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被人類發現的第一天起,珍珠就以其稀世的美麗、罕見的潤澤、高貴的品性及神奇的功效,成為權貴階層競相追逐的天下至寶。古往今來,擁有珍珠是每一個人的奢望,擁有稀世寶珠更是成功人士的標誌,這是因為,珍珠與財富息息相關,擁有珍珠,就是擁有財富;擁有財富,就是擁有社會地位,擁有尊貴。
在王權時代,珍珠隻有一項功能,就是給王者增輝。
在古羅馬,珍珠是上流社會的身份標誌,貴族身份的高低取決於珍珠的數量、大小和質地。在中世紀的法國,珍珠打上了階級的烙印,隻有貴族身份的人才能佩帶,普通的黎民百姓是無福消受的,即使你有足夠的錢買到它們。
在英國的伊麗莎白時代,珍珠更是成為皇室的專用品。為達到獨霸珍珠的目的,王室甚至不惜立法以限製庶民佩帶。1612年,英王室立法說:除王室外,一般貴族、專家、學者、博士及其夫人不得穿著鑲有金銀、珍珠的服飾,亦不得將其使用在其他裝飾之中。
這樣的條文在世界珠寶史上可謂是絕無僅有。
被譽為英格蘭玫瑰的戴安娜王妃,她十分鍾情珍珠首飾。戴安娜嫁入英國王室後得到第一份禮品就是珍珠首飾——“珍珠淚”王冠和珍珠外套。戴著鳳冠的戴妃滿麵笑容,兩眼炯炯有神。這頂名為“珍珠淚”的王冠。是戴安娜在1981年從女王處得到的禮物,王冠頂部的珍珠可以自由拆卸,拆卸下來的部分珍珠被製作成了與王冠相配的首飾。
就珠的品質與價值來說,中國古人也形成了自己的評判體係。
作為比金子還要貴重的珍珠,曆來就是王者的專寵,更是他們刻意追求的至寶。《墨子》認為:“和氏之璧,夜光之珠,三棘六異,此諸侯之良寶也。”
對於昔日的皇族及士大夫來說,珍珠的主要作用是裝飾,是炫耀。他們大多用珍珠裝飾冠冕袞服、首飾、車乘,或用以殉葬等,將其視為尊貴與地位的象征。
《後漢書》記載,孝明皇帝乘車上的垂簾是用珍珠串起來的,皇帝冕旒的前後各十二旒,全由珍珠串成。皇太後、皇後及公主、嬪妃等謁太廟時所穿禮服,全都綴有珍珠,公卿列侯及其夫人皆以珍珠裝飾,但用珠多少及珠的尺寸大小都有明確規定。
在中國曆代王朝中,占用珍珠最多者是帝王及嬪妃,其次是貴族及富室大賈。據史書記載,明太師嚴嵩被抄家時,從他家中寶庫中抄出的財富令人瞠目結舌,單是金銀珠寶首飾,就多達159副,計1803件,並有珍珠冠、珍珠頭箍等多達數十件,每一件都是無件之寶。
BT134中國古語稱“珠圓玉潤”,講究珍珠要圓,越圓越稀少,越珍貴。故而認為正圓珠和精圓珠最具珍珠的形態之美。“珍珠圓才美”之說除了因為圓珠稀缺之外,還因為越圓越能全方位顯示珍珠各種美質,此外隻有圓形珠才有其圓潤、柔和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