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的戰爭,人是關鍵;之後,體力退居次席,大腦的發達程度成為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當導彈誕生之後,隻要伸出指頭輕輕一按,就能攻擊幾百千米、幾千千米甚至上萬千米之外的目標。導彈,徹底改變了戰爭局麵。
激情鬥牛士——美國B-61巡航導彈
美國“鬥牛士”巡航導彈構成了20世紀50~20世紀60年代美國空軍導彈係統的主力。但隨著20世紀60年代初導彈研製係統的更加完備,一批更具戰鬥力的武器應運而生,而“鬥牛士”也像它的名字一樣,在激情地燃燒最後一滴血液後,也不得不在1962年底全部退役。它的命運,深刻地映照出一個時代的風雲變幻。
“無人轟炸機”
1951年,美空軍正在研討新型導彈的生產計劃。此時,一種外形和飛機極度相似,作戰使命也類似於無人轟炸機的新型導彈引起了美國空軍的興趣。於是它就得到了一個轟炸機編號——B-61,試驗型號XB-61和YB-61。生產型號B-61A,導彈的綽號就叫“鬥牛士”。截至1946年,總共製造了46枚試驗彈。1952年開始投入生產,美軍首批訂購了84枚。
B-61A幾乎就是一架無人轟炸機,導彈全長12.06米,翼展8.74米,彈徑1.37米,采用蜂窩結構的上單翼,後掠角30度,展向有擾流片,用來控製導彈的航向。彈頭呈卵形,裝有核彈頭,中部為細長圓柱體,腹部有發動機進氣口,尾部裝有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後掠式水平尾翼位於垂尾頂端。各尾翼均沒有舵麵,主要依靠水平尾翼的偏轉來實現導彈的俯仰,在三尾翼的交接處有一圓柱體,內部裝有接收天線和接收機。彈身和彈翼結構的主要材料為鎂合金。導彈的彈頭為W-5核彈,最大爆炸當量50000噸,彈頭重1360公斤,如果采用常規彈頭,則是一顆重1360公斤的高爆彈頭。
鬥牛士的動力裝置為一台發動機和一台助推器,主發動機最大推力20.45千牛,巡航推力17.35千牛,由於技術的局限,它的工作時間一般都在10小時以內,燃料為標準煤油。助推器推力231.39千牛,工作時間2秒。導彈總重5440公斤,巡航速度0.9馬赫,最大航程1100公裏。
1955年,由於美軍更新武器係統編號,B-61A就被賦予新的戰術導彈編號TM-61A。它還有個同胞兄弟,即TM-61A的改進型TM-61C。由於鬥牛士A型並不是一種比較完善的武器係統,在投入使用後不久就暴露出了種種的問題,隨即就有了鬥牛士B的研製計劃。但由於鬥牛士B的研製周期相當漫長,美國空軍就將視線再一次轉移,即在A型基礎上,研製一種技術含量較低的改型,以便較早服役。於是,人們就把這種導彈的編號叫做TM-61C。C型彈和A型的外形基本相同,隻是將製導係統充分升級,替換成了指令加脈衝式近程雙曲線導航製導係統。這種導航方式增加了鬥牛士C的自主能力,其作戰能力也相應地得到提高。鬥牛士C於1954年開始研製,1957年開始裝備取代TM-61A。從1957年至1960年,美軍總共向大西洋靶場發射了74枚TM-61C,在這基礎上計算出了TM-61C在822米的圓概率誤差下,可靠性為71%。
美國空軍共製造了1200枚鬥牛士導彈,1962年底已全部退役。作為美軍曆史上的第一代巡航導彈,TM-61的服役曆史相當的短暫,但其改進型TM-61B由於改進頗大,為此賦予新的導彈編號TM-76,綽號馬斯,繼續留在美軍中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