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清晨,高仁厚對降兵說:“我還要辛苦大夥一下,請你們到前邊的營寨裏去,把背上的字給那裏的士兵看,然後就可以回家團圓了。”於是幾千人倒拿著旗幟,奔到句胡僧的十一個營寨前,“揚旗疾呼”:“羅渾擎已經被活捉送官府了,朝廷大軍就要到了!你們趕快出來像我們一樣歸降,就成為良民,萬事大吉了!”“寨中人爭出降”。句胡僧大驚,拔劍竭力阻止,士兵紛紛向他投擲瓦石,打得他抱頭鼠竄。大夥一擁而上抓住了他,“獻高仁厚”,“其眾五千人皆降”。
第四天清晨,高仁厚又讓降兵像昨天一樣去韓求的十三個營寨中如法炮製。“降者執旗先驅,一如雙流”,“十三寨皆迎降”。韓求見大勢已去,跳下懸崖自殺。大家又要焚燒營寨,高仁厚忙阻止說:“你們還沒有吃飯,先把糧食取出來再燒掉營寨吧。”歸降士卒極為感動,邊吃飯,邊“語笑歌歡”,“終夜不絕”。
第五天清晨,唐軍又不費一槍一人攻占了羅夫子的九個營寨。羅夫子“脫身棄寨奔阡能”。
第六天清晨,高仁厚率唐軍及降兵最後攻打阡能大本營。阡能和羅夫子“謀悉眾決戰”,但“諸寨知大軍已近,呼噪爭出”,尋捉阡能。阡能走投無路,投入井中,被拉出後五花大綁。羅夫子絕望之下,拔劍“自剄”眾人提著“羅夫子首級”,“縛纖能驅之前迎官軍”。見高仁厚後便紛紛“泣拜”說:“自從那個間諜生還後,我們都知道將軍猶如父母,天天引頸盼望。今遇將軍到來,使我等死而複生。”一時全軍上下“歡呼不可止”。
《資治通鑒·唐記》說:“仁厚生軍凡六日,五賊皆平。”明代馮夢龍在《智囊·兵智部·不戰卷》中評論說:“隻用敵方一個間諜,叛軍就爭著投降。隻用降卒數隊,叛軍的二十四營寨即望風誠服。那種認為一定要以殺掉俘虜首級多少來計功的說法有什麼道理呢?”高仁厚之所以會大獲全勝,主要是依據敵人叛亂的時間短,民眾百姓尚未附就,匆忙起兵,內部軍紀訓練等皆不嚴,易於求隙攻破等弱點,又從阡能以要挾家人派村民為間諜一事,高仁厚看出了阡能的殘忍暴戾和手下缺乏強將能人。因此,高仁厚正確采用了“威恩並施”和“首犯必懲,脅從不問”的心理戰策略,將敵人的間諜為我所用,成功地瓦解分化了敵軍。其主導思想與李世民出征高麗,捕獲莫離支間諜厚待不殺的做法完全一致。這是一種“軟攻擊”謀略,正如《孫子兵法》所說:“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諸葛亮則說得更明白:“攻心為上,攻城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