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8A的出口型
P-8I是P-8A的一種出口型。P-8A計劃的項目主管裏克·巴克介紹說,P-8A采用的是全開放式設計,其機體結構和機載係統的升級非常容易。
得知印度有意購買,波音公司為印度開出了非常優惠的條件:如果印度采購P-8I,印度公司可以全程參與該機的研製工作,從飛機的設計階段一直到飛行測試。此外,波音公司還表示可以向印度打包銷售P-8I和“楔尾”預警機。印度海軍采購了P-8I,印度空軍將可能以非常優惠的條件獲得新型預警機。然而,按照波音公司的研發計劃,P-8A預計2009年才能實現首飛,之後必須先滿足美國海軍的需要,如果其他國家海軍采購的話,開始交貨時間不會早於2013年。
為了加強對印度洋的監控,印度計劃逐步淘汰老舊的蘇製圖-142遠程反潛機,換裝一種更為先進的偵察/反潛平台。2009年初,印度與波音公司簽署一項價值21億美元的協議,采購8架P-8I海上監視飛機,以增加海上偵察能力,替換俄式飛機。作為新一代空中反潛/偵察平台,P-8I的性能更為全麵。公開資料顯示,P-8I的巡航速度為每小時815公裏,飛行高度可達1.2萬米,航程也超越了采用螺旋槳引擎的P-3C“獵戶座”反潛機。在武器配置方麵,P-8I的5個內置武器掛點和6個外掛點可掛裝反潛魚雷、炸彈和水雷等武器,並可發射“魚叉”反艦導彈打擊敵方水麵艦艇。
新技術
2006年7月,波音公司展示了部分將用於P-8A多任務海上飛機(MMA)的新技術。
此次展示通過波音P-8A移動展示拖車(Mobile Demonstration Trailer)來進行,該拖車目前正在作全國旅行,以向參觀者介紹P-8A開放結構任務係統,武器係統,全球商用後勤、維修和訓練係統。
波音移動展示車展示的主要技術提升內容之一是控製係統,該係統帶有5個相同的控製站,能讓機組人員處理P-8A儀表收集的大量信息。該控製係統能使機組人員實時處理數字信息。控製站監控的信息包括每次飛行前更新的全球地圖的數字圖像、雷聲APS-197多模式監視雷達、武器係統以及電子監視器。
波音綜合防務係統部的ASW&ISR經理Egan Greenstein稱,相同的控製係統是非常重要的特性,因為這將使係統升級更友好並使操作員能共同承擔監視信息的責任。新特性將幫助P-8A執行其主要任務,即反潛戰(ASW)、反麵戰(ASW)、偵察和情報搜集。
P-8反潛巡邏機將取代P-3C
2007年,P-8A“海神”在6月15日成功完成關鍵設計審查。此次事件標誌著該項目達到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裏程碑。
2007年12月,首架波音P-8A“海神(Poseidon)”飛機已開始生產。自2013年開始,737衍生型(即P-8)將代替海軍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P-3C“奧利安”。
P-8A“海神”測試飛機T-1於2009年4月25日成功完成首飛。飛機在上午10:43從Renton機場起飛,於下午2:14達到西雅圖波音機場,整個飛行耗時3小時31分。P-8A在整個飛行中進行了一係列飛行檢查,最大飛行高度達到7620米(25000英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