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擊落“天皇號”背後的秘密 四(1 / 3)

1938年3月,河南彰德一場普普通通的冰雹,讓日本人對“歐洲先進國家”意大利製造的“世界最先進轟炸機”第一次產生了懷疑。當時,日本陸軍航空兵獨立第三飛行中隊的四架イ式重爆剛剛耀武揚威地到達這裏,正準備向南投入徐州會戰一展風采。冰雹過後,中隊長二井卓大尉麾下的“空中武士”們目瞪口呆。隻見剛才還威風凜凜、巨人一般的重型轟炸機,現在個個都變成了趴窩的雞——機身、機翼布滿凹坑,後機身更是被打出了無數窟窿。所有的飛機都需要大修,增援台兒莊戰場的計劃隻好取消。

一場雹子讓イ式轟炸機的處女亮相推遲了一個多月,等二井大尉一行重新南下,台兒莊的日本兵骨頭都可以敲鼓了。

原來,BR-20雖然號稱是全金屬轟炸機,但使用的鋁材質量極差,特別是後機身有一段的材料不過是附著了一層鋁箔的蒙布而已,純屬掩耳盜鈴。所以,在一陣冰雹襲擊之下,轟炸機就成了大麻子加蜂窩煤。

連冰雹都擋不住怎麼能上戰場?日本兵們一邊搶修,一邊找意大利人打官司了。然而,意大利人絲毫也不買賬,拿出手冊來說你看我什麼時候說過我們的轟炸機可以防雹子了?“世界最先進的轟炸機”也沒這條指標嘛。這是你們維護的不好,對飛機愛護不夠造成的(下雹子時候機械師趴飛機上去?)。

官司打到陸軍上層,二井大尉等人遭到了申叱——意大利朋友能夠騙我們嗎?要謙虛,合作,要算政治賬……原話不是這個,意思大體相同。其實,不僅是日本,就是在中國,和外國人合作的時候,雙方發生矛盾,也是中方被上頭訓的時候居多,就好像高鼻子藍眼睛的外國人都是上了誠信保險似的。

日本軍隊強調服從,所以下麵的官兵也沒話說。但是,對這種飛機的不利評價,卻不是上頭申斥就能壓住的,“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啊。

就拿日軍原來裝備的九三式重轟炸機來比吧。它的確有種種毛病,到中國打仗都不敢飛過來隻能船運,但至少下雹子它還不當回事。說九三式不怕雹子這話不假,要說九三式重轟炸機結構結實還是它的一大特色。比如它的金屬蒙皮,采用了波狀鋁材,所以看起來飛機表麵上布滿一道道棱和凹槽,這使它的空氣阻力上升,但要挨個雹子,可比隻有一層薄皮的BR-20經折騰。

九三式重轟炸機的外號“直線迫降練習機”,與它的結構結實也有關係。九三式的發動機設計不合理,所以盡管它裝備兩個發動機,但如果一個發動機因中彈或者故障停車,九三式就會幹淨利落地衝向地麵,進入迫降程序了。好在它的結構堅固,所以迫降的成功率倒是很高。

巧的是,看日軍紀錄,九三式的發動機還特別嬌氣,在中國軍隊當時薄弱的地麵防空火力麵前,也屢屢被一擊中就熄火。所以,這種壞掉一個發動機以後進行迫降練習的例子比比皆是,且取幾個例子來看看吧:

野野垣大尉 第十聯隊 1937.9.1 轟炸大同,遭地麵機槍擊中,左發動機熄火迫降於河灘,成功,乘員沒有受傷,搶了老鄉的驢和西瓜逃走(驢算拿飛機跟老鄉換的?)。

秀島少佐 第十二聯隊 1937.9.2 轟炸張家口守軍,左發動機中彈熄火,成功迫降在中國軍隊陣地上,遭圍攻被全員擊斃(技術不錯,就是眼力差勁,白練了)。

久保木大尉 第十二聯隊 1937.9.13 轟炸石家莊守軍時,右發中彈起火,工作斷續,竟飛回南苑機場,為九三式發動機被損後飛回機場的唯一一例。事後,久保等到飛機前給“帶傷工作”的發動機鞠躬(這麼做發動機會不會折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