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後,德國人於1938年研究出了以多姆貝格爾姓名開頭命名的“多氏38”(Do 38)型火箭彈,彈重53千克,彈徑150毫米,在初期用框形籠式發射管來發射。Do 38火箭彈的散布非常大,最大射程達5500米。
二戰期間,德軍的火箭炮部隊曾大放異彩。希特勒於1944年7月命令生產360萬發各種口徑的火箭炮彈,並要求軍工部門於當年10月20日完成1500門各類發射裝置的生產,作為其在西線反擊盟軍的資本。在德軍一次戰役中,有8個旅的火箭炮部隊分別配屬在德軍3個集團軍,參加了德軍對阿登地區的反攻。這是德國火箭炮部隊在二戰中最大規模的行動,共有1003門150/210毫米火箭炮和659門重型火箭炮參戰,數量是其他身管炮的兩倍。在幾次齊射的火力準備下,美第8軍的2個師傷亡慘重,陣線隨即被德軍攻破。在近2個星期的戰鬥中,給美國人慘痛打擊的正是那鋪天蓋地的火箭炮的轟擊,很多美軍士兵在戰場上幾乎精神崩潰。
整個二戰期間,德國火箭炮部隊作為從化學炮兵分出來的二線部隊,卻取得了和一線部隊不分上下的戰績,整個部隊共有9人獲得騎士級鐵十字勳章、64人獲得德意誌金製獎章。然而火箭炮部隊作為納粹的幫凶,也隨著納粹德國的滅亡而沉淪。
密集鋼雨——M270多管火箭炮
M270式27毫米12管自行火箭炮由美國沃特公司研製生產,是一種全天候、間瞄、麵積射擊武器係統。
簡化版的彈道導彈
M270式火箭炮是由美國為加強軍師兩級炮兵火力而研製的新型自行火箭炮,1977年開始研究,1983年投產並開始裝備美國陸軍。目前,美軍軍一級編有一個M270式火箭炮營,裝備該炮27門;裝甲師和機械化師編1~2個連,裝備9門。
M270式27毫米12管自行火箭炮能對敵縱深的集群目標和麵積目標實施火力突襲,有很高的火力密度。1門M270火箭炮可一次齊射12發炮彈,相當於33門155毫米榴彈炮齊射的威力。M270火箭炮一炮兩用,既能發射火箭彈又能發射戰術導彈。用火箭炮發射戰術導彈是一項創舉,可以在野戰炮兵編製內實現戰術導彈發射,節省下專門的部隊和履帶式發射車。M270自行火箭炮由履帶式底盤、發射裝置和火控係統三大部分組成。
美版“龍旋風”
M270式27毫米12管自行火箭炮無固定身管,采用“裝填與發射箱”形式供彈和射擊。發射雙用途子母彈射程32千米,內裝644枚反裝甲子彈藥,子彈藥重0.23公斤,可擊穿100毫米裝甲,對人員殺傷性很大,一枚火箭彈可毀傷直徑200米內任何目標。12發彈可在45秒內發射完畢,采用整箱裝填,再裝填時間3~5分鍾。一門M270火箭炮一次齊射可打出7726枚子彈,像“天女散花”一樣,覆蓋麵積相當於6個足球場大小,使那裏頓時成為一片火海。
·美軍高機動性6管自行火箭炮·
美軍高機動性6管自行火箭炮是在M270火箭炮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美軍多管火箭炮家族中的最新成員。它是美軍野戰炮兵極力推崇的新型作戰平台,可為快速部署部隊提供火箭和導彈遠程火力,以彌補輕型作戰部隊作戰時支援火力的不足。高機動性火箭炮重量輕、機動性強、便於空運,戰鬥全重僅為13.7噸,可用C-130“大力神”運輸機空運,而M270火箭炮隻能用C-14和C-5飛機運輸。
該炮目前采用的輪式底盤為5噸6×6越野汽車底盤,動力裝置是1台213千瓦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最大速度89千米,最大行程480千米。高機動性火箭炮的乘員也是3人,必要時可1個人操作。
“龍卷風”與“鋼雨”分別是俄羅斯和美國最先進的多管火箭炮係統,同時也是世界多管火箭炮的佼佼者,如今已分別成為東西方各國多管火箭炮的標誌型產品。那麼,兩者相比,哪個才是火箭炮之王?
結構上,“鋼雨”占據優勢;在射程與精度上,則是“龍卷風”當仁不讓;火力方麵,“龍卷風”更加猛烈;自動化程度,“鋼雨”略勝一籌;作戰反應速度,各有千秋;機動性能,“鋼雨”更靈活。總之,雙方各有獨到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