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內都是紅繩,隻要用這紅繩係住男女雙方的腳,無論相隔多遠,無論是否仇恨,無論貧富貴賤,都可以緣定今生,結為夫妻,比翼雙飛。”韋固感到非常驚奇,便趕忙向老人打聽自己的婚事。老人翻書查找了片刻說道:“你的親事不會成功。你現在居住在店北,有一個瞎了一隻眼的買菜老太太,她有一個女兒,醜陋無比,現在隻有三歲,到十七歲那年便會與你成婚。”韋固聽後非常生氣,便忙辭別老人,派手下去刺殺那個女孩。刺客下手有些慌亂,隻是刺中了女孩的眉心,便害怕地逃走了。從此之後,韋固的親事一直沒有成功,便耽擱了下來。直到十四年之後,韋固因功被刺史王泰看中,便把自己十七歲的女兒嫁給了他。二人洞房花燭這晚,漂亮的新娘眉心處貼了一片花。韋固感到很奇怪,待問明緣由後,才知道這個女子原來是當年自己派人刺殺的那個女孩。韋固心生悔意,便把前前後後所有的事情告訴了妻子。
二人認為冥冥中自有天意,便對彼此釋懷,恩愛到老。從此之後,月下老人主婚的故事便流傳開來。
明人劉兌寫的雜劇《月下老定世間婚配》,使月老“千裏姻緣一線牽”的故事流傳更廣。據說,人們在舉行婚禮的時候,隻有讓月下老人前來證婚,才能讓雙方白頭偕老,天長地久,美滿幸福。
清光緒年間,著名藏書家丁鬆生在杭州西湖孤山下的白雲庵右側修建了一座月老祠。這廟宇按照蘇州園林建築風格建造,天井是典型的江南民居格調,左右廂房是男女雙方在婚禮前化妝的地方,正前方五間房屋是舉行婚禮慶典儀式的地方。用玉雕刻的月下老人像供奉在月老祠大廳正中,左右兩邊分別是麒麟送子和麒麟獻寶。像這樣的月老祠在全國獨一無二,所以顯得非常有名。清朝末年著名小說家劉鶚寫的《老殘遊記》,在十七回裏就提到過這個月老祠,並且也提及到了這副對聯。葉聖陶先生在談論舊式婚姻的危險性時,曾說過:“我與妻能夠相愛純屬偶然,迷信一點說其實就是靠西湖白雲庵的那個月下老人。”從此之後,月老祠和這副名聯便四海皆知了。一直到現在,仍然有許多未婚男女慕名前來,在此虔誠祈禱,希望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貧賤之時顯真愛從前有同朝為官的張某、王某二人,他倆親如手足。某年,兩家夫人先後懷孕,二人便商議著:“兩家生的如果都是男孩,那便結為兄弟;都是女孩,便結為姊妹;如果是一男一女,則結為夫婦。”十個月後,張家生男,王家生女,兩家從此結為了親家。
數年後,張某因為得罪了朝中權貴,被貶謫到外地去做官,從此兩家便再無聯係了。張某心情鬱悶,一路上又舟車勞頓,不久便死了。張家孤兒寡母從此流落他鄉,家道中落。幸好這小公子聰明伶俐,胸懷大誌,十六歲的時候就考中了進士。母親便對他說道:“聽說你丈人已經告老還鄉回到浙江老家,你去找他尋求幫助,好好讀書,將來謀得功名,便可完婚。”於是張生便前往王家。
王員外看到女婿前來,起先也很高興,後來聽說女婿家中貧困,便有了悔婚的意思。不曾想女兒卻死活不肯退婚。王員外無奈,隻得暫留張生在家中讀書,待科考之後,再視情況而定。不久之後,科考時間到了。王員外拿出盤纏打發張生趕快進京趕考,小姐也把自己的首飾交於張生以備不時之需。
張生一路連捷,殿試成績名列二甲,但他卻扮成了乞丐的模樣回到家中,說是考場失利,一路乞討回家。王員外頓時就變得非常不高興,說道:
“鞭打黃牛背。”張生接口對道:“棍戳黑狗牙。”王員外聽後,心中更加氣憤。
王小姐趕忙說道:“父親莫要生氣,還是我出一聯讓相公對吧。”說完隨即吟道:“金鑾殿上,站兩廂文文武武。”不料張生又說道:“十字街頭,喊一聲爺爺奶奶。”王小姐聽張生一口乞丐調子,心中酸苦,隻得說道:“相公若真是成為了乞丐,我也跟著你要飯。”說完之後,不禁垂下淚來。張生見狀,於心不忍,趕忙將包袱打開拿出官服,說道:“小姐莫要悲傷,我已經考中進士。”王小姐見後,終於破涕為笑,王員外也高高興興地為二人操辦了婚事。
為愛發奮成狀元傳說,山東濟寧府上有個叫劉沂的窮書生。劉沂很小父親就去世了,母親靠紡紗織布,含辛茹苦地把他養育成人。劉沂二十歲這年,鄉試及第,本應繼續讀書,以待日後能夠入仕為官,但因家裏實在是太窮,不得不在鄰村辦了一個啟蒙館,靠收學費糊口度日。
啟蒙館附近有個崔姓地主,生有一個婀娜多姿、美麗動人的女兒,乳名阿香。阿香平日裏經常來啟蒙館外,認真聽劉沂講課。結果二人日久生情。
阿香深知,如果直接向父親提出,父親肯定不允。於是,阿香便請來了媒婆說合,媒婆一番花言巧語,把劉沂說的是家財萬貫。崔財主見錢眼開,便動了心思。等到相親這天,崔財主看見劉沂家徒四壁,一貧如洗,非常失望,頓時憤怒地說道:“我家阿香就是一輩子看家門,也不會嫁給你這個窮鬼。”劉沂滿肚子委屈,表明自己對阿香愛得真誠。崔財主發狠地說道:“蜘蛛有網難落雀。”劉沂反唇相譏道:“蚯蚓無角欲成龍。”崔財主又說道:“你別誇口,等你成龍了再成婚也不遲。”
劉沂深受打擊,從此更加發奮讀書,三年之後進京趕考,果然高中狀元。
這天,劉沂騎著高頭大馬,身穿大紅袍,頭戴烏紗帽,來到崔家門前,遇到了阿香。阿香正盼念著心上人,於是二人各訴衷腸。原來,崔財主三年來多次要嫁掉女兒,隻是阿香以死相挾,才不得而終。如今,心上人成了狀元郎,阿香自然非常高興,而那個勢力的崔財主再也不敢見劉沂了。
幾人行能得我師清代才子李調元因性格剛強,得罪了朝廷權臣,被充軍伊犁,後被赦罪回家。夫妻二人久別重逢。他的妻子出了一個上聯:“月圓月缺,月缺月圓,年年歲歲,暮暮朝朝,黑夜盡頭方見日。”夫人的出句深深觸動了李調元的心。李調元感慨道:“花落花開,花開花落,夏夏秋秋,暑暑涼涼,嚴冬過後始逢春。”說完夫妻二人相顧而笑。
一旁的丫鬟聽後欣然說道:“夫人出得好,老爺對得妙,何不用羊毫寫在紅綾紙上?”這句話提醒了李夫人,隻見她又出了一個上聯:“羊毫筆寫紅綾紙。”李調元思量一番,竟對不上來。第二天,李調元在庭中一麵踱步,一麵想著昨夜夫人的對聯,忽然聽到丫鬟和幾個家人正在議論此事。有個丫鬟一邊晾衣服,一邊說道:“可以對:鹿角權晾紫羅裙。”廚子接口道:“這樣對也成:牛鼻索捆青楓柴。”轎夫聽見了,也說出一個對句:“虎頭靴套麻草鞋。”書童說:“老爺經常取笑我是‘豬拱嘴’,我看也可以這樣對:豬拱嘴吃青海椒。”坐在門口的鞋匠也來了興致,說道:“還是我想的對句更順口些:馬蹄刀切黃牛皮。”
這些對句,第一字都是動物類,第五個字都是顏色類,與李夫人出句都能形成工整的對偶。李調元聽了家人們的對話後,頓時大悟,自言自語道:
“文出於理,詩發於情,對句生於觸景,光靠苦心冥想,無病呻吟,雕文琢字,是不行的。這些下人,胸中並無多少文墨,卻都對得如此自然敏捷。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一生一知己清代著名金石篆刻家何溱為《蘭亭集序》寫過一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此聯是一副流水對,“人生”與“斯世”、“知己”與“同懷”名詞相對,“矣”、“之”虛詞相對,工整貼切,而其餘文字對仗則顯得比較寬鬆,平仄和諧,是對聯中的一副佳作。
此聯在內容上來說,清新高雅,情深意濃。上聯用典,出自於《三國誌·虞翻別傳》:虞翻初為孫權所器重,因常犯顏直諫,遂被疏遠流放,雖有典籍自慰,但深感孤獨,常念舊友,慨歎:“生無可與語,死以青蠅為吊客,使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無恨。”下聯也是用典,出自於陸機《為顧彥先贈婦》中“修身悼憂苦,感念同懷子”一句。同懷,即是指同胞兄弟姐妹或誌趣相合的同誌朋友。此聯的意思是人生中能夠得到一個知己便就足夠了,一生都會把他當做同胞兄弟來看待。聯語表達了作者對知心朋友的深情厚誼,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思想感情,是一副讚頌友情的佳聯。魯迅先生也經常借用此聯來表達自己對友人的感情。20世紀30年代初,魯迅與瞿秋白在上海共同領導革命文藝運動,在鬥爭中二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魯迅曾把此聯寫下來寄給瞿秋白,表達了對瞿秋白的信任與尊敬。
1935年6月,瞿秋白在福建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魯迅先生聽聞後悲痛萬分,寫下了悼念瞿秋白同誌的挽聯:“是七尺男兒,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還家。”高度評價了瞿秋白不怕犧牲,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
劉師亮以聯諷時政四川著名文人劉師亮有“幽默大師”的美譽,他以善寫詼諧對聯而著名,且所寫聯語大多是諷刺時政的內容。慈禧太後於1908年死去,朝廷規定全國都停止娛樂活動,以示“國哀”,違抗者處以極刑。劉師亮聽後非常氣憤,專門寫了一副嘲諷的挽聯:“灑幾滴普通淚;死兩個特別人。”橫批:“通統痛同”。這副對聯對慈禧、光緒進行了無情的嘲諷,特別是橫批,用了四個同音字,讀起來就像打槍一般有力。看到這副對聯的人都忍俊不禁,成為一時的笑談。後來有人向官府告發,劉師亮被抓到縣衙去審問。可劉師亮寫的全部都是事實,官府也沒發現有任何不對的地方,隻好以“大不敬”罪名罰了他五塊大洋,並讓他將此聯撕去重寫了事。劉師亮回到家後,當真重寫了對聯:“拗幾個酸字眼;罰五塊大洋銀。”人們看後,笑得更加直不起腰來了。
民國初年,各軍閥為了爭奪地盤,常年混戰,擁兵自重。為了籌集軍費,軍閥之間巧立名目,大肆征收苛捐雜稅,搜刮百姓。劉師亮看透了這黑暗的世道,隻好訴之於筆墨。這年春節,劉師亮寫了這樣一副春聯掛在牆上:“民國萬稅;天下太貧。”對聯巧妙利用諧音,有力地諷刺了當時的時局與百姓的苦難。後來官府衙役更是變本加厲,就連上廁所也要收稅,劉師亮於是憤怒地寫了一副對聯掛在廁所門口:“自古未聞糞有稅;而今隻有屁無捐。”人們看後都覺得非常解氣。
據說有兩個拜把子兄弟,一個是清末貢生,在禁煙局作督辦;一個是清末監生,在警察局當警佐。這二人相互媾和,狼狽為奸,盡幹些齷齪事,危害鄉鄰,欺負百姓。財力雄厚的煙販子與這兄弟倆沆瀣一氣,無辜的百姓卻遭到他們關押,想要放人,必須要傾盡家產來贖。百姓們怨聲載道,便聯名上書,要求懲處二人。但官官相護,上司非但沒有懲治二人,反而嚴罰了所謂的“鬧事刁民”。這樣一來,民憤越來越大,逐漸延及了整個四川。各界人士紛紛發電譴責,劉師亮聽後非常生氣,便寫了一副對聯諷刺當局:“禁煙總局,警察分局,設此二大騙局,小民如何了局;督辦貢生,警佐監生,有這兩個畜生,大家安得聊生。”此聯用的是白話文,淺顯易懂,上聯用四個“局”字揭露衙門的欺騙性;下聯借用二人的職務以及前清時的功名,用四個“生”字,對二人進行了無情的貶斥。此聯一出,迅速傳遍全省,時人傳唱,有大膽的人還悄悄把此聯貼在了省政府的門口。當局見此事越鬧越大,為了平息民憤,隻好罷免了二人的職務。
1933年的“雙十節”,劉師亮在成都市昌福館門口寫了這樣一副對聯:
“普天同慶,本晉頌讕言;料想鬥笠岩畔,毗條河邊,也來參加同慶?那麼,慶慶慶,當慶慶,當慶當慶當當慶;舉國若狂,表全民熱烈;為問沈陽城中,山海關外,未必依然若狂?這才,狂狂狂,懂狂狂,懂狂懂狂懂懂狂。”作者緊緊抓住當時內憂外患的形勢,巧妙運用摹聲詞,諷刺了國民黨積極反共消極抗日的政策。
人多病,少財富從前,有一財主開了一個酒廠。開張前夕,財主請來一位秀才給酒廠寫對聯,並答應給秀才十兩銀子。先給了二兩,說待寫好對聯後,再全部付清。秀才見財主這般刁難吝嗇,有意戲弄他一番,靈感一來,揮筆寫道:
釀酒缸缸好做醋壇壇酸;養豬大如山老鼠隻隻亡。
橫批是:人多病少財富。
對聯寫好後,秀才讀給財主聽,句句停頓為:
釀酒缸缸好/做醋壇壇酸;養豬大如山/老鼠隻隻亡。
橫批念作:人多/病少/財富。
財主一聽,十分欣慰,趕忙令人貼到門口,至於銀子,則支支吾吾,托詞搪塞過去。
第二天,酒廠開張,親朋滿座,顧客盈門,財主一家忙得不可開交。門口的對聯,特別引人注目,你也念,他也讀,笑聲不斷,議論不休。財主覺得奇怪,趕忙出門一看,隻氣得臉色蒼白,火冒三丈。原來對聯貼出後,有人給添加句讀成為:
釀酒缸缸好做醋,壇壇酸;養豬大如山老鼠,隻隻亡。
橫批變作:人多病,少財富。
一切盡在不言中1947年5月下旬,為反對國民黨反動派擴大內戰,武漢青年舉行示威。
6月1日反動軍警包圍了武漢大學,逮捕了5名愛國教授和數十名進步學生。憤怒的學生要求釋放被捕者,反動派當場槍殺了3名大學生,這就是震驚國內外的“六一慘案”。武漢各界為表示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抗議以及對進步學生的聲援,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在送去的挽聯中,有一聯語是:?
!
雖無一字,對愛國青年的同情和對反動派的憤恨盡在不言之中,這在當時情況下無疑是一種巧妙的鬥爭方式。
曆史翻開了新的一頁,1976年,在“四五事件”中,天安門廣場出現了一副不著一字的標點聯:
?
!
在當時的形勢下,這副標點聯含有豐富的潛台詞,有對“四人幫”倒行逆施的質問,也有人民群眾對未來光明前景的堅信。兩個標點,概括了當時風雲變幻、極端複雜的政治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