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早點攤還是小飯鋪(1 / 1)

自從搬家北四環之後,我三年就沒吃到油條。為什麼?新北京的城北地區嚴格執行國家的衛生規定,不許露天明火做油炸行為。這樣,油條就成為被取締的了。當然,在亞運村的“永和大王”店中,我吃到了符合衛生標準的油條。所用之油是衛生的,炸過次數限製在一定次數之內,個頭也比較大,服務員用潔淨的長條型的盤子把屬於你的油條端到你的麵前……所有的種種,讓我回憶不起從前的油條:當街一個油鍋擺在路邊,油翻騰著,還有小的油星往外飛濺。交過錢的大人孩子擁擠在油鍋旁邊,炸油條的師傅一再讓他們站遠點,以免被油星燙著……人群稍有後退,但馬上又擠上前,就因為那沸騰那香味太誘人了。大家按照直接、間接的順序排隊。偶然有夾塞的,立刻被周圍的人所檢舉所斥責。等油條終於出鍋,炸油條的師傅用一張幹淨的包裝紙,把油條托起來遞到你手中,你如果不經燙,就不斷兩手交替著托著它,然後一小口一小口地咬起來。我幼年住東、西城,時常街頭看見這樣的攤販。進入青年時期,東、西城這樣的攤販不多了。隨即青年時期我去了新疆,在塔裏木河流域的農場中,每逢改善生活,就經常再遇到這樣的場景。等中年返回北京,內城與外城的差距拉大,再遇到這種場景,就隻能在外城了。如今在新北京的城北地區—早幾年全都是徹底的農村,在這些林立的高樓之下,很難再看見露天炸油條的攤販。一旦偶爾發現,城管部門會立刻騎著摩托車來査抄。

請看我手頭的這張照片。這是什麼?我本來是找早點攤的,卻遇到了小飯鋪。它經營的種類真多,而且多得不倫不類。有各地的名小吃,也有一定數量的菜肴。它真有麼?難說,就比如魚,它旁邊的農貿市場中肯定就有。如果顧客點了這魚,派個小徒弟進農貿市場買一條拿來就是。至於飯館外邊打出牌子上的“杭州包子”究竟怎樣和餡,需要注意什麼,那就天知道了。

我觀察過到這裏吃飯的顧客,根本沒有附近樓盤中的居民,而是一些急匆匆路過的打工者,河南的,河北的,或者其他地方的。他們是路過,肚子已經餓了,於是隻能饑不擇食。好在價錢不高,是可以接受的。因為附近樓盤還在施工,所以他們早晨也露天炸油條,經營這不在經營項目的食品,誰買呢?為農民工承包夥食的人。他們在約定的時間,肩膀上扛著一個幹癟的袋子(像飼料袋)走進這家小飯鋪,那兒的夥計把剛炸好的油條,一根又一根地往他帶子裏搛,直到袋子鼓脹了為止。來人付了錢,把袋子往肩膀上一掄,扛起來走了。農民工通常是早晨先空著肚子上腳手架幹一會兒活兒,然後吃早飯時就能用滿是泥土的手抓到這樣溫溫的油條。他們歡呼了,因為改善了。我目睹到承包人去取油條的場麵,也看到過農民工吃飯時的雀躍。

我相信這是階段性的事物,這個小飯鋪開在地鐵五號線的沿線。現在距離五號線正式通行還有多半年的時間,附近的工程還沒收工,所以小飯鋪還有市場。估計今年年底,等城市鐵路的列車呼嘯著經過之後,附近工地要先一步結束工作,這樣的小飯鋪估計也該收攤了。不,準確地說是轉移,因為北京還有更遠處的其他工地陸續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