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田健男現在就身處這種境地。他的任務是突入萊特灣,但是現在有敵艦隊阻攔,軍令部許可他在遇到阻攔時可以決戰,他當然也需要先擊退這股敵人才能進入萊特灣,他隻能決戰,可是對麵是誰?他不知道。
一直到戰後,美國戰略轟炸調查團在詢問日本海軍當事者時,才告訴他們當時所遇到的隻是第77特混艦隊中,護航航母艦隊的一個分群而已,而當時的第二艦隊則以為他們麵對的是昨天炸了他們幾乎整整一天的一支正規航母群。當時的日本海軍根本不知道美國海軍有一種叫作“護航航母”的山寨航空後娘艦,因此,從一開始栗田健男就根本不知道他占有巨大的速度優勢,反而一直在擔心從理應在100公裏左右範圍內其他的航母群來的飛機什麼時候到來。
另一個失誤是第二艦隊的所有艦艇,都把美軍7艘驅逐艦中的4艘護航驅逐艦看成了巡洋艦。因為這種排水量不到兩千噸的驅逐艦的外形和舊式巡洋艦有些相像,加上美國海軍已經在曆次戰鬥中完全成長為了一隻老鳥,不僅作戰勇敢,而且發射魚雷等戰術動作也做得非常漂亮,完全已經超出了日本人對於美國驅逐艦的了解,所以整個戰鬥中,日本人一直以為他們在和巡洋艦作戰,縮手縮腳地放不開。
發現美國艦隊的時候,第二艦隊正處在整理隊形中最混亂的時候。海戰的結果大半就決定於陣型,但是第二艦隊在薩馬島海戰中,除了處於預定的環形陣中心的第一戰隊大和、長門一直保持著陣型之外,其餘都是各自為戰,打成了一次“dog fight” 。應該說日本海軍的訓練水平雖然不低,但重型巡洋艦以上的艦隻訓練水平則不高,這是因為由於油料和經費的限製,費油費錢的大艦艇平時動不了,到了不需要考慮燃油問題的林加錨地,訓練又僅僅是射擊訓練,艦隊的編隊訓練幾乎沒有。再大的錨地也就是一塊錨地,不是重巡和戰列艦能夠隨便亂竄的,出外海的話,美國的潛水艇正虎視眈眈地在等著呢,所以日本大型軍艦很不善於這種亂戰,而最善於這種亂戰的驅逐艦水雷戰隊,又被一直在擔心燃料問題的栗田健男從一開始就趕到艦隊後麵去了,到後來想放都放不出來了。
還有一點,就是栗田健男在進行這場遭遇戰的時候,決心到底有多大也是一個疑問。打掉麵前的美軍艦隊和衝進萊特灣去消滅美軍運輸船隊,完成聯合艦隊交給他的任務,到底孰輕孰重,很可能一直在反複權衡,反複矛盾,這樣在作戰指揮上一直不夠堅決。
反過來,美國驅逐艦和艦載機的勇氣和技術則是連日本人也不得不低頭稱臣的。在前一天的狂轟濫炸中,不管日本艦隊的防空炮火編織得如何嚴密,美國飛機都能夠漂亮地插進來,而且在攻擊時還能互相配合,其水平之高超,已經超過了奇襲珍珠港時的日本飛行員,尤其表現在日本海軍航空兵所沒有的攻擊配合上。
所以除了戰史學家以外,第二艦隊本身對薩馬島海戰的結果倒沒有什麼怨言。
二百三十六
日本海軍當時沒有炮秒雷達,使用的是光學瞄準儀。
不要小看這種光學瞄準儀,僅僅就瞄準儀的本身意義來說,那種瞄準儀已經到了頂峰。大家都知道的和萊卡齊名的照相機名家NIKKON、CANON,就是這種瞄準儀的製造廠家。日本的光學炮瞄儀性能非常不錯,在30公裏的距離上隻有30厘米的誤差,可見光學鏡頭的研磨精度。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從現在在水底的大和號炮瞄儀上,走出了尼康和佳能照相機。
可是光學瞄準器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無法探知首發炮彈的偏差,而第二艦隊的戰列艦和巡洋艦上本來作為彈著點觀察機所配備的水上飛機,除了武藏和大和之外,全在從文萊出發以前現行派到民都洛島的聖何塞基地去了。現在武藏已經沉了,大和號上的兩架水上飛機在這種遭遇戰中無法起飛,艦炮隻能靠經驗來校準,需要一定的時間。但即使這樣,06∶58日本艦隊開始開炮,07∶02左右護航航母白色平原(USS White Plains, CVE/CVU-71)已經受到了至近彈的攻擊,舵機一時無法操作,動彈不得。斯普拉格少將以為他的艦隊隻有五分鍾的壽命了。
但07∶10左右第一、第三戰隊的4艘日本戰列艦都停止了射擊,日本人到此時才知道,他們在林加錨地時樹立起來的信心其實並沒有什麼根據,所謂“無觀測無瞄準射擊”離開了真正的炮瞄雷達根本做不到,僅僅依靠普通雷達探測到的目標回波是無法“無觀測無瞄準射擊”的,因為在美軍驅逐艦拉出的煙幕掩護下,日本人不知道炮擊的效果。大和的兩架飛機先後在08∶20和08∶50冒死起飛,但當時美國飛機已經在天上了,兩架水上飛機在天上的時間都沒有超過5分鍾,就被美國人擊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