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薛嶽受命出黃山(1 / 2)

遠在安徽黃山腳下的薛嶽聞悉台兒莊戰況時,欣喜中夾雜著一絲難以言喻的酸楚。李宗仁台兒莊大捷他並不感到十分意外。數日來,驕狂的日本人已沒有了什麼兵家之忌,一任部隊在中國土地上亂竄,有時一個支隊竟敢脫離主力跑出數百公裏。

如果碰到一個頭腦冷靜的獵手,那麼這頭野獸必定落入獵人精心設計的陷阱無疑。

薛嶽就是一個覺得自己能捕捉到這頭野獸的獵人。可他知道自己手中缺樣東西,沒有它,一切的一切都是扯談。這就是權,兵權,他有這種念頭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早在1937年9月,薛嶽奉蔣介石命令,親率第14集團軍投入淞滬戰場,擔任左翼中央區防禦,這是一場什麼仗啊!天上日機、炸彈呼嘯,地上敵重炮狂轟,坦克橫衝,可他的數萬將士隻能貓在被炮火掀翻的掩體裏死頂著,隻能用一個個血肉之軀來阻擋日本人的進攻,這哪裏叫打仗,純粹是送死。盡管薛嶽晝夜不敢合眼,沉著地指揮著,將士也是拚命死撐著,但最後還是敗了,而且敗得極慘。退下來清點部隊,生還者竟隻有十之二三。也就是說,他把百分之七八十的弟兄都扔在了淞滬前線的陣地上。這一結果使他一時發呆,頭“嗡”地就大了。

思來想去,他得出了結論。戰略上的失誤足以毀了部隊,死守防禦隻有等著挨打,等著死亡。必須出擊,積極地撲向對手才能保護自己。可他說了算嗎?

這時他更感到兵權對他來說,還有一般軍人所追求的那種兵權以外的東西。

台兒莊大捷使他深受刺激。李宗仁的桂係終於創造了奇跡,而李宗仁所用的戰法,竟與他所設想的相差無二。他敬佩李宗仁,羨慕李宗仁,但更為自己沒有得到機運的垂顧而悲哀。那一刻,他自怨自憐,情緒低落,心中好像有百爪在撓騰。

然而,機運並沒有拋棄他。

1938年6月初,薛嶽終於迎來了加蓋著國民黨軍委會大印的委任狀,走馬上任一戰區第一兵團總司令。此時,津浦路會戰已進入尾聲,而隴海線卻像開了鍋一般。

蔣介石關鍵時刻沒有忘記薛嶽這員虎將。抗戰10個月,國民黨損兵折將數十萬。

高級將領卻沒怎麼損失,仍是一堆堆拿簸箕撮。但蔣介石撥拉來、撥拉去,發現手裏資曆相當可資適用的將軍們,不是平日唯唯喏喏臨陣發怵的庸才,就是圓滑有餘、勇猛不足的老軍痞。而薛嶽年輕氣盛,指揮若定,關鍵是有一種抓住機會就敢一口吃掉對手的過人膽識。而蔣介石要的就是他這股虎勁,他這股膽識。一個台兒莊大捷在蔣介石看來僅僅是個開場,他需要第二、第三個甚至更多的大捷。他太需要這種鼓舞了。

蔣介石這次沒看錯人。薛嶽為人機警幹練,又有著深厚的作戰功底,這使他一躍成為國民黨軍中年輕有為的名將。19O7年,剛滿10歲,還是個頑皮幼童的薛嶽便進了黃埔陸軍小學。當同齡的孩子們還在野地裏撒歡嘻鬧時,他就在陸軍小學的操場上、課堂裏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對整個世界尚是一片混沌的薛嶽卻首先了解了孫子的思想和軍事理論,弄懂了槍炮性能和戰術常識。這以後的8年,他更是步步登高,先武漢陸軍預校,再保定軍官學校,還穿插著走上戰場,用血和火來加深自己在軍校裏學到的東西人。十七八歲時,這個眉清目秀的美少年便成了一名優秀的上尉參謀軍官,投身到年內戰的中國各戰場上。

1924年,年儀27歲的薛嶽便成了粵軍主力第八師的少將參謀長。但胸懷鴻鵠之誌的薛嶽並不滿足自己幕僚的地位,他更渴望自己手中有權,在戰場上去實現自己一個又一個大膽的設想。他就是這麼個永不會滿足自我的人。為了使自己的夢想得到實現,他甚至常常衝到戰鬥的最前線。無論他在哪個戰鬥序列裏,前敵總指揮常常非他莫屬,這實際上就是對他能征慣戰的最好褒獎。

京滬會戰後,他名為第3戰區前敵總指揮,駐節皖南屯溪山區,但實際上這裏遠離前線,並不是他這個平時閑不住的人的理想處所。不幾日,徐州戰場隆隆的槍炮聲就攪得他心緒不寧了。恰在這時,軍委會的任命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