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可以“國破山河在”,但不能“國破軍艦在”(9)(2 / 3)

所以“為什麼回轉”這個問題,在當時的日本海軍內並沒有成為大問題,捷一號作戰是失敗了,但本來也沒有人指望成功啊!從理智上講,聯合艦隊確實在為第二艦隊尋找墳地;但從感情上來說,那些大艦巨炮的崇拜者們潛意識中,就真的沒有一點慶幸的心情嗎?所以這件事就以端掉栗田健男的頂戴花翎,改任海軍兵學校校長的方式處理了。

栗田健男本來就不是幹這種核心艦隊的料,他自己也從來沒有過這種欲望。栗田健男平時很低調的,在1943年5月晉升中將,7月被提升為第三戰隊司令官。帶領金剛和榛名兩艘高速戰列艦之後,栗田從自己缺乏海大學曆這一點出發,就認為做官已經做到頭了,再接下來就應該是當個什麼鎮守府長官,然後被編入預備役了。誰知道,1943年8月被晉升為幾乎是聯合艦隊僅剩戰鬥力的第二艦隊司令長官,對他來說,這副擔子似乎太重了些。

在伊藤正德的《聯合艦隊的最後》有這樣一段栗田健男的自白:“當時倒沒有感到疲勞,但連續3天3夜沒有睡覺,可能無論是身體,還是大腦都已經不好使了。”這句話,一直被栗田健男的擁護者們拿來作為為栗田健男辯護的證據。

但是這不是理由,如果3天3夜沒有休息就無法指揮的軍官,是不能當艦隊司令的。事實上,就在林加錨地訓練時,栗田健男就不止一次地“三四天沒有休息”,根據日本著名曆史作家兒島襄從栗田健男那兒得到的查證,伊藤正德以誘供的方式從栗田健男處得出的那句話,因為在當時為栗田健男辯護是要冒相當大風險的,而伊藤正德和栗田健男是發小,伊藤一定要為栗田討一個公道。

其實伊藤沒有必要采取這樣的手法,來為栗田討公道。這件案子是戰後才出來的,發案人是菲爾德少校。菲爾德少校對所有的人的發問,幾乎集中在一個問題上:“為什麼放走了斯普拉格艦隊,為什麼掉頭北上?”從心理學的觀點來分析菲爾德提問的原因,應該是由於出於死裏逃生所產生的僥幸感覺,而引起的反複確認已經安全了的下意識行為。菲爾德教授在著述中過分強調了栗田健男收攏艦隊轉頭北上的意義,因為這兩個動作,對於菲爾德教授本人非常重要,而實際作戰上是不是有這麼重要就很難說。由於菲爾德少校和莫裏斯少將這些美國戰史學家自身就有實際參戰經驗,加上美國在太平洋戰爭的戰史研究上占據了絕對主流地位,所以這件事就越弄越大。

現在國內挺流行穿越小說,不知道其源頭出於何處,反正日本在戰後,這種穿越小說和幻想小說也曾經興隆一時,不需要問也知道題目都是太平洋戰爭。幻想小說寫得好的有檜山良昭的《日本本土決戰》,這位在假設美國原子彈的開發延遲了一年的條件下,任命預備役中將石原莞爾當首都防衛總司令官來和美軍幹,應該說在寫巷戰上有獨到之處。穿越小說裏麵寫得好的,是一位叫高木杉光的流行小說家在1971年出的《聯合艦隊終於勝利了》。按照高木的觀點,日本海軍打錯了四仗:中途島海戰、第一次所羅門海戰、第三次所羅門海戰和這場萊特島海戰,但是這本書好就好在他說明了即使這四場海戰打出了最好的結果,大日本帝國也不會好好地豎著,照樣還是玩完。

其實,現在的情況相當清楚,就算把麥克阿瑟手下的兵力,加上第七艦隊全部消去,從文萊灣出發的日本艦隊毫發無損,日本人還是無法扭轉失敗的命運。別的不說,要一滴一滴地算油的仗,怎麼打?所以,栗田健男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去死,起碼是不認為這種死有什麼“重於泰山”的偉大意義。當然,這一點並不是說栗田健男是一個多麼偉大的人道主義者,栗田確實很難消去人們的“避戰派提督”的印象。泗水海戰、中途島海戰、炮轟瓜島亨德森機場、馬裏亞納海戰,一直到這次的萊特島海戰,栗田健男似乎總能給人找到畏敵不前,能溜則溜,絕不留守的事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