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管理者批評或懲罰了那些對失敗負有責任的部屬,那麼,可能出現兩種結果:第一種是,在他們以後的工作期間,他們不願再做別的嚐試;第二種是,他們會開始尋找另外的能夠接受他們的失敗並鼓勵他們繼續努力的公司。
如果冒險和失敗帶來更多的是學習而不是懲罰,那麼,人們就願意冒險,因此,也就有了創新的可能。所以,一個成功的管理者應該意識到,在員工中形成冒險精神是激勵員工發揮積極性和聰明才智的重要因素,也是促使個人與公司不斷成長、發展的重要條件。
因此,成功的管理者會去創造一種氛圍:提拔、獎勵和支持敢於冒險的人,並且給人們從錯誤中學習的機會。這也是激勵員工的有效方法。
優秀的管理者能認識到,成就最大的往往是那種願意而且敢於行動的人,四平八穩的船絕不會離開港灣太遠。因此,他們鼓勵員工冒險,允許、寬容員工因此而犯錯誤,並且能夠認識到這是為個人和公司成長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某企業推出“科技敗將表彰會”,具體標準是:“隻要你是在奮力革新爭取成功,失敗了照樣獎勵。”2008年6月30日,該企業的一名“科技敗將”就領到了10000元的獎金。
鼓勵失敗是要培養一種態度。麵臨失敗挫折的員工,更想得到理解和鼓勵。可以想像,當員工遭受到訓斥和否定,而沒有被理解時,他們會覺得在公司內部蔓延著一種令人緊張懼怕的氣氛,他們彼此會傳遞相互保護的信息,學習逃避責任和懶於創造。對此,傑克?韋爾奇有一句較為精辟的話:“懲罰失敗的後果是,沒有人會勇於嚐試。”事實也是如此,一旦沒有人勇於嚐試新事物,公司自然會失去了生命力。
當員工處於困境或失敗中時,管理者的褒獎會比平時管用一萬倍。它可以讓員工感到溫暖和鼓勵,對管理者感激不已,從而更加忠誠地為企業服務。
寬厚才能贏得擁戴
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要不斷地和人打交道,並贏得他們的支持與擁護。而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個性、愛好和生活方式,生長環境不同,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生活習慣也不相同,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是同一個節拍,也不可能都隨順我們的心意。如果沒有寬廣的胸懷,那用不了多久就會成了孤家寡人了。
寬厚待人是一種涵養的體現,也是贏得擁護的法寶。一個人如果擁有寬容之心,就會讓他周圍的人產生安全感與感激之情,進而靠近他、擁護他。甚至從一定程度上說,一個人的氣度可以決定他做事的格局。
東漢光武帝劉秀在河北與自立為帝的王郎展開大戰,王郎節節敗退,逃人邯鄲城裏。經過二十多天的圍攻,劉秀大軍攻破邯鄲,殺死王郎,取得勝利。
在清點繳獲來的書信文件時,官員們發現了一大堆私通王郎的信件,這些信件有好幾千封,內容大都是吹捧王郎,攻擊劉秀的,寫信者都是劉秀一方的人,有官吏,也有商豪。看過信的人大都很氣憤,認為這些人吃裏爬外,應該抓起來統統處死。而那些曾經給王郎寫過信的人,內心裏則無比的恐慌與害怕,整日提心吊膽。有人把事情報告給了劉秀,劉秀知道這件事後並沒有看寫信的人是誰,而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叫人把那些信件取過來當眾扔到火中燒掉了。
劉秀對大家說:“有人過去寫信私通王郎,做了錯事。但事情已過,可以既往不咎。希望那些過去做錯事的人從此安下心來,努力供職。”
可以說劉秀的這種處理方法是非常正確的,與其把人們趕到與自己為敵的一方,還不如對他們施以德行,以收為己用。而那些曾經私通王郎的人鬆了一大口氣。他們都從心眼裏感激劉秀,甘願為他至忠效勞。
正如古人所說:“大德容下,大道容眾。蓋趨利而避害,此人心之常也,宜恕以安人心。”也就是說,大德能夠容納下方,大道能夠容納眾人。人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這是人之常情。因此,應該寬恕他們以安定人心。
寬厚待人是凝聚力和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但這需有量,隻有非一般的人物才能做到。這種彰顯胸懷的攻心術,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也很好地玩了一把,而且其效果更是非同凡響。
蜀漢建興三年(225年),蜀國南中(今四川南部及雲南、貴州地區) 孟獲擁兵叛亂。諸葛亮親率大軍出征,討伐孟獲。
孟獲是南中一帶的部落酋長,有萬夫不當之勇,豪俠仗義,在少數民族中很有威望。諸葛亮又聽從參軍馬謖的建議,攻心為上,決定盡力把孟獲爭取過來。於是,諸葛亮命令部下,遇到孟獲,千萬不要傷害他,要抓活的。
第一次戰鬥,蜀軍在諸葛亮的指揮下逮住了孟獲。當兵士押著孟獲進營帳時,諸葛亮親自給他鬆綁,還叫人擺酒席款待他。
第二天,諸葛亮陪他參觀蜀軍營地後,問孟獲:“我們的軍營怎麼樣?”孟獲不僅不讚揚,反而說:“不過如此。以前我不知道你們的虛實,所以戰敗了。現在我看到了你們的部署,如果放我回去,再戰定能戰勝你們。”
諸葛亮笑著把孟獲放走了。幾天後,孟獲果然帶兵來挑戰,結果又戰敗被俘。孟獲還是不服輸,諸葛亮又放了他。
有些將軍很是不解,便諸葛亮為什麼不幹脆殺了孟獲,諸葛亮對部將說:“靠武力往往壓而不服,我們走後勢必會出現第二個第三個孟獲,南中將會連年戰亂。江山必亂。若他自願歸附才是心悅誠服,日後還要指望他為主公鎮守南中呢。”
就這樣,孟獲被捉住七次。第七次,諸葛亮還要放走他,他跪地哭道:“我真心誠意地歸順,永不再反。”後來,諸葛亮任命孟獲為蜀漢官吏,不留漢官,讓孟獲他們自己管理自己。孟獲以後忠於蜀漢,南中一帶徹底安定了。
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目的在於攻心,終於令孟獲垂淚誠心降服,誓不再反,平定了南中。正如孫子兵法上說:“攻城為下,攻心為上。”
威逼隻能使人屈服於現實利害關係;利誘讓人財迷心竅,唯利是圖;軟硬兼施往往使入疲於周旋,屈以就範,陽奉陰違,而非心悅誠服。唯有寬厚待人,才能使之真心擁護。而在現代企業管理中也是一樣的,隻有那些具有寬厚胸懷的管理者才能得到人心,員工才能盡心竭力為他做事。
寬恕自己路再寬三分
寬容就是人們常說的“大度”,是這種內在的優良品德,發揮出來的能量,一個人在有權力責罰卻不責罰的時候,才是一種寬容;隻有在有能力報複卻不報複的時候,才是一種寬容。一個人能夠做到不仗勢欺人,將會取得偉大的成就。反之,心胸狹窄則被認為是一種病態心理。當人與人之間有了矛盾以後,一般人往往心懷怨恨、久久不能釋懷。這種心態與其說是在和別人做對,還不如說是和自己較勁。 。 ‘
自古以來,寬厚的品德、寬容的心態就為世人所稱道,也隻有那些懂得寬容的人,才能掌管人、使用人,自己的路才會寬闊一點、平坦一點。
從古至今,任何一位成大事的人都具備寬容的大度,隻是有時我們沒有注意到罷了。
春秋時秦穆公的一匹良馬被岐下三百多個鄉下人偷著宰殺吃了。秦國的官吏捕捉到他們,打算嚴加懲處。秦穆公說:“我不能因為一頭牲畜就使三百多人受到傷害。聽說吃了良馬肉,如果不喝酒,對身體會有害。賞他們酒喝,然後全放了吧。”
後來,秦國和晉國在韓原交戰。這三百多人聞訊後都奔赴戰場幫助秦軍。正巧穆公的戰車陷入重圍,形勢十分險惡。這些鄉下人便高舉武器,爭先恐後地衝上去與晉軍死戰,以報答穆公的食馬之德。晉軍的包圍被衝散,穆公終於脫險。
做人要寬容一點,要允許別人犯錯誤。一分的寬容,會得來十分的回報。原諒別人,對方一般都會產生報恩心理,說不定哪一天就會給你一個驚喜。尤其是做領導的,如果能設身處地地體諒、寬恕下屬的一些小錯誤,下屬往往會加倍努力,做得更好,並尋找機會報答你。
漢代的丙吉任丞相時,他的一個駕車小吏喜歡飲酒,有一次他隨丙吉外出,竟然醉得吐在丞相的車上。丞相屬下的主吏報告說,應該把這種人攆走。丙吉聽到這種意見後說:“如果以喝醉酒的過失就把人攆出去,那麼讓這樣的人到何處安身?暫且容忍他這一次的過失吧,畢竟隻是把車上的墊子弄髒了而已。”
這個駕車小吏來自於邊疆,對邊塞在緊急情況下的報警事務比較熟悉。他有一天外出,正好遇見驛站的騎兵手持紅白兩色的袋子飛馳而來,便知道是邊郡報急的公文到了。到了城中,這個駕車小吏就尾隨著驛站騎兵到公車署(漢代京都負責接待臣民上書、征召和邊郡使者入朝的機構)打探詳情,了解到敵虜入侵雲中、代郡兩地,急忙回來求見丙吉,向他報告了有關情況,並且說:“恐怕敵虜所入侵地區的地方官員因年邁病弱,反應不靈,不能勝任軍事行動了。建議您預先了解一下有關官吏的檔案材料,以備皇上詢問。”而丙吉卻認為他講得很有道理,就讓管檔案的官吏把有關材料詳細報來。
不久,皇上下詔召見丞相和禦史,詢問敵虜入侵地區的主管官員的情況。丙吉一一做了回答。而禦史大人陡然之間不知詳情無法應對,因此受到皇上的斥責。丙吉顯得非常忠於職守,時時詳察邊地軍政情形,實際上這是得力於駕車小吏!
容忍他人小的過失,他會以自己的一技之長來感謝;而責備隻會讓人徒增怨恨。被寬容者往往把感恩之情壓在心底,一旦有機會能讓其發揮長處時,他必定會竭盡所能地報答。由此看來,那些終日尋求他人過錯、動輒對人大聲責罵的人,豈不是太不明智了嗎?
漢景帝宴請幾位巨子,因為高興天者黑了還沒散,於是景帝就讓身旁的愛妃去點蠟燭,等蠟燭點好後天已徹底黑了。這位妃子剛回到桌傍,外麵突然起了一陣大風把剛點的蠟燭全給刮滅了,這時正好一位巨子彎腰去摸掉落的酒杯,不巧正好摸到妃子的腳上。這位妃子一把打落了那人的帽子。然後,馬上告訴了景帝。這還得了,調戲貴妃那在當時可是死罪呀!那人當場就嚇壞了,他清楚隻要景帝下令點燈自己就死定了。可是景帝不但沒有立即下令點燈,而是下令在場的所有人都把自己的帽子扔了。這樣以來,那人也就逃過了一劫,後來便辭官回家了。
事過去了很久,大家都已經把這事給忘了。
一天景帝出巡,七王餘黨來襲,隨行死的死,逃的逃,叛軍很快攻進行宮,就在景帝絕望之時,一個人奮不顧身衝進行宮救出了景帝,而這人也因此受了重傷而死。後來景帝才知道這人就是摸到貴妃腳的人。
適當的寬厚,不僅是一個管理者應該具備的修養,在很多時候,也是成事不可缺少的條件,是一種高明的“攻心術”。不管是戰場上的敵對雙方,還是生活、工作中的競爭對手,或是犯了大錯的下屬,對人切不可“趕盡殺絕”,對照曹操的做法我們完全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給別人留有活路,自己方有出路。
友善能讓“仇人”成“心腹”
管理者在工作的過程中,難免會得罪別人或有人得罪你,對於那些和你有過節的人,也許你有能力憑借手中的權力懲治他,甚至置之於死地。但這隻不過是出了一口“惡氣”而已,於人於己都別無好處。相反地,如果能以友善之心對待他們,則能顯示出你大度寬容的胸懷和度量,起到非凡的“攻心”之效。從這個意義上講,饒恕對手並為己所用,無疑是非常明智的。
武則天一生殺人無數,但也做過饒人得報的“善事”。
上官婉兒,是唐代五言詩“上官體”的鼻祖上官儀的孫女。上官儀是唐初重臣,曾一度官任宰相。高宗李治懦弱,後期又不滿武則天獨斷專行,便秘令上官儀代他起草廢後詔書。不料被武則天發覺,便以“大逆之罪”使上官儀慘死獄中,同時抄家滅籍。時年一歲的婉兒及其生母充為宮婢,被發配東京洛陽宮廷為奴。婉兒14歲那年,太子李賢與大臣裴炎、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