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在病人半信半疑、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中,希波克拉底給他做了簡單的牽引術,治好了他的腿。
這件事過去之後,希波克拉底繼續鑽研,他設計了一張“長凳”,用絞盤牽引,用杠杆複位,來治療脊柱骨折或脫位。這實際上就是一張簡易的牽引床,與現代使用的牽引床已經極為相似,可以說,這就是現代牽引床的前身。這一發明激發了後世醫生的靈感,改造出了多種手術台,而這位醫學之父用於牽引和其他矯形操作的臼床也被稱為“希波克拉底臼床”。
牽引術既有複位功能,又有固定作用,應用範圍很廣,對於四肢、骨盆、脊柱骨折及四肢關節疾病等都有治療作用。
根據病人的病情、體質、治療條件的不同,可以選用不同的牽引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持續性皮膚牽引和持續性骨骼牽引兩大類,兩者一個是將牽引力作用於皮膚,一個是將牽引力作用於骨骼。
我們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腰椎疾病采用的牽引治療為例,看看它在具體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腰椎疾病一般是由於椎間盤發生病變導致脊椎骨發生改變壓迫周圍的組織,使椎間盤失去原有的彈性,不能擔負原來承擔的壓力;在過度勞損、體位驟變、猛力動作或暴力撞擊的劇烈運動下使腰椎骨受到損傷。在牽引治療中,通過對病患的腰椎實施一定的牽引力來人為地矯正變形的骨骼,使它恢複正常的狀態。牽引的重量須根據情況逐步增加,最多可加至相當於患者體重。
腰椎牽引時需要充分注意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差異,需要根據牽引時患者的感受及反應,做必要的調整。一般身體整體狀況好、年輕者,牽引的時間可以久些,體弱、老年人,牽引的時間要短些,重量也要輕些。牽引過程中要了解患者反應,如有不適應及時停止治療,尋找原因或更改治療方式。
惡鬼上身如何是好?癲癇幫你揭開謎團傳說中的癲癇是一種表現為大腦暫時障礙的慢性疾病,現代醫學給出了癲癇發作的合理解釋:原發性癲癇和繼發性癲癇。
古希臘人普遍認為,疾病都是鬼神附體或者是被阿波羅神箭所傷引起的。尤其是“癲癇”,在當時被看作“神聖疾病”,癲癇發作的病人失去控製的樣子,的確像極了“鬼上身”。
希波克拉底卻不這樣認為,他在《論聖病》中曾寫道:“彼人們稱為‘神聖的’疾病,在我看來一點也不比其他病症更神、更聖,與其他任何疾病一樣起源於自然的原因。隻因這些病症狀奇異,而人們對它們又一無所知,充滿疑惑,故而將其原因和性質歸於神靈。”
有一次,他在市場上行走,看到一個突然神誌喪失的人,全身抽動,麵色青紫,嘴裏還不斷吐出泡沫。圍觀的群眾無不驚慌失措地呼喊著,並開始散布一句沒有根由的話———這個人“中邪”了!有幾個人立刻跑到神廟去請僧侶,讓他來醫治這位病人。
很快,一位僧侶趕到現場,他撥開人群,裝模作樣地看了看躺在地上的病人,隨即板起麵孔,用一副十足肯定的腔調說:“他得的是‘神聖疾病’,是鬼魂附身,你們必須把他抬到神廟去,得到了神的寬恕後,他的病就好了。”
希波克拉底站出來指責這僧侶純粹是一派胡言,他告訴大家,此人患的是癲癇症。這個由希波克拉底首創的病名第一次出現在人們的視聽之中,沒有人相信他,好心腸的希臘人還紛紛勸說他,希望他不要跟神靈作對,以免受到神靈的懲罰。
“是他的腦子有問題,才會這樣的。”希波克拉底堅持。
僧侶向希波克拉底瞪了一眼,高傲地說:“什麼癲癇不癲癇的,這人的病是山神引起的,隻有祈禱山神才有用。小心別惹怒了山神,讓你也患上神病。”
盡管希波克拉底一再解釋,人們依舊不信。
天才總是寂寞,智者必然孤獨,沒有人理解他。善良的人們不顧希波克拉底的勸說,仍然按照僧侶的意思,把病人抬去神廟,任由虛無縹緲的神靈賦予他自生自滅的可悲權利。
癲癇這一病名被沿用至今,現在人們理解了,希波克拉底對癲癇的初級推斷是正確的。希波克拉底學派這一縷智慧之光,穿透千年,永垂不朽。
在中國,這種疾病被老百姓俗稱為“羊角風”。科學地講,癲癇是多種原因引起腦部神經元群陣發性異常放電所致的發作性運動、感覺、意識、精神、自主神經功能失常的一種疾病。分為原發性癲癇和繼發性癲癇兩類,前者是先天遺傳而來,後者是由於腦部受到某種損傷而造成的。
對癲癇發作的病人,必須采取緊急救護措施,首先扶病者平臥,並用軟布包裹堅硬物放在病者上下牙之間,以免抽搐時咬傷舌頭;讓病人頭偏向一側,讓嘔吐物和黏液等流出,避免吸入氣管發生堵塞而引起窒息;如病人已停止抽搐,可先清潔口腔分泌物後,再做人工呼吸。待病情穩定後,還要送醫院進行進一步診治處理。
夢幻世界裏的“無意識狀態”
聞名中外的弗洛伊德是奧地利一位精神科醫生,他的精神分析理論是他從治療精神病人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布羅伊爾的一位病人引起了弗洛伊德的濃厚興趣,他們在後來寫的書中稱這位病人為安娜。她具有多種癔病的症狀,在催眠的狀態下,布羅伊爾都會詢問她每一個症狀是在什麼時候開始發生的。當她回憶起與每一症狀相關的令她煩惱的事件時,這些症狀便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弗洛伊德開始執著地探討這個深奧的關鍵問題。他夜以繼日地冥思苦想,查閱浩如煙海的書籍,但進展甚微。一天,弗洛伊德為了鬆弛一下高度緊張的神經,躺在藤椅上,閉上眼睛養神。慢慢地,他的思緒脫離了枯燥的心理學理論,回到了風景優美的家鄉———小城符萊堡;回到了他嬌媚的妻子瑪莎身邊。沉浸在甜美回憶中的弗洛伊德又重新咀嚼著他寫給瑪莎的情書。忽然信中的一句話躍入他的腦海:“我有許多難以駕馭的夢。我從來就不曾夢見日間心思所屬的事情。在夢裏出現的,總是那些在日間稍縱即逝的事情。”弗洛伊德從椅子上坐起來,這個難解的斯芬克思之謎的答案難道在夢裏?
1895年,弗洛伊德和布羅伊爾發明了一種“談話治療”的方法。弗洛伊德繼續研究出了一種更好的方法,追蹤引起情感障礙的神秘的癔病病因。病人從容地坐在椅子上,講任何他們想要講的事情。逐漸地病人會講他們的希望和過去那些使他們煩惱的事情。弗洛伊德把這種治療稱為“精神分析法”。1900年,弗洛伊德出版了《釋夢》一書,標誌著精神分析學說的正式創立。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結構分為三個部分,即意識、前意識和無意識。
意識是人對客觀現實的自覺反應;前意識是內容,隻要借助於注意,就可以進入到意識之中,但無意識裏的內容,要想進入到意識中去,就會受到抗拒,似乎有某種主動力量壓製著這種觀念。
為了說明這些概念,弗洛伊德曾用一個客廳和它的接待室作比喻:
在接待室裏,有無數無意識觀念爭著要進入客廳,但門口的檢查者隻允許那些“善良者”進入。一旦走進了客廳,就等於進入了“前意識”,它們就可以得到“自我”的注意。那些被檢查者拒之門外的無意識觀念,經過喬裝打扮,或者在入睡的條件下進入夢境,或者在心理異常的情況下,以異常的力量壓倒檢查者強製闖入意識之中。
弗洛伊德終生從事著作和臨床治療。他的思想極為深刻,在探討問題時,往往引述曆代文學、曆史、醫學、哲學、宗教等材料。他思考敏銳、分析精細、推斷循回遞進、構思步步趨入,揭示出人們心靈的底層,這就是精神分析的內容極其豐富的根源。
弗洛伊德曾被愛因斯坦稱為“我們這一代人的導師”,他的理論和對於神經症的治療技術仍被今天心理治療廣為采用,對人類社會影響很大。
檸檬改變壞血病殺人的曆史很久以前,葡萄牙的航海家麥哲倫率領遠洋船隊從南美洲向太平洋進發。
幾個月後,大部分船員都死於壞血病,但是他們卻找不出死亡的原因。今天,我們已經可以解釋其中原因了。幾百年前的水手在遠洋航行時隻吃麵餅和鹹肉,幾乎沒有蔬菜和水果的攝入,嚴重缺乏維生素C,所以導致了壞血病。
維生素C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元素,它具有增強人體免疫力、促進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謝、促進牙齒和骨骼的生長等功效。正常的成年人每天攝入維生素C的含量在30毫克左右,而傷員及手術後的病人的需求量更大。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古代的遠洋船隊卻沒有船員患壞血病的記載。從明代鄭和下西洋的有關史料中我們了解到,當時中國船隊的食譜包括飲料綠茶、用黃豆製作出的黃豆芽,以及用新鮮蔬菜製作的“泡菜”。不難看出,中國古代的人民已經知道維生素C的奇妙功效。
1747年,英國的一名海軍醫生根據人們早期對壞血病的敘述記載和自己的觀察,在停泊於英吉利海峽的裝有火炮的具有三桅杆的軍艦上,對壞血病的治療開始進行實驗研究。當時,海員們已在船上停留了兩個月,其中有12人患了壞血病,病情都比較嚴重。林德讓他們分組進食,比較不同食物的作用,其中兩人每天吃2個橘子、1個檸檬,以6天為一個療程。6天後病人的病狀都大為減輕,其中一人已能放哨值勤。26天後,兩個人都完全恢複了健康。
通過實驗,林德比較了不同的治療方法,並記錄了全部觀察結果。英國著名的航海家和探險家詹姆斯·庫克演示了林德實驗的有效性,在他第二次去南極探險並環球航行時,所到之處,都利用各種機會給他的海員提供新鮮水果和蔬菜,並改善生活環境。雖然這次航海曆時三年,但竟無一個人患壞血病,這說明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可預防壞血病。因此,他於1776年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並被授予“預防壞血病”的獎章。
但是林德卻錯誤地建議把檸檬汁煮開後裝瓶,以備長期食用。因為維生素C在加熱後被破壞了,反而失去了預防壞血病的功效。所以人們並沒有認可林德的發現。
直到1780年,英國軍醫吉爾伯特·布蘭注意到了林德的實驗,他建議在去加勒比海航行的海軍的飲食裏加上檸檬,在這個建議生效的前一年,英國1518名艦隊的士兵死於壞血病,自從飲食裏添加了檸檬後,死於壞血病的士兵減少了一半。布蘭確信檸檬是預防和治療壞血病的有效手段。15年之後,他當上了軍隊醫療委員會的重要官員。在他的大力推動下,從1795年3月5日起,英國海軍所有士兵每天的飲食裏都加上了一小杯檸檬汁。
就是這每天一小杯的檸檬汁,使得患壞血病的英國海軍士兵大量減少,和歐洲的其他競爭對手比,這就給了英國海軍極大的優勢,他們的艦隊可以航行得更遠、更久,英國的海軍成了無敵的艦隊。可以說是檸檬改寫了英國的曆史,用檸檬武裝起來的海軍,戰鬥力得到了極大的加強。
蝙蝠“回聲定位”的神秘傳說
在夏季的薄暮中搜尋天空,你可能會瞥見一種進化成功得令人歎為觀止的動物:蝙蝠。它們分布於除南極洲以外的所有大陸,具有極高的多樣性,種類占現存哺乳動物種類的1/5。蝙蝠進化得如此成功的關鍵,在於它們具有飛行能力,能夠利用其他哺乳動物無法觸及的資源。但它們飛行能力的進化又如此匪夷所思:除了蝙蝠以外,沒有其他任何哺乳動物能夠征服天空。事實上,這些夜空的主宰者如何從陸生祖先進化到飛上天空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了生物學家數十年。
這個問題的答案正在浮出水麵。2008年2月,科學家在美國懷俄明州發現了兩塊未知種類的蝙蝠化石。這一物種後來被命名為Onychonycterisfinneyi,它屬於目前已知最原始的蝙蝠物種,為我們進一步研究蝙蝠飛行能力的神秘進化過程提供了至關重要的證據。這些化石證據,加上最近的遺傳分析結果,使我們對蝙蝠的起源和進化有了新的認知。
蝙蝠的與眾不同之處,就在於它們有一個標誌性的特征:翼。有些哺乳動物,比如鼯鼠,可以通過拍打連接前後肢的皮膚膜在樹木之間滑翔。學者們一般認為,蝙蝠可能是由樹棲的、能夠滑翔的祖先進化而來的。但是在哺乳動物中,隻有蝙蝠擁有比滑翔複雜得多的動力飛行能力,這主要歸功於翼的特殊結構。
蝙蝠的翼骨由延長了許多的前臂和掌骨組成,能夠支撐並伸展薄而有彈性的翼膜,翼膜向後延伸包圍住後肢。與其他陸生哺乳動物相比,蝙蝠後肢占身體的比例要小得多。許多蝙蝠在後腿之間還具有尾膜,一種被稱為距(calcar)的特殊骨從踝關節長出,支撐著尾膜的後緣。通過指、前臂、腿和距的運動,蝙蝠可以非常靈活地操縱它們的翼,成為極成功的飛行者。
大多數蝙蝠還能夠進行回聲定位。通過發出高頻聲波並分析聲波碰到物體後的回聲,這些夜行性動物能夠探測到物體和獵物,這比僅僅利用視覺要高級得多(所有種類的蝙蝠都具有視覺,並不像俗語說的那樣“瞎得像隻蝙蝠”)。現存蝙蝠中,85%以上的種類都利用回聲定位進行導航,其他不利用回聲定位的蝙蝠都屬於同一個科———舊大陸果蝠(OldWorldfruitbat),有時也稱飛狐。它們失去了回聲定位能力,僅利用視覺和嗅覺尋找果實和花蜜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