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華炮師丁守存(1 / 1)

丁守存是清代道光年間的進士,卻醉心於天文、地理、測量、數學、物理、化學、機械等學科的研究,從而成為中國近現代軍事科學的奠基人。

晚清時爆發了鴉片戰爭,政府昏庸無能,洋人的炮火步步逼近,滿朝文武驚魂未定,丁守存卻獨自開始了對英國“堅船利炮”的研究。

那時,丁守存已被李鴻章啟用,站在了科學的前沿。他看到戰場上清軍節節敗退,死傷無數,心裏十分焦急。

“落後就要挨打!我們如果造出先進的武器,就不怕洋人欺負了!”丁守存暗暗發誓,要用自己的智慧盡快造出最好的武器。

當時清軍仍沿用落後的火繩槍,西方則已改用擊發式步槍,清政府高價購買了這種技術,丁守存依式先製成火銃,再製成自來火藥,槍擊技術有所提高,大大提高了清軍的戰鬥力。他和另一位科學家丁拱辰通過研究英國新式火箭技術,在廣西桂林成功地研製了由金屬火箭筒構成的近代大火箭,射程兩百餘丈,即六百六十米,已接近當時的國際先進水平,這標誌著中國近代火箭的開始,洋人驚呼他們為“中華炮師”。

丁守存還發明了跳雷,跳雷的出現是世界地雷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裏程碑,要知道歐洲人直到“二戰”才設計出相同的武器。丁守存先將一個地雷裝入木箱中,木箱下部裝填拋射藥,木箱內裝有觸發引信。使用前,先將木櫃埋入地下,然後在木櫃旁安置翻車,與箱內引信連接。敵人一旦觸發翻車,拉動引信,則拋射藥將箱中地雷拋起地麵七八尺高,地雷內部的延時引信在空中將地雷引爆,其殺傷破片可覆蓋方圓幾十丈,威力驚人。

這些實驗的成功給了丁守存很大信心,他本來準備去天津製造炮船,但是以道光皇帝為首的清政府卻已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便對炮船製造不僅不再重視與支持,反而下令解散眾人,丁守存的科研之路也在無可奈何中結束。

【博聞館】

掃雷的蝦群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人發明了一種相當絕密的水雷,叫音響水雷。

一年夏天,希特勒下令在美英盟軍運輸船、潛水艇經過的大西洋某海域布設這種音響水雷。德國軍隊在對麵小島上觀察。第四天半夜,海上突然傳來轟隆巨響,整個小島震顫起來,海岸激浪翻滾。然而,第二天除了死魚,德國人在海麵上什麼也沒有發現。

希特勒惱火地命令海軍查明是誰泄露了機密,以及盟軍又是用了什麼秘密掃雷器。可是德國海軍沒查明泄密者,也沒查出盟軍的掃雷工具。

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經專家現場調查發現,原來這是一群小蝦搗的鬼。這種小蝦在海洋裏一旦集群活動,就會互相蹦跳,發出一種響聲。這些響聲達到一定程度時,音響水雷的引信就開始工作,接通電源,隨即就會發生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