老板桌就代表你是老板?用個單間就能證明你的尊嚴?那你就錯了。其實,架子無法體現價值,實力是靠個人的實力拚出來的。可有的人卻好擺“官”架子,真正有實力的人,不擺架子仍然是會得到人們的尊重,照樣有權威;沒有實力者,不論擺多大的架子,仍然隻是一副空皮囊。
對於員工而言,管理者本來位置就高高在上,具有一種相對優越性。如果不注意自己的“架子”問題,儼然一副高高在上,神聖不可侵犯的姿態,那麼,勢必會在自己與員工之間劃出一條鴻溝。
生活中確實存在這樣的現象:有些人官升得越高,架子就越大。這有兩種不同的情形:一是職位高了,權力大了,管得多了,他所接觸的人也不一樣了,自然而然地會讓原先周圍的人感覺他架子大了;二是隨著職位的提高,管理者自認為高人一等,不屑與員工平等相處。在這裏,所說的架子一般是指後一種情形。
一個管理者即使能力很強,如果架子很大,那也隻能惹人討厭,以致影響工作的開展。要想實現成功管理,最簡單也是最首要的是要放下架子。
日本某礦業公司的一位董事長,有一次,在工廠召開現場會,全公司的頭麵人物都出席了。會上大家都為本年度取得的好成績而高興,於是,公司總裁的秘書小姐提議使大家在高度歡樂中散會。她想出一個辦法,把一個分公司的副經理拋到噴泉的池子中去,以此使得大家的歡樂情緒達到高潮,總裁同意這位小姐的提議,就和這位董事長打招呼,董事長表示這樣做不妥,決定由他自己——公司最高管理者,在水池中來一個旱鴨子遊水。
董事長轉向大家說:“我宣布大會最後一個項目就是秘書小姐的建議:她叫我在泉水池中來一個旱鴨子戲水,我同意了,請各位先生注意了,我就此作表演。”於是他跳入泉水池中,遊起泳來,引得參加會議的幾百人哄堂大笑…… ’
事後,總裁問他: “那天你為什麼親自跳下水池,而不叫副經理下去呢?”
董事長回答說:“讓那些職位低的人出洋相,以博得眾人的取笑,而職位高的人卻高高在上,端著一副架子,使人敬畏,那是最不得人心的了。”董事長這些話喚醒了總裁,使他以後和董事長一樣注意與部下平等相處了。
放下“架子”是管理者良好的修養和自信的表現,也是尊重員工的前提條件。管理者要想做好工作,必須尊重員工,放下自己的架子與之平等相處,建立起和諧融洽的關係。
如果把自己放在高不可攀的位置上,製造一種神秘感,讓員工仰首而視,敬而遠之,上級與下級油水分離,下級對上級俯首聽從,這樣是絕對幹不好工作的。隻有關係融洽了,員工才可能更積極主動,把工作做得更好。
據一些報道反映,西方國家的一些大公司已經取消了經理、董事和其他高級管理人員的什麼專用洗手間、專用餐廳,他們在工廠與工人們交談、爭論,有時也跪在地上和工人們一道擺弄有故障的機器。日本的有些企業更甚之,公司經理、董事長在工作時間同工人穿一樣的工作服,一起幹活。下班之後一起到酒吧喝酒聊天,到舞廳娛樂……總之,他們都取消了自己的特權,放下了高高在上的指揮者的架子,破除了他們身上保留的“神秘”和“神”的幻想,以平等的身份感,以“人”的形象走入“人間”,走向員工,與員工們親密相處,相互溝通與交流,從而激發了員工們的工作熱情,打消他們長期對下壓式的領導的逆反心理,有了歸屬感、安全感、認同感,以輕鬆的心情投入工作,發揮出最大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所以,管理者平日的態度,不必要非得執著於“我是上司、你是員工”的界限。其實,大家對自己的身份非常清楚,隻要各盡其責就可以了,沒有必要過分標榜自己。上司可以一如朋友般,有限度地透露一些私人事情,拉近與員工之間的距離。
放下架子吧,它除了能使你變得更愚蠢,什麼也說明不了。作為管理者如果你平時能拿出一點平等的態度待人,你就會自然多了一些親和力,手下的員工就能夠心甘情願地服從指揮。
善下命令者從不用命令的口氣
不要以為自己有權,就可以在別人麵前指手畫腳,發號施令;就可以對別人頤指氣使;就可以靠在軟綿綿的椅子裏,指揮別人去幹這個,去幹那個。
要知道,即使你是總經理,他是小職員,可是在人格上你們是平等的。所不同的,隻不過是你們的分工不同,職務不同,而不是在你和他個人之間存在著什麼高低貴賤的區別。就算是“經理”比“職員”具有更多的權力或是其他什麼,那麼,是由“經理”這個職務帶來的,而不是你自身與生俱來的!是你的這種居高臨下、趾高氣揚、自傲自大的態度激怒了別人,而不是工作本身使他人不快!有的人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把別人當成自己的工具隨意呼來喚去。其實,工作和生活不同於戰場,職員也有別於軍人。軍人使用高壓命令是為了在你死我活的戰場上高效、省時。可在工作、生活中用居高臨下的高壓態度命令別人做事,會直接導致上下層級關係的不和諧。
傑西是大戶人家的仆人。侍候了他的老主人好多年,老主人對他很滿意。老主人去世後便請傑西留下來照顧他的家人,於是傑西便開始為新主人服務了。
可是過了沒幾天,傑西跑到女主人跟前,說道:“原諒我,太太,現在我要回家,回鄉下去。說實話,我非常感激您,可是,我再也不能侍候您了。”
女主人吃了一驚,說:“為什麼?親愛的傑西,我們一向待你很好。你在我們家待了這麼多年,我們對你也很熟悉了。坦白地跟我說是怎麼回事啊?是不是你對工錢不滿意?要是這樣,那就增加好了。我們絕不會虧待你,你就照舊待在我們這兒吧。”
“不,親愛的太太,我知道,您待我很好,工錢也不算少,不過,我還是要回家,回鄉下去。說不定,過了幾個月,我又會回來的。”
“為什麼你在鄉下要待那麼久呢?那邊有什麼好玩的?”見傑西不說話,細心的女主人看出了蹊蹺,追問道,“嗯,你說,為什麼你突然決定要走?”
“親愛的太太,既然您一個勁兒追問,我倒不妨把真相說出來。”傑西回答,“我之所以要回家,就是因為我感覺你們對我太隨意了,成天成日我盡聽到這樣的聲音:‘傑西,熱奶去,要快點兒!’我熱上了奶;不料又有誰在叫喚:‘傑西,把老爺的鞋拿去。’我跑去拿鞋,聲音又來了:‘傑西!快點跑去叫出租車,小姐要出門去啦!’我就跑去叫出租車……我剛把馬車叫來,可是,不一會兒又有誰在嚷嚷:‘哎,傑西,快去開門!’……唉,親愛的太太,請你自己評一評:這樣的日子怎麼不叫人想逃?以前我雖然也是個仆人,可老主人們每次都會用商量的語氣來說這些要求。現在我感覺被呼來喝去,真恨不得逃到天涯海角去,隻是為了不再聽見它。不,親愛的太太,我實在再也沒有力氣了。太太,開開恩,允許我回到鄉下去,讓我耳根清靜些……”
可能你會說這個仆人太挑剔了。也許有一點,但是,為什麼傑西和老主人相處得很融洽呢?答案就在於老主人對傑西說話時沒有那種居高臨下的姿態。
善於“攻心”者都懂得,手中有權未必就要居高臨下,采取以權勢壓人的方式對人呼來喚去,因為,沒有人會喜歡你這種命令式的口氣和高高在上的架勢!
所以,你想讓別人用什麼樣的態度去完成工作,就用什麼樣的口氣和方式去下達任務。
對於大多數下屬來說,我們不妨采取詢問、商量或建議式命令,例如,“這件事請你做好嗎?”“我們該不該這麼幹?”下屬普遍願意接受這種“溫情”式的命令,自然也就能達到最好的指揮效果。為什麼呢?道理其實很簡單,沒有人喜歡別人對自己居高臨下,都渴望受到尊重。運用這種命令方式,你以謙和的姿態,以平等的身份和下屬商量,征求下屬的意見,請下屬參與決策,自然會給下屬帶來受到尊重的愉悅。
有的人可能會擔心,這樣下命令,下屬會不會視我為軟弱,或者不買我的賬?請放心,恰恰相反。盡管你是建議、詢問式的,但是在下屬聽來,這仍然是命令——讓人覺得備受尊重的軟命令。
批評時也要給員工留點麵子
在中國,由於千百年來的傳統觀念。麵子問題有時能壓倒一切,甚至會成為某些重大事件的“導演”。身處權力和矛盾中心的管理者,對此不可掉以輕心。’
管理者批評下屬是常有的事,但傷人自尊則是大禁忌。如果管理者不分場合地把下屬罵個狗血噴頭,不僅會因為刺傷對方的自尊心而失去一個可用之才,而且還將對組織中的其他成員造成不利影響,同時也會給自己帶來麻煩。
一位員工匆匆忙忙由客戶的公司返回自己的公司,正巧在大廳中碰到正要外出的上司,他立即將前往客戶處辦事的經過,向上司做了個簡單的彙報。
上司聽了他的彙報,很不滿地痛斥了他一頓。而這天他原本約好女友外出,所以隻好委曲求全地不斷向上司說抱歉。
他先回到辦公室。再回到大廳時,正好看到女友的身影,一問,女友說:“剛好順路,所以來得早些。”此時他腦中立刻閃過一個念頭:剛才被上司訓斥的情形一定全被她看見了。
由於心裏存在著陰影,約會的光景對他們兩人而言,隻有沉默與無聊。自此不久,他便與女友分手了,並且斷然辭去了工作。
事實上,他的女友隻字沒提看到他出醜的事。即使女友看到當時的情形,也未必如他所想像的那麼嚴重。但是,他卻認為自己最難堪的情形,正被自己所愛的人看到了。
要知道,每個人在不同的場合,總有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公司裏,必須扮演符合自己職位的角色;在家中,則必須扮演丈夫和父親或妻子和母親的角色。每個人也都保持默契,而“撕破臉皮”,將對當事人產生最壞的影響。例如,當受到上司毫不留情的責罵時,如果妻子兒女正好在一旁,此時,當事人必然聽不到責罵的內容,隻認為目前所扮演的角色正處於情況最惡劣、最危急的時刻,強烈的羞恥心會湧上心頭。
所以,不要在客人或第三者麵前批評下屬,也就是要給下屬留有麵子。也是尊重別人的基本體現。
作為一名管理者必須明白,不傷害人的自尊心,不僅是尊重人格,而且對搞好企業大有好處。因為人有了自尊才會求上進,有了上進心才會努力為企業工作。據調查研究表明:凡是自尊心很強的人,不論在什麼崗位上,都會盡自己的努力而不甘落後於人。俗話說:“樹要皮,人要臉。”所謂“臉”,就是人的自尊。人如果沒有了自尊,那便無藥可救了。沒有自尊心的人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自己失去的,一種是叫人給毀傷的。對前一種人,管理者可做的努力或許很少,但後一種情況,管理者則要千萬注意,不少人的自尊心恰恰是被管理者給毀傷的。
自尊心受到毀傷的程度是不同的,有的屬於局部的,就是說,被害者的自尊心並未完全失去,他還能感覺到自己受了傷害,這樣他就必然記住傷害他的人,對之產生反感、厭憎乃至於仇恨。如果這個人是他的領導的話,他要麼積極地謀劃調離本單位,要麼便采取“不合作主義”。隻要是你說的話,你下的指示,他都不會盡心盡力、甘心情願地去辦。這樣,怎麼可能把工作搞好呢?
另一類是屬於全部的,就是說,被害者已經全然失去了自尊。他甚至感覺不到什麼叫做自尊心受傷害。他自暴自棄,自甘下流,什麼烏七八糟的事都幹。到頭來,他本人是毀了,企業的工作必然也大受其影響。
傷人自尊心是管理者的大忌,在管理者心情不好的時候,尤其要多加注意。一位著名的心理學者針對上司對營業人員的態度和銷售量變化進行了一次調查,最後,他的這項調查得出:如果讓下屬丟臉幾乎是無法增加銷售量的,尤其在別人麵前讓下屬丟臉,更會產生相反的效果。不僅不會有任何一點點的效果,還隻會讓情形變得越來越糟。所以,可以確定的是,不給下屬留麵子這種處理方式絕對是下下之策。
其實,隻要批評的方法和內容正確,處理態度是有建設性的,那麼,在某種程度上,也能被當事者接受。但是讓人丟臉這種行為,不僅僅對事情沒有任何的幫助,反而使受辱的一方不能心服口服,甚至會憎恨在心。所以,要做到不使下屬的工作熱忱消失,就要適當照顧下屬的麵子。
有的管理者可能會辯解說:“並不是我喜歡傷人自尊,而是他的態度實在太惡劣,一點悔過的意思都沒有。我實在忍不住才說他的。”這並不是不能理解的。但是,如果有必要指責其態度時,隻要針對他的惡劣態度加以警戒即可。每次針對一件事能收到比較好的效果。集合許多事時,目標分散了,對方反而印象不深刻。
叫出員工的名字也是一種尊重
每一個員工都希望領導重視自己。如果沒見幾次麵,就能被領導記住名字,往往能夠使員工有一種被尊重的感覺,幾句隨便的攀談,便能對員工產生精神激勵的作用。
美國成人教育家戴爾?卡耐基說:“記住別人的姓名並輕易地呼出,你即對他有了巧妙而有效的恭維。”
的確,表麵看來,名字隻是一個人的代號,但卻是一個人區別於另一個人的標誌,更多的是長輩送給晚輩的一份“禮物”。因此,每個人都希望別人記住自己的名字,並準確無誤。這含蓄地體現了你對他的尊重,並表達了你對他的注意,從而縮短了雙方心與心的距離。
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在十歲的時候,就發現人們對自己的姓名看得驚人的重要,並利用這項發現,去贏得別人的支持。
他孩提時代在蘇格蘭的時候,有一次抓到一隻兔子,那是一隻母兔。他很快發現了一整窩的小兔子,但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喂它們。可是他有一個很妙的想法。他對附近的那些孩子們說,如果他們能找到足夠的苜蓿和蒲公英,喂飽那些兔子,他就以他們的名字來替那些兔子命名。這個方法太靈驗了,卡內基一直忘不了。
好多年之後,他在商業界利用這同樣的人性弱點,賺了好幾百萬美元。例如,他希望把鋼鐵軌道賣給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而艾格?湯姆森正擔任該公司的董事長。因此,卡內基在匹茲堡建立了一座巨大的鋼鐵工廠,取名為“艾格-湯姆森鋼鐵工廠”。
當卡內基和喬治?普爾門為臥車生意而互相競爭的時候,這位鋼鐵大王又想起了那個兔子的經驗。
卡內基控製的中央交通公司,正在跟普爾門所控製的那家公司爭搶生意。雙方都拚命想得到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的生意,你爭我奪,大殺其價,以致毫無利潤可言。卡內基和普爾門都到紐約去參加聯合太平洋的董事會。有一天晚上,他們倆在聖尼可斯飯店碰頭了,卡內基說:“晚安,普爾門先生,我們豈不是在出自己的洋相嗎?”
“你這句話怎麼講?”普爾門想知道個究竟。
於是,卡內基把他心中的話說出來——把他們兩家公司合並起來。他把合作而不互相競爭的好處說得天花亂墜。普爾門注意地傾聽著,但是他並沒有完全接受。最後他問道,“這個新公司要叫什麼名呢?”卡內基立即說道:“普爾門皇宮臥車公司,當然。”
普爾門的目光一亮。“到我的房間來,”他說,“我們來討論一番。”這次的討論改寫了一頁工業史。
安德魯?卡內基這種記住以及重視他的朋友和商業人士名字的方式,是他領導才能的秘密之一。他以能夠叫出他許多員工的名字自豪;而他很得意地說,當他親任主管的時候,他的鋼鐵廠未曾發生過罷工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