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秦觀以謎表愛慕(2 / 3)

“噢?此字如此重要,你且快快說來。”

“恕小人鬥膽,我吟詩一首,此字暗隱其中,有謬誤之處,望大人指正。”

“你且吟來。”

於是,文必正聲音朗朗地吟道:初下江南去點刀,大好江山無人保;中原危難無心坐。

思念君王把心操。

天官聽罷,連聲稱讚:“好字,好字。”說完,就請文必正書寫,並掛在廳堂的正中央。

原來文必正詩中說的是個“福”字。

“初”字去一點,去“刀”,得個“福”字的左半;“大”字去“人”,得“一”;“中”字“無心坐”,即是去了“中”字中心的一豎,得個“口”字;“思”字去了“心”,得個“田”字。這四句詩謎合成一個“福”字。

妙破“行話”謎從前,姑蘇城有家雜貨店,老板老實本份,老板娘精明能幹。因此,雜貨店全靠老板娘主持照應。

有一天,貨船運到了一批貨,恰逢老板娘有事無法脫身,老板隻得前去接貨。到了碼頭,老板見大船上拉來的貨物全都打好了包裝,便問貨主:“請問運來的是什麼貨呀?”

貨主答道:“習習清風。”

老板不明,奇怪地問:“哪裏來的清風啊?”

貨主頭也不抬,答道:“搖得來。”

老板沒辦法了,就改問貨主:“客官貴姓?”

貨主答道:“夠不著。”

老板一頭霧水,回來向老板娘交差報賬時,既說不清進的是什麼貨,又不知道貨主的姓名,隻得把經過一五一十地報告給了老板娘。

老板娘道:“你還真是個呆頭鵝!這都是生意上的‘行話’啊!‘習習清風搖得來’,不是‘扇子’嗎?‘夠不著’不是‘高’嗎?貨主姓高呀!”

醫生憑謎表身份從前,有個聲望頗高的醫生,他家世代從醫。他在門前掛了一個木牌,木牌上麵寫著:祖傳秘方,手到病除,隻能治病,恕不救人。

有一個外地人路過他家門口,看到這塊木牌大惑不解:人們可總是用“治病救人”來讚揚醫生高超的醫術和高貴品德呀!哪有醫生這樣寫的?治病不就能救人了嗎?他實在無法理解,低頭看到門口有個小孩蹲在地上玩,便上去問這個孩子。孩子也賣了個關子:“這家大夫確是不給人看病的。”

外地人又問:“既然他能治病,那為何不給人看病?”孩子笑得“咯咯咯”

響,大聲說道:“因為他是獸醫呀!”

旅店巧遇問姓氏有兩個赴京趕考的書生,在一家旅店相遇,互問姓名。

甲說:

左邊加一是一千,右邊減一是一千。

不加不減再計算,其中總共有一千。

乙說:

左看不出頭,右看不出頭。

左右一齊看,兩個不出頭。

正巧旁邊有位教書先生,聽了兩位報姓的方式很感興趣,便也來湊熱鬧。他先向兩位書生道一聲:“任、林二君可好?”二人不覺一驚,一看過來的這位老者並不相識,便問:“老人家,咱們素不相識,何以能知道我們兩人的姓?”老人笑著說:“剛才你們二位不是互通尊姓了嗎?”他們又問老人貴姓,老人卻吟出一闋《憶江南》來:遙望處,牛女正雙棲。天上人間相與共,銀河杳渺水迷離,新月落西垂。

兩位書生猜了半天也沒猜出來。忽聽店家女兒來到桌前喊了一聲:“滕老先生,飯已備齊,請用餐。”二人恍然大悟,他們不禁佩服這位店家女兒的聰明,也稱讚這個字謎比他們的謎更高明,更有辭采。

老師出謎考學生有個對謎語非常感興趣的私塾先生,平日很愛教學生猜謎。有一天,他對學生說:我出個字謎你們猜猜。

黃鶴樓,魯班修,靈芝草,被人偷。

騎龍乘鶴由他去,八仙過海各自休。

學生們都動腦筋想了起來,過了一會兒,紛紛開始解謎。

一個說:“人有他大,天無他大。”

另一學生道:“我看這個字豎看像根柱,橫看像架梁,世上數狀元,就是不成雙。”

第三個學生說:“這個字是兄弟排行他在先,年年月月他在前,孤孤單單他獨眠。”

又一個學生馬上接著道:“老師這個字不在上邊,且在下邊,正在兩頭,卡在中間。”

先生聽了學生們的對答,非常滿意。原來,老師的謎底是個“一”字。

李白偶進醋店唐肅宗乾元年間,年過花甲的李白過起了隱居生活,每天騎著毛驢到處遊走。一天,李白行至途中因天氣炎熱,口渴難耐,於是打算先找一家小店休息片刻。在不遠處,一家門前插著一麵小旗,上麵題有“佳醋”兩字。盡管沒有酒喝,但是不妨先進去歇一歇腳,說著李白就踏進了這家醋店。李白來到店內,找了一張空桌坐下,高聲向店家說道:“一人一口又一丁,竹林有寺沒有僧,女人懷中抱一子,二十一日酉時生。”這個店家也略通文墨,聽罷便知道李白所說的詩是一個謎麵,仔細琢磨一會兒,便笑著對李白說:“客官問的是‘何等好醋’?此乃山西陳醋,北國佳品,客官盡可品嚐!”

李白大為欣喜,便和店家聊了起來。

一段時間之後,李白把醋喝完,把醋壺還給店家後說:“鵝山一鳥鳥不在,西下一女人人愛,大口一張吞小口,法去三點水不來。”店家知道李白說的是“我要回去”,便拱手向李白作別,說道:“客官,祝你一路平安!”李白點頭稱謝。

正當李白轉身要走之時,店中一個官員模樣打扮的人叫道:“且慢,你是何許人也,竟敢在我麵前咬文嚼字!”李白睥睨一下這個人,知道是一個沒有學識的官吏。狂傲的李白豈會把這種人放在眼裏,又吟出了一首詩謎:“豆在山根下,月亮半空掛,打柴不見木,王裏是一家!”然後,便騎著毛驢走了。

胸無點墨的官吏,聽罷茫然。在一旁的店家暗中偷笑,原來李白說的是“豈(豈)有此理”。

女童出謎考學者從前,有位著名學者,他學識淵博,才華橫溢。

一晚,他住在一家旅店裏。店主的女兒好學,粗通文墨,得知學者到了這裏,便很想向他請教。學者年逾花甲,平易近人,有問必答。店主女兒說:

“我出個謎給先生猜好嗎?”學者說:“好,我倒是很喜歡猜謎的。”女孩輕輕道來:“二人並坐,坐到二更三鼓,一畏貓兒一畏虎。打一字。”

學者想了好久,也理不出個頭緒。他反複推敲:二人並坐可能包含兩個“人”字,可是一個畏貓一個畏虎,就不會是兩個“人”了,那麼就該是兩個字在一起合成一個字。什麼怕貓呢——魚,什麼怕虎呢——羊。對了,是個“鮮”字!他拈著長長的胡子說出答案。

店主女兒卻笑了笑說:“不對!”學者問:“怎麼不對?”店主女兒說:“既然提及坐到二更三鼓,則必有其意!”學者想了想恍然大悟:“對了,二更者亥時也,三鼓者子時也,為鼠,懼貓;亥是豬,畏虎,莫非是個‘孩’字嗎?”店主女兒點頭稱是。學者不禁頷首稱妙。

王順智鬥李財主有一個叫王順的農村小夥,雖然沒讀過書,卻機智過人。

有一回,王順的母親生了重病,需要花很多錢來治病。王順家裏窮,哪裏來的錢呀!沒辦法,他隻得到鎮上有名的“鐵公雞”李財主家去打短工掙錢給母親治病。

轉眼一個月過去了,李財主和王順算工錢的日子到了。狡猾的“鐵公雞”想要賴掉小夥子的賬,於是,他假惺惺地走到王順跟前說:“王順呀,聽說你娘生病了等錢用,我也該給你結工錢了,別耽誤了你娘的病情……不過,我這裏有個規矩:每個拿工錢的人,都要猜一個謎語,猜對了才能給工錢;猜不對,分文不給。我也不便給你破例,你那麼聰明,想必是猜得到的。”王順知道李財主心裏打的是什麼鬼主意,但是他自信:憑自己的聰明才智,不可能輸給這個老狐狸!於是,他抬頭看著李財主,朗聲說:“李老爺,您就請出謎吧!”李財主正中下懷,連忙念出四句話:

什麼吃草不吃根?什麼睡覺不翻身?

什麼肚裏長牙齒?什麼腹中有眼睛?

這下輪到王順樂了:這不都是我們莊稼人手裏拿的、眼裏見的嗎?哪能難得倒我,這回“鐵公雞”可失算了!他心裏這樣想著,嘴裏已應聲唱出四句歌:

鐮刀吃草不吃根,石頭睡覺不翻身,磨子肚裏長牙齒,花椒腹內有眼睛。

唱完了歌,王順便朝李財主作了一揖:“多謝李老爺關愛,如今可以把工錢給我了吧?我好去買藥給母親治病。”李財主沒辦法,賴是賴不掉了,隻好心不甘情不願地付給了王順工錢。

老儒以謎化風波古時,有個喝醉酒的男子,跌跌撞撞地回家去。當他路過一個庵堂時,酒勁兒上來了,終於支持不住,跌坐在地上睡著了。本庵一名年輕的尼姑從外麵化緣回來,看到這名爛醉如泥的男子,把他扶起背進了庵堂。

這件事很快就被遠近的村民知道了,他們都不能接受這件事,指責尼姑是“淫婦”,要把她裝進豬籠沉入塘底,以警後人。因為在古代是很講究“男女授受不親”、“沾衣捋袖即為失節”的。小尼姑居然背了一個陌生男子,當然是犯了大忌。

就在這個時候,鄉裏一個布衣老儒走來,他向眾人說道:“冤哉枉也!你們可錯怪小師傅啦!”

眾鄉民聽了十分奇怪,便圍上前來,問老儒為什麼要替小尼姑說話。

老儒笑道:“醉漢妻弟尼姑舅,尼姑舅姐醉漢妻。”說完了撚著胡須,看著眾人,等待著眾人的答複。

片刻之後,就聽見人群中有人說:“可不是嗎?我們錯怪小師傅了!”大家都回頭張望,原來是鄉裏一位長者,他說:“‘醉漢妻弟尼姑舅,尼姑舅姐醉漢妻’,那醉漢和尼姑之間不就是父女關係嗎?”大家仔細地想了想,都恍然大悟,點頭稱是。於是,眾人放了小尼姑,還向她賠禮道歉,承認錯怪了她。

丫環以謎製傲者從前有個教書先生,依仗自己多讀了兩年書,便成天一副趾高氣揚、自命不凡的樣子。

一天,他去拜訪同村的財主,丫環見是一位讀書人,便很有禮貌地問:

“請問先生您貴姓?到此有何貴幹?”

這老先生看了丫環一眼,笑道:“老夫的姓氏乃一字謎,就看你有沒有本事問了。”丫環微微一笑:“敢請老先生出謎。”

老先生就搖頭晃腦地說:“十字路口,嫦娥一邊走。”丫環略一沉吟,笑道:“原來先生姓胡呀!您說是嗎?”

老先生聽丫環猜對了,隻好點頭,這時丫環忽然說道:“老先生,我的姓也是個謎語,也請您猜上一猜。”老先生一聽,小小丫環居然敢考他!於是不屑一顧地說:“講。”

丫環不以為意,念道:“一點一畫,兩點又一畫,目字少一畫,上字無畫,已字添三畫。”老先生聽完之後,變了神色,這回輪到他臉紅了。他琢磨半天也沒猜出這個字謎來,隻好灰溜溜地走開了。

丫環這個字謎的謎底原來是個繁體的“龍”。恃才傲物的教書先生,沒想到卻輸給了一個丫環。

獨特的新年禮物有一個人長年在外做生意,多年未回家。這一年年關又至,他思妻心切,每天愁容滿麵。恰在此時,他收到了妻子寄來的一份禮物,而且還附了一封信,信上是這樣說的:

自入君家,便與我翻臉。你應知我心中寒暖,縱然有時節、氣滿胸間,也強忍得五天十天。眼見得光陰似箭,年節不遠,我在你心目中,更難比從前。

怨郎君薄幸,厭舊喜新,終於將我拋在一邊。郎君啊,如今盼你心回意轉,來年重新見。

他讀完了信,不覺更引起了對妻子的內疚與愛憐之情,心中萬千感慨。

打開禮物一看,才知道信裏所說的其實是她所寄來的這份禮物——年曆。

他長歎一聲,對著年曆無限深情地說:“你的心思我明白了——聰明的妻子,你這謎麵真是與眾不同啊!”

鐵拐李遇難謎據傳,八仙之一鐵拐李在遊山的路上偶遇一個小孩,見那孩子聰明可愛,就問道:“小小頑童,你姓什麼,今年幾歲?”

頑童看了鐵拐李一眼,調皮地答道:“我的姓,正好是我的歲數;我的歲數,正好是我的姓。”

後來,鐵拐李將此事告知呂洞賓,呂洞賓稍加琢磨,捧腹大笑道:“這個頑童可真聰明!今後定當收他為徒才是。”

鐵拐李急忙追問道:“你知道這頑童姓什麼,現有幾歲嗎?”

呂洞賓很有把握地說:“這孩童姓王,今年十一歲。”

後來,鐵拐李專程去找了那個小孩,經再三詢問,果然如呂洞賓所料。

原來小孩將姓氏“王”拆為“一、十、一”三字;這三字組合起來,又是一個“王”字,順念則為一十一歲。“天子”睡姿朱元璋起事時,想找一個軍師,聽說浙江青田有個叫劉基的讀書人,有孔明之才,便想請他出山輔佐自己。可是,多次派人去請,劉伯溫總是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