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怨而不怒。諸如挽救老字號的口號早已無法再使我激動。展望世界,還有幾個昔日的古城?雅典麼?羅馬麼?有幾個能保存得比中國好一些?昔日,他們用火山灰製作的古代水泥,現在還有沒有國家或地區繼續使用?昔日,他們為幾乎是全民修建的巨型浴室,現在還有沒有?今天世界範疇新型個體的浴室,難道不比昔日強上千萬倍麼?
曆史就是曆史,老字號就是老字號。我再一次聲明:我所說的老字號,並不是今天僅僅沿用了某個曆史牌匾的那家或這家鋪子,而是經濟基礎、製作與經營方式完全是一種“古意的再現”。昔日老字號的萌生,是那個朝代那個地區那些人眾業績的必然,沒什麼奇怪,你連阻擋都沒辦法阻擋,它就那麼生氣勃勃地冒出來了,並且在曆史上留下輝煌的一頁。
什麼才是對曆史前進的“有用功”?為什麼我們總是做一些(甚至是許多)對曆史前進沒什麼幫助的“無用功”?二者一定要做具體的甄別。目前我們在概念與做法上都存在混亂。仿佛國家搞出一個“振興老字號”的工程,其中規定凡是生成五十年(含以上),就統統都是老字號,就都屬於再給予振興的範疇?這樣區分老字號,是否太簡單化了一些?我們越是這樣地用力,其製造的無用功或許就越大,而離應該付與力量的有用功也就越遠。振興老字號是一門科學,恐怕很難用幾個量化的標準就能準確地衡量到它的真諦。
在中國,人們大做無用功甚至反方麵的功已經太多,人們的認識甚至都有些積重難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