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杜詩製作水排(1 / 1)

漢光武帝時,杜詩任南陽郡太守。在任期間,他除了在政治上頗有建樹外,還做了兩件在科學技術史上有意義的事:一是興修水利,一是製作水排。

什麼是水排呢,就是水力鼓風機,用於冶金。要獲得液態生鐵,需要非常高的爐溫,有風才能提高爐溫,所以鼓風技術對於生鐵冶鑄的發展有著極重要的意義。從商周以來,人們先是靠人力鼓風,後來發展到用畜力,比如用馬的轉動來鼓風的馬排。

一個烈日炎炎的夏天,杜詩在南陽郡視察,路過一個鐵匠鋪子,裏麵熱浪逼人,操作鼓風機的鐵匠更是滿身大汗,就像從水裏撈出來的一樣。

杜詩是個愛民如子的好官,他看了十分心痛,就走過去關切地問道:“這麼熱的天,怎麼不歇歇再幹?”鐵匠顧不得擦掉滿頭汗水,歎氣道:“歇不得啊,我們打鐵就要靠鼓風機,要是我停下來了,冶煉的火爐就不旺了。”

杜詩又問:“不是有馬排嗎?”鐵匠苦笑道:“馬排是比人排有效,但成本高啊,買一匹馬也要不少錢,就是租的話也劃不來。”

聽完鐵匠的話,杜詩將這事放在了心上,他想,要是有一種不花錢也不花力的鼓風機就好了。

幾天後,他回家時看見家門口有些汙垢,正要叫仆人挑水來衝洗,他的夫人卻搖搖頭,指了指漸變的天色,說:“你看,天空黑沉沉的,等會兒就要下雨了。雨水能把地麵衝得幹幹淨淨,又能節約井水和人力,何樂不為呢?”

杜詩一想,對啊,雨水衝洗地麵既不花錢也不花力,那能不能借助水的力量鼓風冶鐵呢?

他經過反複思索和設計,創造了一種水排,水排的功效不僅比人排高,就是比馬排也要高得多。水排以水力傳動機械,使皮製的鼓風囊連續開合,將空氣送入冶鐵爐,鑄造農具,用力少而見效多,可以說是劃時代的發明。

【博聞館】

父母官的由來

父母官是舊時對州縣官的稱呼,也有直稱“父母”的,它來源於《禮記·大學》:“《詩》雲:‘樂隻君子,民之父母。’”這裏的“父母”是指百姓的統治者,甚至是國君。

而在漢朝,“父母官”這一尊稱才廣傳後世,因為漢代出現了兩個非常有政績的地方官:西漢的召信臣和東漢的杜詩。

西漢元帝時,南陽郡太守召信臣,愛民如子。為盡力使百姓富起來,他親自指導農耕,常出入於田間,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閑的時候。他在任期間,離開南陽郡的老百姓都回來了,人口倍增,盜竊訴訟這些事都漸漸消失。老百姓非常愛戴召信臣,尊他為“召父”。

說來也巧,時隔不足百年,至東漢武帝劉秀建武七年,南陽郡百姓又幸運得遇新任太守杜詩。杜詩事事替百姓作主,於是全郡百姓家家糧豐衣足。百姓拿他與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說“前有召父,後有杜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