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1章 韋孝寬編歌除奸(2 / 2)

韋孝寬根據這些情報,決定借刀殺人。他秘密召來了參軍曲嚴,“令嚴作謠言”,曲嚴就編造了一首歌謠:“百升飛上天,明月照長安。高山不推自崩,樹不扶自豎”。“百升”是古代計量“一斛”,暗指斛律光的姓;“明月”是斛律光的字;“高山”暗指北齊後主高緯,“樹”暗指斛律氏族。四句意思是:斛律光將飛上天為皇,將像明月一樣普照都城。高緯政權不推自倒,斛律氏族不扶自立。歌謠編好後,韋孝寬派間諜去北齊京城四處散布。祖獲悉後大喜,他覺得可以利用這首歌謠來殺掉仇人斛律光。於是又添油加醋地補上兩句:“盲眼老公背上下大斧,饒舌老母不得語”,讓兒童在街頭巷尾到處傳唱。穆提婆聽到後急忙去告訴其母陸令萱,陸令萱因曾做過北齊後主的保姆而得勢,她認為“饒舌老母”是辱罵她,“盲眼老公”是指祖,於是盛怒之下,召來祖。“遂相與協謀,以謠言啟後主”,並挑撥說:“斛律氏族世代大將,威震關西、突厥,位高勢重,歌謠所說的話不能不使人害怕呀!”北齊後主聽信讒言,決心殺掉斛律光,以保住自己的皇位。他把祖召來,問他有什麼計謀可以使斛律光毫無防備,從而暗中進行刺殺。祖獻計道:“如果無故召斛律光進宮,必然引起懷疑而不肯來。要是皇上賞賜給他一匹駿馬,並轉告他說皇上明天將去東山觀光,允許他騎這匹馬同往遊覽,他一定會進宮來謝恩的,這樣不就自投羅網了?”斛律光果然中計,僅帶著幾名隨從就匆匆入宮謝恩。後主派人騙他去風涼堂會見,被早已埋伏於此的武士殺害。接著,後主下詔以“謀反”罪名將斛律氏族斬盡殺絕。北周聽到此消息,朝野相賀,大赦境內,猶如新帝登基般的隆重歡慶。

這位“深為鄰敵所懾憚”的一代名將,竟做了一首兒歌的犧牲品和刀下冤死鬼。韋孝寬終於如願以償,取得了在戰場上無法得到的巨大勝利。他采用的摹仿筆跡,收買內間,厚待間諜,偽編兒歌等間諜手段的綜合運用,使中古時期的間諜活動進入了一個新領域。

其實編造兒歌並非韋孝寬的發明。早在春秋時,晉獻公欲伐虢國,但無取勝把握,便向卜偃谘詢,卜偃說:“童謠雲:丙之晨,龍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旗。”意為丙子清晨之時,龍尾星為日光所照。軍隊整裝齊發,必取虢國。晉獻公立即下令出兵。因為封建社會統治者對兒歌童謠十分迷信,認為其為天意所授。所不同的是,卜偃是用童謠來堅定晉獻公出兵的決心,而韋孝寬則計商一籌,他利用兒歌對敵方(北齊後主)進行了心理戰,借其之手除掉了心腹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