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突破聖貝納迪諾海峽來看,日本海軍的操艦技術還在,但是在一團漆黑中,高速闖入狹窄海峽的戰列艦,高聳的艦橋上的人們有一種一伸手似乎就能觸摸到兩岸高山的奇妙感覺,那是一種壓迫的感覺。第二艦隊的人戰後都反複提到這種感覺,實際上這種感覺在心理上給了栗田健男相當大的影響。突破聖貝納迪諾海峽,給已經兩天兩夜不睡不眠,身患登革熱,還在海裏遊了一遭的栗田健男,帶來的精神壓力比前一天的空襲還要大。
第二艦隊終於穿過了死亡隧道聖貝納迪諾海峽,進入了菲律賓海以後,栗田立即把隊形整理成夜間接敵配置隊形。縱一字的第二艦隊連綿長達22公裏,隊形變換花了一個半小時。在這段時間之內,第二艦隊仍然處於危險境地,在隊形整理之中的海軍艦隊,如果遇到敵人主力艦隊或者潛水艇的攻擊將毫無還手之力。
小柳富次參謀長親手繪製的夜間接敵配置圖
隊伍編製好以後,以20節的速度一直向東,到03∶00轉向東南,向著和西村艦隊會師預定的地點,沿著薩馬島沿岸南下。
03∶30,西村艦隊發來受到美軍魚雷攻擊的電報,05∶22誌摩清英司令官發來報告:“西村艦隊全滅,最上受重創,大火。”以後再也沒有了這兩支艦隊的消息。
當地日出是06∶27,日出前一小時,栗田再一次把隊形重新整理成防空環形陣,來防備天一亮就可能立即來上班的美國飛機。可是正在整理隊伍的時候,大和號的貓眼們看到了不可思議的光景。
10月25日06∶40時分的萊特灣
天際處的水平線上出現了桅杆,是航空母艦的桅杆。幾分鍾以後,能看見航母頭頂上的飛行甲板和正在起降的飛機。
距離大約是32公裏,戰列艦主炮的射程之內。
水麵艦艇在自己主炮射程內,看見敵方航空母艦是絕無僅有的事情,這類事情在曆史上隻發生過一次。那是1940年6月8日,英國航空母艦光輝號(HMS Glorious, 77)和兩艘驅逐艦被德國巡洋戰列艦沙恩霍斯特(DKM Scharnhorst)、格奈森瑙(DKM Gneisenau)捕捉到,雖然沙恩霍斯特挨了一枚魚雷,但光輝號航母和另外兩艘驅逐艦全部葬身魚腹。隻要在大炮射程內,航母不但沒有任何可怕之處,反而是一條在砧板上任人宰割的魚而已。
栗田的陣型還在整理之中,一片混亂,但這種絕無僅有的機會絕不可放棄,天照大神開眼,美國的航母在主炮的射程中出現了,正是報昨天的怨仇的好時機。大和號上的第二艦隊司令部參謀中,甚至有人哽咽了起來,流下了熱淚,喃喃地在說:“大東溝海戰時,伊東元帥見到定遠和鎮遠就是這種心情吧?”
不管伊東祐亨怎麼想,也不管日本海軍有過怎樣的輝煌,定遠和鎮遠的時代已經永遠地成為了曆史,而現實卻是日本帝國和日本帝國海軍已經走到了盡頭,運氣再也不會屬於他們了。
聯合艦隊給第二艦隊的指示中有“遇見敵主力艦隊阻擾時可進行決戰”這一條,用舉世無雙的主炮擊沉對麵的航母,這是所有海軍軍官的夢,栗田健男毫不猶豫:“打。”
可是在具體的作戰指令上,栗田中將卻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怪招迭出,起碼美國戰史學家們無法理解。
栗田的第一號命令是:“驅逐艦退後,戰列艦攻擊。”這是明顯違反海戰常識的作戰命令,日本驅逐艦速度快,訓練好,艦長素養高,還配備了威力超強的純氧魚雷,在這種白天目視距離之內打近戰,對美國艦艇是巨大的威脅,栗田為什麼不用驅逐艦?
理由非常無奈:因為“燃料”那個一直縈繞著日本海軍的咒符,栗田已經用不起驅逐艦了。栗田出任第二艦隊司令長官以後,無時無刻不在為燃料而鬧心,馬裏亞納海戰時是燃料問題,這次出來還是一直在頭疼燃料問題。戰列艦、巡洋艦,這種載重量大的艦艇問題還不大,加一趟油可以跑一陣子,但載重量小的驅逐艦就要命了。
驅逐艦的燃料問題不是日本海軍獨有的,大家應該還記得當年日俄戰爭時,跑出18000海裏來打架的沙俄波羅的海艦隊缺少燃料,隻好采取戰列艦用纜繩拖幾艘驅逐艦走路的事情吧。大概一個艦隊如果沒事就為燃料在發愁的話,這仗也就不用打了。
軍令部和聯合艦隊將“捷一號作戰”放在特攻作戰的位置,栗田健男也清楚軍令部和聯合艦隊的用意,但栗田健男並不像西村祥治,他不想死。不但自己不想死,也沒有想讓部下去死,栗田健男從一開始就想把盡可能多的部下再帶回去。一路上,栗田一直在計算驅逐艦的燃料還有多少,按照栗田的計算,現在驅逐艦的殘餘油料就已經不夠打進萊特灣再衝出來回到文萊了。不管衝進萊特灣以後的情況怎麼發展,起碼從戰列艦,或者巡洋艦勻油給驅逐艦的時間是沒有了,所以要盡可能地不讓驅逐艦加速而消耗油料。而現在,敵人航母在自己主炮射程之內,苦練了3個月,聞名天下舉世無雙的大日本帝國海軍的炮術已經可以大展威風了,而且還有大和那9門18英寸大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