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激光武器的研發也就陷入了困境,美國激光武器開發卻進展得如火如荼。
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政府僅對激光武器的研究投資就達90億美元。
激光武器的效費比是比較高的。在防空武器方麵,當前主體是導彈,激光武器與之相比消耗費用要便宜得多。例如,一枚“愛國者”導彈要60萬~70萬美元,一枚短程“毒刺”式導彈要2萬美元,而激光發射一次僅需數千美元,今後隨著技術的發展,激光發射一次的費用可降至數百美元。
2010年6月6日,美國軍方在新墨西哥州南部的懷特桑茲導彈試驗場首次進行戰術高能武器試驗,成功摧毀了一枚飛行中的喀秋莎火箭。這是世界上第一種以激光為基礎的反導係統。這個係統由美加利福尼亞州的承包商湯普森·拉莫·伍爾德裏奇公司專門為美國陸軍和以色列設計製造,開發費用高達2億美元,成本十分低廉。據估算,每攔截一枚導彈隻需約3000美元。
冷戰魔炮——美國280毫米A型炮
M65型原子炮,專用於發射核炮彈,正式名字叫280毫米A型炮。該炮還有一個別名叫“原子安妮”美國裝備它的目的是製衡蘇聯的鐵甲洪流。
損人不利己的魔炮
冷戰魔炮”M65型原子炮的正式名字叫280毫米A型炮。其口徑為280毫米,射程32千米,以水壓裝彈,所發射的核炮彈爆炸威力相當於美國投到廣島的原子彈(1.5萬TNT當量)的四分之一,相當於4000發155毫米炮彈的威力。
1953年5月25日,美軍在內華達州進行了M65型原子炮的第一次射擊試驗。其後不久,它就出現在聯邦德國的萊茵河地區。美軍在這裏部署了一個戰術核炮營,轄3個連,每連編配2門原子炮、4輛牽引車和8輛運送核炮彈和人員的卡車。這種原子炮核安全係數不高。受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核炮彈即使是沒有發射,也根本做不到完全屏蔽核材料的放射線,連炮手的健康都受到核輻射威脅。所以,美軍部署戰術核炮營令全世界感到驚恐。
魔炮的最後歸宿
1963年,最後幾輛M65型原子炮運回美國國內封存起來,難道美軍回心轉意了?事實並非如此,隻是因為隨著美軍研究的不斷深入,核炮彈進一步小型化。1963年列裝的Mk48核炮彈用155毫米的M109Al/A2自行榴彈炮、M198牽引榴彈炮和M114A1榴彈炮均可以發射,彈長864毫米,重量僅為54千克,隻相當於原來的核炮彈的一半,其威力減小到1000噸當量。到20世紀80年代末,美軍已部署了約5000枚新型核炮彈。
·朝鮮戰爭中,M65型原子炮威脅中國·
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訂。研製出不久並剛剛裝備的魔炮M65型原子炮被運抵韓國,美軍還和韓國軍隊在軍事分界線附近舉行核突擊軍事演習,對中國進行核訛詐。而當時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也公然宣稱,不排除對中朝軍隊使用核武器的可能。帝國主義的嘴臉顯露無遺。
美國核炮彈的小型化
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軍為了推動核炮彈的現代化,又開始研製新型核炮彈,也就是開始研製可供203毫米榴彈炮使用的W75及供155毫米榴彈炮使用的W74兩種核彈頭,但是,研製工作於1973年停止了,這是因為爆炸當量可以控製、輻射強度得到加強的中子彈的研製工作獲得了發展。
這種中子彈叫做W79,1973年開始研製,1981年試製成功並投入使用。W79型有兩種使用方式,一是裂變,一是做中子彈用。改進型W79-1型中子彈的爆炸當量降低了50%,為2000噸當量,最初生產了800多發,有大約300多發配發給部隊。還有一種口徑為155毫米的核炮彈叫做W82,彈頭長871毫米,重量隻有43千克。這種彈1976年開始研製,1981年投入生產,爆炸當量低於2000噸,生產了2000發。美軍從1986年起將它作為實戰裝備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