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省氨海市的彬塘村號稱“中國珍珠第一村”,全村1000多戶、6000多人,養珠的人家有600戶,其中有20多家去北海開有珍珠店。彬塘村隸屬營盤鎮,曆史以來營盤以盛產南珠而聞名於世。據當地人士介紹,營盤鎮共有珠場1500個,年產可達15噸,35000耕海人,賣珠銷售額幾億元。

據史料和專家考證,在北部灣的合浦、欽州和防城的沿海一帶,曆代分布有諸多古珍珠池,形似海洋中的小盆地,底質多為潔白的細沙和小石礫,淡水不時從底部滲出,不斷調節海水的鹽度。同時,這些古珍珠池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水溫保持在15至30攝氏度之間,沿海水質清淨無汙染,浮遊生物極其豐富,海水比重也穩定,這一切為珍珠貝的生長繁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

珍珠養殖有海水和淡水之分,如果說廣西的彬塘是以海水養殖出名的話,浙江的諸暨則是以淡水養殖而聞名。如今的諸暨,河港水鄉,處處都是珍珠養殖場。諸暨人養珠,猶如種植稻穀,粒粒辛苦,粒粒金貴。早起的養珠人,起了濕淋淋的珠蚌,剖開圓溜溜的珠蚌,剖出圓溜溜的珠子,大如豌豆,小如米粒,白色已太普通,粉的紫的才稀奇。

由於水質的不同,淡水和海水的人工殖珠產量差距很大,每個海水珠貝至多產珠兩粒,而每個淡水貝則可產珠幾十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