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的表麵意思是描繪一個新嫁娘的嬌羞形象。但從詩的題目可以看出,此詩另有深意。這首詩還有個題目叫《近試上張水部》,詩題中的“張水部”指當時的水部侍郎張籍,他是唐朝著名的詩人,同時又是朝廷官員。
因此朱慶餘在臨近考試時寫這首詩呈送給他,希望得到他的賞識,在社會上代為宣揚,以使考試容易被錄取。作者巧妙地將自己比喻為新娘,借新娘畫眉向主考官求教:不知我寫的詩是否適合主考官的口味?
張籍非常欣賞朱慶餘的詩文,讀了這首詩後,立即寫了一首七絕《酬朱慶餘》,作為對朱慶餘的回答:
越女新妝出鏡新,自知明豔更沉吟。
齊紈未是人間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詩中把朱慶餘的詩文比喻成越地美女的一曲菱歌,萬金不換。
自此之後,張籍向朱慶餘要來了他的新舊詩文二十餘篇,經常向人推薦讚揚。當時張籍的詩名很大,人們都很仰慕他,紛紛傳抄誦吟。於是朱慶餘的詩名廣為傳播,他果然在唐敬宗寶曆二年考取了進士。
隻愛詩詞,不愛江山“十國”中最大的割據政權是南唐,土地肥沃,人民安居樂業,未曾遭受戰爭破壞,經濟繁榮,國家富裕。然而,南唐多代國主都治國無方,貪圖享樂,使國力漸弱。李煜,史稱南唐後主,在位15年。李煜施政無能,雖不是一個好皇帝,卻是一個著名的詞人,詩詞、音樂、書畫都十分精通,尤其在詞學方麵,有著較高的文學地位。李煜苟且偷安,生活奢靡豪華,時常於宮中營造銷金紅羅幕壁,鑲以白金玳瑁,覆以奇花異草,曰“錦洞天”,於其中作詞嬉戲,樂此不疲。他的前期作品多以宮中的聲色娛樂為題材,風格柔靡,技巧高超,如《玉樓春》、《一斛珠》等。
北宋建國後,李煜每年向北宋進貢大量金銀珠寶,想借此維持其割據一方的君主地位。後來,當他眼見宋太祖朱元璋接連消滅了周圍三個小國,才驚慌失措、坐立不安。他派遣使者給宋太祖送去一封信,表示願意取消南唐國號,改稱“江南國主”。宋太祖曾說:“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李煜這一點小小讓步,又怎能改變宋太祖統一中國的雄心呢?開寶八年(975年)宋軍攻破金陵,訓學皇帝國破出降,成為階下囚。“笙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的生活已經成為泡影,後期作品多寫亡國之痛,感情真摯,意境深遠,如《破陣子》、《虞美人》、《浪淘沙令》、《烏夜啼·秋閨》,等等。
《漁隱叢話前集·西清詩話》中詩人郭麟也曾為之歎息:“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宋太祖也說:“李煜若以作詩工夫治國事,豈為吾虜也?”
女子以詩洗情有個窮書生,某天,他走到河邊,看見一頭水牛在田裏吃麥苗,附近沒有人看管,便把牛牽回來,等待失主來找。
誰知牛的主人不講道理,非說書生偷了他家的牛,拉他到了縣衙門,書生的妻子也跟去了。縣官看他是個書生,起了憐憫之心,就說:“你就以這件事作首詩,作好了,就放你;作不好,就罰你。”
書生說:“這好辦,不但小人會作,小人的妻子也會作。”
縣官聽了,問他妻子:“你也會作詩?”
書生妻子回答說:“小女子隻是跟著丈夫學著胡謅幾句,算不得詩的。”
縣官說:“那好,由你來作,作好了,賞你十兩銀子。”
書生妻子立即念道:
錢塘江水向東流,難洗今朝滿麵羞。
自歎奴身非織女,問郎何事學牽牛。
意思是:用錢塘江水也難洗去我們的冤屈和羞辱。我不是織女,我的丈夫怎麼會去牽人家的牛呢?
縣官認為她詩作得好,道理也充分,就放了他們,還賞了他們十兩銀子。
八文錢以詩請客清朝時,有一個窮人家裏來了客人,到了吃飯時間,窮人非要留客人在家裏吃飯。
主人拿錢讓老仆人去買東西,翻來翻去,隻找到八文錢,真不知怎麼辦才好。老仆人說:“這事好辦,交給我好了。”他拿八文錢,用六文買了兩個雞蛋,用一文買韭菜,用一文買豆腐,然後,下廚房做菜。
老仆人捧上第一道菜,是炒韭菜,上麵鋪兩個蛋黃,對客人說,雖不是大菜,可有個好名字,叫做——兩個黃鸝鳴翠柳第二道菜,是韭菜四周鋪了一圈蛋白,老仆人說,這叫做——一行白鷺上青天第三道菜是素炒豆腐。老仆人說,這是——窗含西嶺千秋雪客人問:“不知這‘門泊東吳萬裏船’是什麼樣子?”主人正不知如何回答,老仆人端來一碗清湯,湯上漂著兩個雞蛋殼。
菜全上完了,老仆人說:“我特別喜歡杜甫的這首詩,按詩句湊上一套菜,請不要笑話。”
客人對此大為讚賞。
妻管嚴趣改《千家詩》
古時,人人必讀一本啟蒙讀物《千家詩》。開篇第一首,就是宋代程顥的《春日偶成》:
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餘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到了清朝,有個人特別怕老婆,經常半夜裏要跪在老婆麵前聽訓斥。他心裏雖然不痛快,表麵上還得十分順從。
有一天,他隨手翻開《千家詩》,讀了《春日偶成》,忽然有所感觸,改了幾個字,為自己解嘲。詩是這樣改的:
雲淡風輕近夜天,傍花隨柳跪床前。
時人不識予心怕,將謂偷閑學拜年。
後兩句意思是:人們不懂得我跪床前時心裏的懼怕,我隻有說閑著沒事學學怎樣給人家下跪拜年。李白與汪倫情唐朝豪士汪倫,生活在安徽涇川。他聽說李白將要到涇川來,就寫了一封信給李白,表示歡迎。信裏說得挺有意思:“你不是喜歡遊玩嗎?我們這時有十裏桃花。你不是喜歡飲酒嗎?我們這裏有萬家酒店。”有十裏桃花可供觀賞,又有一萬家酒店可供豪飲,這是多麼吸引人的地方啊!李白本來就打算到這裏來,見到這一番“旅遊介紹”,更是迫不及待地到了涇川。
一見麵,汪倫就對李白說:“我信中說的‘桃花’,是潭水名,並不是真的有桃花;我信中說的‘萬家’,是酒店主人姓萬,並不是真有一萬家酒店。”
李白聽了哈哈大笑,心想:你的性格也像我一樣豪放,有意思。汪倫留李白住了幾日,臨走時,送給李白八匹好馬、十匹錦緞,並親自到岸邊唱著“踏歌”送行。李白很感謝他的盛情款待,便寫了《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文人墨客評棋圍棋是我國流傳久遠的遊藝、體育項目。“琴棋書畫”中的“棋”,指的正是圍棋。神話中的神仙在洞中弈棋,下的也是圍棋。
古代詩人們曾寫下許多關於圍棋的詩。品評起來,善於下圍棋的人寫的詩,能夠表現出圍棋的興味;不會下棋的,他的詩也就顯得一般了。唐朝詩人劉禹錫寫過《觀棋歌》:
初疑磊落曙天星,次見搏擊三秋兵。
雁行布陣眾未曉,虎穴得子人皆驚。
讀了,真如自己也在棋枰邊觀人下棋一樣:開局時,棋子像天亮前星星那樣疏疏落落,布局後,進入中盤,雙方開始“搏擊”:像雁行錯落的棋子悄悄完成了殲敵部署,連“旁觀者清”的眾人也沒看出名堂來;緊接著,深入“虎穴”,在對方地盤內點子、破眼,提取一片,使人人“皆驚”。弈棋者悠閑而緊張的棋趣,觀棋者複雜的心理狀態,就這樣躍然詩中。
宋朝大詩人蘇東坡也寫過一首觀棋的詩:
勝固欣然,敗亦可喜,優哉遊哉,聊複爾耳。
他說得何其簡單:輸了,贏了,沒關係,再來一盤,反正是玩嘛!這正體現了蘇東坡曠達飄逸、崇尚自然、與世無爭的人生哲學。
金冬心妙釋“片片紅”
近代湘人朱克敬所撰《雨窗消意錄》雲:清朝書畫家,“揚州八怪”之一金農,號冬心。一日前往蜀崗平山堂赴宴。席間主人為助雅興,以“飛紅”為酒令賦詩一句。主人先吟出一句“柳絮飛來片片紅”。語音剛落,滿座嘩然。
眾所周知柳絮乃白色,何來“片片紅”?因此來賓中除冬心先生外,個個捧腹大笑。
金冬心素來才思敏捷,見主人一副尷尬麵孔,有意替主人解圍,急忙站起來,款款說道:“諸君何故發笑?適才主人所吟,乃是元代詩人所詠《平山堂》佳句,且聽我道來。”遂朗聲吟道:“廿四橋邊廿四風,憑欄猶憶舊江東。
夕陽返照桃花岸,柳絮飛來片片紅。”
眾賓客聽了,齊聲喝彩。真是詩中有畫,桃花盛開,夕陽返照,整個空間都被染上一層紅色,這時飛來的柳絮也不例外,自然是“片片紅”了。大家都為冬心先生的博聞強識所折服。其實哪裏是什麼元詩?不過是冬心先生的即席創作而已。
“詩畫合一”的由來“詩畫合一”最早見於晚唐時的五代,兩宋時最為流行。公元1104年,宋徽宗設立畫學,建立了中國最早的皇家繪畫學院翰林圖畫院,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繪畫學院。他開創先例采用了古詩命題作畫的考試方式,來開科取士。開考之時由皇帝趙佶給出古詩,由考生依詩作畫,而考試題目都頗有意趣。
例如:“野渡無人舟自橫。”有些畫的是空船靠岸;有些畫的是野鷺佇立船頭;有些畫的是烏鴉停於船篷,但是這些都隻是詩意簡單的圖解,並未真正表達出詩意之中含蓄而深遠的意境。有一幅畫上小舟自橫,一個船夫雙腿盤坐在船尾,獨吹著橫笛,一種野渡無人和閑情自在的意境躍然紙上,結果這一幅畫力拔頭籌。又如:“踏花歸去馬蹄香。”有人畫的是馬踏著花飛奔而去,花草上一片狼藉,“踏花”是表現出來了,但“香”卻蕩然無存。聰明之人隻畫一馬一蝶,隻見蝶隨著馬蹄飛舞,雖然不見花,卻香氣襲人。
其他的諸如“竹鎖橋邊賣酒家,蝴蝶夢中家萬裏”,“嫩綠枝頭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等,全以詩意考畫意,將詩畫有機結合。中國藝術的傳統觀念即在於詩畫一體,詩畫相通。雖然以詩入畫的流行讓北宋畫院有些重文意輕畫技的傾向,但卻使繪畫更加趨於文學化,宋徽宗時期也成為詩畫結合最為完美的時期。長日惟消一局棋唐朝詩人李遠,寫了很多好詩,有句詩“長日惟消一局棋”甚至傳進宮裏,連皇上都知道了。
李遠考中進士,宰相令狐!發現了他的才幹,奏請唐宣宗派他作杭州刺史。宣宗聽了,不高興地說:“那句‘長日惟消一局棋’不就是李遠說的嗎?
這種一天到晚隻知道下棋的人,還能為朕管好一個州嗎?”
令狐謋心想:老天爺!人家那是寫詩,不能當真呀!可又跟皇上解釋不明白,說多了,皇上不愛聽。於是,他改變了策略,對皇上說:“聖上所見極是。不過,李遠是有才幹又很廉潔的人。隻因為他平常沒事幹,才下棋消磨時光。如果派他去治理杭州,降旨叫他不下棋不就行了嗎?”
這麼一說,皇上高興了,說:“那就依你所奏,派他去杭州試試,隻是不許下棋了。”
李遠果然當了杭州刺史,管理得很好。他這人也確實廉潔,舉個例子說:不管多麼尊貴的客人,多麼大的官兒,到了杭州,他隻送兩隻鴨子當作禮物,決不送金銀珠寶、絲綢綾羅。當然,他自己的生活也十分簡樸。
孔子借助采桑娘孔子帶領徒弟離開衛國到陳國的途中,遇到兩個采桑葉的姑娘。孔子作了一句詩:
南枝窈窕北枝長……這是形容兩個姑娘的身材長相的。沒想到他說了一句,姑娘們續了三句:
夫子遊陳必絕糧。
九曲明珠穿不得,轉來問我采桑娘。
孔子一行,到了陳國,果然被士大夫圍住不讓走。圍他們的人送來一個“九曲珠”,珠子的兩孔不在一條直線上,並且有許多曲折。說要能用細繩穿過,就可以放人。
孔子辦不到,想起采桑姑娘的詩,派顏回、子貢回去問問有什麼辦法。
到了姑娘家,家人告訴他們,說女兒外出了,隨後送出一個瓜來。子貢聰明,看破了啞謎,說:“瓜,裏邊有子,豈不是姑娘在屋內嗎?”話音剛落,姑娘出來了,說:“要穿九曲珠,需要把蜜塗在蜘蛛絲上,再把蛛絲係到螞蟻身上,螞蟻走過珠子,蛛絲就跟著穿過去了。”子貢又問:“螞蟻要不肯走呢?”姑娘說:
“就用煙熏。”
回來一說,孔了用這個辦法穿過了“九曲珠”,結束了在陳國絕糧七日的受難生活。
曹植智作七步詩建安時期最著名的詩人曹植,是曹操的第四個兒子。他從小就很有才華,詩賦、文章寫得很出色。曹操非常賞識和寵愛這個兒子,一度想將他立為太子。
後來曹植失寵於曹操。曹丕被立為太子,並於公元220年當了皇帝。曹丕妒忌弟弟曹植的才華,想找個借口殺掉他,於是他登上皇位不久,就把弟弟曹植叫來,讓他以“兄弟”為題作一首詩,但不能說出“兄弟”二字,並且要在行走七步的時間裏完成,如果寫不出來,就要處以極刑。曹植當然明白哥哥的意思,於是還沒走完七步,就大聲朗讀起來: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用豆萁煮豆巧妙地比喻骨肉相殘,發出了“相煎何太急”的抗議。
曹丕聽到弟弟的詩,一時怔在那裏默默無語,覺得有幾分淒涼,又有幾分慚愧,無可奈何之下,隻好放了曹植。曹植以他超群的智慧,機智地保全了性命。
“一江水”與“半江水”
唐代著名詩人高適任兩浙觀察使時,曾奉命到浙東台州(今浙江省臨海縣)巡察。途中路過杭州清風嶺,一時興起,便上去遊玩,不覺天色已晚,隻能借住於廟中僧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