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號這次航行,藤田一行共計六人,由渡邊廣太郎大佐(死後晉升少將)親自壓陣,從東京各務原機場起飛,當天到達上海大場飛機場,再次起飛前往漢口後,就此一去不複返。
發現天皇號失蹤後,日本華中派遣軍大為緊張,連忙下令各地駐軍協助尋找,並派出飛機從空中進行搜索。2月5日,最終發現了天皇號的下落。
當時日本《朝日新聞》用下麵的報道向國民報告了“天皇號”的下落。
噫(ああ)!航研機の両至寶 藤田少佐ら大陸に散る
「藤田機(陸軍航空兵少佐藤田雄蔵操縦、陸軍航空兵大佐渡邊廣太郎、陸軍航空兵準尉高橋福次郎、陸軍々屬泉澤延雄、同粕穀佐助、同新村寅次郎同乗)は某重要任務を帯び一月三十一日○○方麵に向いたるまま行方不明中なりし所、地上捜索の結果二月一日沙洋鎮附近に於て乗組全員壯烈なる戦死を遂げたる事判明せり」
譯文:啊,駕駛航研機的兩至寶 藤田少佐等喪生大陸
藤田機(陸軍航空兵少佐藤田雄藏駕駛,陸軍航空兵大佐渡邊廣太郎,陸軍航空兵準尉高橋福次郎,陸軍所屬泉澤延雄,粕穀佐助,新村寅次郎搭乘)因擔任某重要任務,一月三十一日某某方麵方向航行途中失蹤。地麵搜索的結果表明,該機全體成員已經在沙洋鎮附近壯烈戰死。
注意這則新聞的奇特之處。日軍報道損失,常規的做法是軍銜最高的排在前麵,這次卻破例將軍銜少佐的藤田雄藏放在前麵,而軍銜更高的渡邊廣太郎放在後麵,可見藤田當時在日本的影響力。
消息傳出,日本國內一片震驚,紛紛以「陸軍の至寶失う」(陸軍失去至寶)的標題報道這次事件。而陸軍方麵繼而發布消息,稱藤田是在向中國漢口方麵進行三千公裏遠距離試驗飛行時,由於漢口等地的天氣惡劣,無法發現機場,結果於中國軍隊在沙洋鎮的陣地附近迫降,在戰鬥中陣亡。日本陸軍並追晉藤田為中佐,渡邊為少將以示尊崇(此前藤田已經被上報晉升中佐,但還沒有批複)。
說起來倒是中國這邊的報道,統統把渡邊廣太郎放在前麵,藤田隻不過隨口一提。
這倒不是中國人的官本位思想更加嚴重。中國這邊忙著抗戰,忙著抓漢奸,誰會顧得上看什麼航空破世界紀錄的新聞呢?和天皇號交火的兩個部隊,一個是川軍,一個是西北軍,能看懂外文字母的都沒幾個,不知道藤田何許人也實在太正常了。
要日本人知道這個,會不會要“仰天”?
戰後,《每日新聞》發表了天皇號事件的詳情,現把這篇文章翻譯如下:
昭和12年(1937年)7月,支那事變(即侵華戰爭)爆發的時候,陸軍雖然開發了新型轟炸機九七重爆,但生產中依然存在問題,不敷使用。為此,陸軍緊急從意大利購買88架菲亞特BR-20轟炸機。
菲亞特BR-20,即イ式重爆,是曾經威震埃塞俄比亞前線的轟炸機。但是,前線部隊卻對イ式重爆提出許多意見,比如航程不足、炸彈搭載量不如預期,操縱複雜困難,對其評價不高。
這時,海軍已經製成性能優良的九六式陸上攻擊機,在越洋轟炸等行動中十分活躍,陸軍因此十分焦慮。這是因為,購買イ式重爆,隻是根據意大利方麵提供的紙麵材料作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