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車橋之戰中活捉的日本兵 上(2 / 2)

而攻擊60個日軍(最後還有二十人左右突圍逃生)打出了460的戰果,通過山本一三的描述,顯然鮮明地帶有了新四軍指揮官的特色,那就是——圍點打援。在行進間的部隊遠比固守陣地的部隊抵抗力為弱,這個戰術充分體現了消滅敵軍有生力量的戰術思路。此戰,新四軍的指揮官是號稱“常勝將軍”的葉飛,圍點打援是其拿手好戲。此時還僅僅是牛刀小試,到了國共之戰的時候,老葉玩這個戰術更讓國民黨的將軍們大吃苦頭。而國民黨將軍們始終不悟。葉飛一生最後一次大戰是東山島之戰,對上了國民黨最狡猾的將軍胡璉,當時胡上將已經將守軍遊梅耀團死死包圍,卻一心一意集中兵力,忙著在大陸援兵到來前全殲遊團,結果被葉飛輕而易舉抄了後路。假如胡璉不忙著殲滅遊梅耀而是集中兵力伏擊葉飛的援兵,又會是怎樣結果呢?雖然是紙上談兵,但國軍似乎從來沒有想過學習共軍圍點打援這個行之有效的戰術,至死不悟。

言歸正傳,從山本一三所部的損失來看,新四軍殲滅日軍四百六十餘人是可信的。因為日軍增援車橋,先後出動了五批人馬,都遭到新四軍的痛擊。很明顯新四軍是利用了日軍分路來援,到達戰場的時間差,打了一個縮微版的薩爾滸之戰。

日軍表麵上看幾路來援,氣勢洶洶,實戰卻打成了兵家大忌的添油戰術。從山本一三所描述的情況看,他所部的日軍,應該是從淮陰乘汽車來援的日軍笹川大隊所部一個中隊,也是第一批落入新四軍伏擊圈的部隊。他們被殲滅的戰鬥,被新四軍稱為“韓莊戰鬥”,中方紀錄新四軍戰史對此的紀錄是為“當第一批增援日軍進至車橋以西時,遭新四軍一師阻擊部隊的沉重打擊,被迫退入新四軍預設地雷區。新四軍一師乘雷群爆炸奮勇出擊,殲敵兩百餘人。”“遭第一團堅決堵擊,迫其蝟集於韓莊固守。5日晚,第一團等部對韓莊日軍發起攻擊,經白刃格鬥,將其大部殲滅,其殘部向西逃竄。”這些,都與山本一三的描述若合符節。而新四軍中間一度撤圍,並非誤以為日軍被全殲,而是因為第二批從璉水趕來的日軍這時也進入了包圍圈,葉飛需要集中兵力進行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