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有個名醫叫秦越人,因為醫術高明,擅長各科,人們十分尊敬他,便用上古時代一位名醫的名字“扁鵲”稱呼他,叫得久了,他原來的名字秦越人反倒很少有人知道了。扁鵲一生救死扶傷,他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開啟了中醫學的先河。
一天,扁鵲同弟子子陽、子豹西行來到虢國,隻見街市上冷冷落落,一片悲悼之聲。他們一打聽才知道,虢國的太子剛剛因暴病身亡了。
聽說是暴病,扁鵲心頭一動,帶著弟子們來到王宮門前,他找到太子的侍從官問道:“太子得的什麼病?”侍從官說:“太子是邪氣發泄不出去突然昏倒就死了。”扁鵲又很詳細地問了太子發病的各種情況,便信心百倍地對侍從官說:“你快去通報虢國國君,就說我能救活太子!”
侍從官不信,反而嘲笑道:“你又不是神仙,甚至看都沒看病人一眼,怎麼能起死回生呢?”扁鵲正色道:“我扁鵲即便不切脈、望色、聽聲、審察病人形態,也能說出病的部位。如若不信我的話,你可去仔細看看太子的鼻翼是否還在微微顫動,聽聽他耳中有無聲響,再摸摸他大腿根是不是還有一點溫氣?”侍從官半信半疑地去摸了摸太子的身體,發現果然和扁鵲說的一樣,急忙去通報虢國國君。
虢國國君正為愛子夭折痛不欲生呢,忽聽有神醫可以相救,真是喜出望外,跌跌撞撞趕出來迎接扁鵲,哭著說道:“寡人久聞扁鵲先生盛名,如果您能救活太子,先生就是寡人的大恩人呀!”扁鵲忙勸慰道:“大王不必憂慮。太子其實並沒有死,他的病實際上就是醫學上所謂的屍厥症,待我給他治來。”國君一聽說太子沒有死,一把拉住扁鵲直奔太子宮室,請他馬上救人。
隻見扁鵲細細地觀察了太子一會兒,命子陽用銀針先在太子的頭頂、前胸紮了幾針,又在手上和腳上紮了幾針。不多時,太子長長地歎了口氣,雙目微睜,似大夢初醒。
國君見太子活了,大喜過望,正要感謝扁鵲師徒。扁鵲示意別急,他又讓子豹配了藥拿去煎好,輪換著熱敷太子的左右兩脅。敷了不久,太子已經能支撐著坐起來。接下來的二十天中,扁鵲師徒每日悉心診治,再以湯藥調理,太子終於康複如初。
扁鵲通過詢問病情,推斷虢國太子並沒有死,隻是屍厥,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休克、假死。因為古代醫學不太發達,一般隻能以病人有無心跳、有無呼吸判斷是否死亡,如果在休克早期能夠及時診斷、治療,休克很快就會好轉。
扁鵲救活太子的故事傳了出去,從此以後,人們也用“起死回生”來形容技藝高超的醫生。
【博聞館】
神奇的四診法
我們看中醫的時候,會發現中醫總會先看看病人的氣色,然後聽聽你說話,接下來問問病情,最後就是把脈了。這個步驟叫四診法,是名醫扁鵲根據民間流傳的經驗和自己多年的醫療實踐總結出來的診斷疾病的四種基本方法,即望診、聞診、問診和切診,總稱“四診”,古稱“診法”。
望診指的是用肉眼觀察病人外部的神、色、形、態,以及各種排泄物來推斷疾病的方法。聞診是通過醫生的聽覺和嗅覺,收集病人的聲音和呼吸咳嗽散發出來的氣味,作為判斷病證的參考。問診是醫生通過跟病人或知情人,了解病人的症狀、疾病發生及演變過程、治療經曆等情況,作為診斷依據的方法。切診主要是切脈,也包括對病人體表一定部位的觸診。中醫曆來強調“四診合參”,這就是說,必須將四診收集到的病情進行綜合分析,才能作出全麵的科學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