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4年,金兵與偽齊軍聯合大舉渡淮攻宋。宋高宗趙構惶恐之至,他一方麵手劄密令著名抗金名將韓世忠“忠飭守備,圖進取”,一方麵又派竭力反戰主和的投降派魏良臣為使者,前往金朝求和。韓世忠接令後立即渡過長江,在長江天塹北岸揚州大儀鎮駐軍。“伐木為柵,自斷歸路”,以示與金兵決一死戰。
這時,魏良臣北上經過韓世忠的營地,韓世忠一直對主和投降派深惡痛絕,並從打入金朝內部的間諜處得知:魏良臣為巴結討好金朝,曾多次故意泄露軍機,好讓金兵打敗宋朝軍隊,從而借此排擠宋廷主戰派。此次北行,更是他巴結討好金朝的好機會。於是韓世忠預先布置了一番,就登上揚州城望樓去飲酒作詩。魏良臣到達韓世忠防區內,見到士兵都在紛紛拆除柴灶,準備轉移,很是意外。當他剛進揚州東門時,又見韓世忠的大批人馬開出東門。他急忙去望樓見韓世忠,詢問底細。韓世忠說:“有詔移屯守江。”魏良臣心懷疑慮,這時,手持流星庚牌的傳令官紛紛而來,向韓世忠報告軍隊調動的情況。魏良臣偷眼看了看流星庚牌,確實是“詔令移屯守江”。
魏良臣見形勢有變,認為主戰派又說動了宋高宗趙構的抗金決心,於是“疾馳”向北而去。韓世忠見其已上鉤,又“度魏良臣已出境”,立即上馬,命令道:“軍中皆視吾鞭所向”,他用馬鞭指揮宋軍又全部返回大儀鎮,布下了五路陣勢,“設伏二十餘所”,“約聞鼓即起擊”。
魏良臣日夜兼程,趕到金營。金軍將領見宋朝主和派前來,便“問宋師動息”。果然不出韓世忠所料,魏良臣為了求和反戰,把韓世忠軍隊“調防”的情報若明若隱地透露給了金軍。金軍將領“甚喜”,立即“引兵至江口”,企圖乘揚州城防空虛,一舉攻占。當金兵進入韓世忠預先布置的“口袋”中,忽聽戰鼓如雷,“伏兵四起”,“金軍亂,我軍迭進”。韓世忠的精銳部隊“背嵬軍”更是手持長斧,上刺人胸,下砍馬足,金兵的精壯騎兵紛紛“陷泥淖”,無法施展戰鬥力。韓世忠“揮勁騎四麵蹂躪”,踩死砍死金兵不計其數,金兵“人馬俱斃”,幾乎全軍覆沒。魏良臣也因此莫名其妙地被憤怒至極的兀術不由分說地打入牢獄。
被稱為“中興武功第一”的大儀之捷,是韓世忠善用“死間”的傑作。但是後人論述此事時幾乎都沒有看出韓世忠為何以魏良臣為“死間”的真正緣由,以為作為宋朝皇帝的使者,豈可向敵方泄露己方軍情?究其根源是宋朝主戰派與主和派都想以戰場上的成敗來影響宋高宗。魏良臣想借金兵之手排擠打擊主戰派,而韓世忠則更為高明。他借魏良臣為“死間”誘騙金兵,再借金兵之手除掉魏良臣這個主和派頭領,一舉兩得。又因為韓世忠忖度魏良臣此行必死,便鬥膽敢以“詔令”流星庚牌和擅自調動軍隊去欺騙他。《間書》說:“韓世忠之於魏良臣,借勢以行反間,妙於隨機應變。”可謂一語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