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柔克(1)(2 / 3)

有意思的是,孫臏與龐涓的較量,最後一次置龐涓於死地的計謀也是“瞞天過海”之計。這一次,孫臏與龐涓鬥謀的前因後果是:魏惠王派太子申和龐涓調集全國的兵力去攻打韓國。韓國哀侯向齊國告急求救,齊成王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韓。田忌聽從孫臏的建議,率齊軍直奔魏都大梁。魏惠王見齊軍來攻大梁,急忙命令太子申與龐涓回兵保都。孫臏深知龐涓有勇無謀,決計智取。於是,他向田忌提議施用“瞞天過海”的計謀,實行增兵減灶的謀略。當魏齊兩軍相遇時,孫臏建議田忌命令齊軍撤退。龐涓占領了齊軍陣地後,開始清點齊軍煮飯的灶頭的數量,作出齊軍兵力在10萬多人的估計。次日齊軍又急急退卻,留下的灶頭減少一半,龐涓估計齊軍兵員也減少了一半,隻剩下5萬;又過了一日,齊軍的灶頭又減少了一半,龐涓估計齊軍兵力又減少了一半,僅剩2萬多人了,不禁心中大喜,命令魏軍對齊軍窮追不舍。太子申問龐涓其故,龐涓揚揚自得地說:“我早已聞齊軍膽小怕死,從清點灶頭即可得知,三天之內齊軍士兵減員大半,我軍隻要緊追不舍,定能大勝。”後來,齊軍退到兩山之間的馬陵道,孫臏見這裏山險路狹,很適合設兵埋伏,便命令士兵砍樹設障,吩咐1萬弓箭手夾道埋伏,並在道旁醒目的大樹上寫上“龐涓前來送死”的大字。當魏軍疲憊不堪地追到馬陵道清理路障時,發現樹上寫的大字忙向龐涓稟報。龐涓來到樹前一看,不禁大驚失色。恰在此時,孫臏一聲令下,一切準備就緒的齊軍,萬名伏擊的弓箭手對準魏軍萬箭齊射,魏軍在山澗毫無還擊之力,隻有挨打待斃的份兒。龐涓也被亂箭擊中,自知生還無望,隻得拔劍自刎。可以說,孫臏又用“瞞天過海”之計報了龐涓陷害之仇。

在近代,愛國軍事家蔡鍔與袁世凱的鬥爭中,也成功地使用了“瞞天過海”的計謀。雲南都督蔡鍔對袁世凱竊取國民革命的勝利果實,圖謀複辟帝製的倒行逆施行為十分不滿,袁世凱也對蔡鍔心存戒意。1913年,袁世凱調蔡鍔進京,任命其陸軍部編譯處副總裁、全國經界局督辦、參政院參政等虛職,還每天接受召見,說是要磋商政要,其實是防他有變,將蔡鍔“檻虎於柙”。蔡鍔為擺脫困境,一麵加強與反袁勢力聯係,另一方麵韜光養晦,裝癡扮呆,在袁世凱麵前裝聾作啞,一問三不知,說起話來也是語無倫次。袁世凱生性狡詐,並沒有被蔡鍔的行為所迷惑,專門派特務去抄蔡鍔的家,企圖找出他與反袁勢力的來往信件。為此,蔡鍔對袁世凱更加仇恨,但表麵上更加無所事事,迷戀於八大胡同,涉足“花”眾,結交名妓小鳳仙,整天花天酒地,樂而忘返,連蔡夫人也滿腹埋怨。一天蔡夫人因小鳳仙與蔡鍔爭吵,蔡鍔動氣將夫人毆打了一頓,致使蔡夫人披頭散發,嚷著要回老家。這次總算蒙住了袁世凱,使袁也相信蔡鍔已迷戀女色,遠離了政治,蔡鍔也乘機派人將夫人送回南方。自己則在小鳳仙的陪同下,乘車出遊,借機到了天津,再搭乘煤船到了日本的別府,又換乘火車去神戶。在神戶,蔡鍔將預先寫好的信件交與一個老同學,向袁世凱報告在日本遊山玩水的休閑情景,以示蔡鍔尚在日本。其實,蔡鍔於1915年11月19日抵神戶之日,即已轉乘日輪經香港、海防,回到了雲南。12月5日,聯絡雲南都督唐繼堯通電宣布獨立,組成3個護國軍。分別從四川、湘西、廣西三個方向出師討袁,並配合其他各地討袁的行動,推動了全國反對帝製運動的發展壯大,加速了袁世凱帝製的滅亡。蔡鍔通過迷戀八大胡同的假象,瞞過了袁世凱對他的監視,實現了遠走高飛、起兵討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