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軍一直對陸軍頗帶譏諷,說他們喜歡“蠻幹”。日本海軍裏麵海龜比較多(那年頭還不流行海帶),陸軍裏麵土包子比較多,這樣一來雙方有些矛盾,相互看不慣是很自然的。
不過海軍的看法並非全無道理,比如日本陸軍在諾門坎打仗就是這樣的。當時朱可夫指揮蘇軍,秘密向前線增援大批裝甲部隊準備打日軍一個泰山壓頂。不幸,這個增援部隊恰好被回國述職的日本駐蘇武官土居明夫大佐在列車上看見了,而且他判斷起碼蘇軍有兩個機械化師。按說日軍這下子該有準備了吧?可是當他對關東軍提供這條情報,並且建議“一定要內地增援坦克和飛機,否則作戰困難”時,更加不幸的事情發生了,關東軍參謀辻政信居然對他說:“回東京以後可千萬別亂說,要不然那些少壯軍官會把你宰了!”
得,對這種壞消息日本陸軍應付的好辦法是掩耳盜鈴,照原計劃行動。
結果呢?照冰冷雨天《軍國幕僚》的紀錄:日軍大敗,“死殘,失蹤達17898人,聯隊長級指揮官幾乎全部戰死或自殺。第23師團更是損失率達到70.3%,換句話就是被全殲了。身負重傷的第72聯隊聯隊長酒井大佐被辻政信找上門去,給他一把手槍。幹嗎?自殺用。戰後自殺的大佐級軍官就有三名”。
辻政信在日本陸軍中是號稱天才的人物。從這段曆史看,日本陸軍辦事兒,的確有點兒杠頭。
這次對“天皇號”的試航以人機兩失告終,可以有兩個結論,第一個,這回是失敗了,藤田少佐都玩不轉的東西誰玩得轉?意大利人的飛機不可靠;第二個,這回是失敗了,不過可能是個偶然的失誤,再找人試航,確認飛機性能再說。
偏偏日本陸軍提出了第三個結論,試航成功,要多成功有多成功,萬歲!
按照日軍的邏輯,天皇號不但飛到了武漢,而且還多飛了一千公裏左右,充分證明它的“遠征能力”。所以,藤田雖死,試驗成功。
之所以得出這樣一個怪異的結論,第一個原因是因為麵子問題,如果說這飛機不行,等於說渡邊廣太郎當初做錯了買賣。如今渡邊成了日本陸軍的神,他犯錯,等於說日本陸軍犯錯,這是不能容忍的。第二個原因是日本陸軍當時已經下達了對中國西北重鎮蘭州的作戰計劃。蘭州當時是蘇聯物資援華的中轉樞紐,對於幾乎沒有工業基礎的中國來說,蘇聯援華物資是大動脈中的生命之血,蘭州就是援華路線上的大動脈竇。為了摧毀中國的外援路線,日軍決定在2月中旬對蘭州進行大規模的猛烈轟炸,主力就是裝備“イ式重爆”的第十二戰隊。
這個計劃已經下達,就等藤田試驗成功的消息傳來,即刻發動。
藤田的試驗要是失敗了呢?對不起,好像誰都沒準備藤田要失敗了該怎麼辦。
難怪日本海軍說陸軍“蠻幹”。
其實,日本海軍自己這方麵也不怎麼樣。明知道邏輯上海戰將由天空主宰,照樣大造外觀威武雄壯的大和和武藏號,以至於兩艘世界最大的戰列艦連條小舢板都沒擊沉過就葬身大海,您說他們比陸軍好多少呢?
其實對於日本陸軍發動“蘭州爆擊”,應該說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中國空軍的轟炸機部隊在2月5日突然轟炸了日軍控製的運城機場。
日軍對蘭州的轟炸,從1937年以來就斷斷續續地進行,運城機場是日軍距離蘭州最近的基地。由於敵眾我寡,抗戰前期中國空軍的轟炸機部隊很少出動,因此運城日軍也一直過的很安逸。
然而,2月5日,在地工人員的配合下,中國空軍第八大隊卻主動發動了一次對運城的遠征。
這是一次隻有中國人能進行的遠征。
說這句話的時候薩帶了一絲苦笑,不是自豪,而是傷感。
因為這次出動的第十中隊(中隊長劉福洪)使用的,是七架美製伏爾梯V-11轟炸機。這種轟炸機屬單翼飛機,性能當時還算先進,為何讓人苦笑呢?
這是因為,這批飛機,要放在其他國家,早就是要報廢的東西了。
根據文獻記載,購買的這批飛機一共30架,經手人是行政院長孔祥熙。當時美國方麵的最終開價是10萬美元一架,而中方負責談判的孔令俊(孔祥熙的侄女)硬是壓價壓到了8萬美元。結果美方也針鋒相對,將飛機的發動機從1,000馬力降到了800馬力。
也許孔令俊是想給國家省錢,但這個性能上的讓步是致命的。因為伏爾梯V-11型轟炸機是單發飛機,所以發動機馬力的問題對於飛行安全是致命的。中國空軍接手後,一掛彈起飛就摔了三架,機毀人亡。
糾察原因美方振振有詞——合同裏說明是用作教練用途的,所以發動機馬力小,自然不能按照轟炸機的標準起飛了。
合同上美方沒錯,隻能怪孔二小姐不懂飛行,但是誰敢追究她的責任呢?
這批飛機抗戰開始後一度交給陳納德指揮的“國際中隊”外籍飛行員使用,結果證明很難作戰,僅勉強出擊兩次,皆不成功,反而在敵方的攻擊下損失慘重,連番號都打沒了。
迫不得已之下,航空委員會將殘餘伏爾梯機收回,交給第八大隊使用。
不料,第八大隊的中國飛行員們,竟然把這種天生殘疾的轟炸機給飛起來了,而且發動了這次對運城的遠程攻擊。當然,性能的確有問題,飛行員形容“勉強起飛,但隻能低低的平飛,再以極小的角度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