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火焚巨獸——十九路軍奇襲日軍 上(2 / 2)

由於鋼產量不足,加上日本陸軍堅持白刃戰第一的作戰思想,日軍戰車從設計上就被作為步兵支持武器。裝甲薄、火力弱、戰術落後的日軍戰車隻有在和裝備落後的中國軍隊作戰時可以耍耍威風,在太平洋戰爭和對蘇作戰中則屢屢被打得一敗塗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對日軍使用的戰車始終評價不高。

其實,即便是裝備落後的中國軍隊,當時也曾經給日軍戰車部隊沉重打擊,八路軍山東部隊就曾在曹各莊用得意的誘敵深入戰術,殲滅過一支配屬獨立混成第八旅團執行掃蕩任務的日軍戰車部隊,日本《春兵團的戰鬥》一書中曾描述過這次戰鬥。

既然改裝柴油發動機是吸取戰訓,說明一二八事變的戰鬥中鬼子的坦克部隊肯定吃了咱們不小的虧。

然而,在中國方麵的資料中,並沒有摧毀日軍中型坦克的紀錄。從戰鬥中的記錄看,中國軍隊有擊中擊毀日軍戰車的戰例。但從描述看,大多應該是日軍海軍陸戰隊使用的輕型裝甲車。無論十九路軍還是第五軍,都缺乏能擊穿八九式10-17毫米裝甲的有效武器。八九式坦克重量12噸,如果放在歐洲閃電戰的戰場上隻能算是三流裝備,但在當時的亞洲戰場堪稱龐然大物,幾年以後全麵抗戰爆發時,中國軍隊威力最大的英製6噸半戰車也隻有它一半的重量。如果真的曾將其摧毀,中方應有紀錄。

中方的資料沒有找到,日方的資料呢?

日本戰史學家兒島襄的《日中戰爭》一書,被認為對一二八抗戰的戰場描述比較詳細客觀,包括空閑少佐被俘,日軍偵察機被中國高炮擊落等作戰細節都有專文介紹。他在書中描述過中國軍隊在上海戰場擊毀日軍裝甲車的戰鬥,提到八九式坦克左側前方有一個大觀察窗是設計的敗筆。因為中國軍隊在八九式坦克麵前吃虧後,曾組織神槍手專門瞄著這個地方打,殺傷日軍車內人員。

八九式坦克左側的確有一個觀察窗,是個窗套窗的設計,想法是行軍時候開大窗,作戰的時候開小窗。想法雖好,無奈那個小窗視野實在太窄,戰場上日軍多不得不打開大窗以利觀察,結果成了這種坦克的阿喀硫斯之踵。

日軍八九式甲型戰車,可以看到其車體左側的觀察窗(機槍旁),發展到乙型的時候,這種坦克正麵裝甲改成了完整的一塊,而不是這樣的上下分層狀,觀察窗也縮小了,而且放在了右側,這是區分八九式甲乙型別的要點。從照片上由此可以判斷,在台兒莊被中國軍隊俘虜的日軍中型坦克,即為八九式乙型。

遺憾的是,兒島襄也沒有紀錄中國軍隊在這一戰中曾摧毀過八九式中型坦克。

莫非是以訛傳訛?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