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悟語】
時間是什麼?摸不著,看不見,抓不牢,留不住,但時間卻是真實存在的。它是財富,是生命,是我們的夢想和成功。好好珍惜時間,善於利用時間,你將前途無量;反之,當你年華已逝,青春不再時,你將會一無所成,遺恨終生。
【課本鏈接】
《思想品德》(人教版)七年級上,第一單元第二課《把握學習新節奏》
勤思好問才會更優秀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看書不能惟有信仰而無思考,要大膽地提問,勤於摘錄資料,分析資料。找出其中的相互關係,是做學問的一種方法。——顧頡剛
知而好問,然後能才。——《荀子》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美國】愛因斯坦
【生活故事】
成功的“學問”
孔子是我國曆史上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學識非常淵博。但遇到自己不明白的事物時,仍然“不恥下問”。有一次,孔子到太廟祭祖,剛走進去就覺得新奇,問這問那。那時的孔子已經名滿天下了,所以就有人笑他:“你已經學問出眾了,為什麼還要問?”孔子聽了說:“每事必問,有什麼不好?”。
明朝的散文家宋濂和孔子一樣,也是一個勤思好問的人。
宋濂從小就很愛讀書,而且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有一次,他為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裏路,去請教一個已經不收學生的老師,但老師並不在家。宋濂並不氣餒,在幾天後再次拜訪老師,老師也沒有接見他。因為天氣寒冷,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
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而被人及時救起。看著幾乎暈倒在自己家門口的宋濂,老師被打動了,他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
就是這樣,他為了求得更多的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為了學識淵博聞名遐邇的散文家,被明太祖朱元璋成為“開國文臣之首”。
當然,問題都是經過深思後產生的。沒有思考,就不會發問,就不能更深入和透徹地了解事物的本質。牛頓就是因為對自然界的一切充滿好奇,遇到什麼問題,就不停地思考,才成為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
牛頓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十二歲進入公立學堂讀書。少年的牛頓是一個沉默寡言的普通孩子,沒有任何天才的表現,學習成績也一般,但是他喜歡沉思,愛好讀書,媽媽讓他下地勞動、去市場買賣東西,他都躲起來讀書。
在別人的眼中,這個不愛說話的孩子還有些調皮、另類:喜歡搜集一些大大小小的斧子、鋸子和錘子,愛研究機械製造類的讀物,還經常自己做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
有一次,附近正在建磨坊,在當時的英國,磨坊的動力來自風車,當然,建磨坊就要建一架風車。小牛頓對轉動的風車是怎樣帶動石磨很好奇,他細仔細地觀察風車,並且認真地研究書上介紹的風車原理。把一切弄明白之後,牛頓決定自己製造一個磨坊模型。他還自信地對別人宣稱自己的磨坊將有很大的改進,比所有的都好。他把一隻老鼠綁在一架有輪子的踏車上,然後在輪子前麵,饑餓的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放上一粒玉米,老鼠想吃玉米,於是就不停地踩動踏車,輪子也轉動不停。這個好玩的實驗讓大人們也很吃驚。
還有一次,牛頓對書上的沙漏時鍾發生了興趣,他思來想去,製造了一個在當時算是很先進的小水鍾。牛頓把適量的水倒進一個盂內,盂內滴出的水流控製著鍾上時針的運動,每天早上,小水鍾還會自動噴水到他的臉上,催他起床。
帶著從小就有的勤思好問、敢想敢做的習慣,牛頓在大學學習數學的時候就經常鑽研一個問題的多種解法,他還把自己的簡單解法提供給自己的教授。牛頓不僅對自己的數學專業感興趣,依然對自然界的很多事物都保持濃厚的興趣,於是他在宿舍建立了一個化學實驗室,又在窗外的地上修一個小花園。做實驗之餘,他到自己的小花園裏研究植物,觀察蟲子,甚至研究光線的照射。
因為牛頓總是對太多事物發生興趣,不停地思考,即使是在他在向一個年輕姑娘求婚的時候,思想還開了小差,溜到無窮量的二項式定理的世界。據說,有一次牛頓又對哪個問題有了興趣,正在蘋果樹下思考,這時一個熟透的蘋果恰好落到了牛頓的頭上。這個蘋果打斷了牛頓的思路,可是,牛頓又納悶了:蘋果怎麼會落在地上呢?蘋果落地本是自然界一件極為普通和正常的事情,沒有人對這個問題發生疑問,可是在牛頓的頭腦裏,這又成了一個疑問,一連很久,他都在想這個問題,並且不斷論證,然後就發表了震驚世界的“萬有引力定律”。
相反,如果不懂裝懂,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照葫蘆畫瓢,肯定不會成功。
一個年輕聰明的女孩找到了一家服裝店導購的工作,憑借著甜美的嗓音、很有親和力的外表和活潑的性格,沒過多久,她就成了賣貨最多的員工。
時間一長,女孩開始不滿足於現狀。她覺得無論自己再怎麼賣力、再怎麼出色,也無非隻是一個小小的導購,不會有太大的發展。因此,她把目標轉向了店長。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女孩覺得她已經完全懂得並且掌握了如何做一個店長。於是,她提出了辭職。
隨後,女孩來到了一家國際品牌的服裝專賣店,並謊稱自己在原來的服裝店已經做過一年的店長,為了能有更好的發展,所以來到這家國際品牌的服裝店應聘。她的自身條件和工作經驗都令經理非常滿意,但經理告訴她不要著急,先從導購做起。女孩兒聽了立即站起身,對經理鞠了一躬,告訴他自己完全有能力勝任店長的職位,如果還要她繼續做導購,那麼她隻好離開了。經理聽完她的話,決定先留她試用一個月。
一個月的時間裏,她學著之前店長的樣子,每天早早地來到店鋪,首先給全體導購開早會,並在會上鼓勵大家勤奮工作。之後在賣場巡視,查看店鋪銷售情況。顧客少的時候,組織導購做遊戲,調節賣場氣氛。晚上閉店之後,記錄當天的營業額。所有的導購似乎都很喜歡她,大家每天在一起有說有笑,工作顯得輕鬆了不少。
就這樣,一個月很快過去了。女孩兒得意洋洋地來到人事經理辦公室,卻得到了一個出人意料的結果:她的店鋪,本月的銷售額比前一個月減少了整整百分之三十,丟貨、斷貨現象也是相當嚴重。她怎麼也想不明白,自己明明都是按照原樣做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
她愣在原地,不相信似地看著經理。經理問她,這一個月來都做了些什麼,她便如實說了出來。經理看著她的眼睛,問“你原來沒有做過店長,對吧?”女孩兒嚇了一跳,她不明白經理是怎麼看出來的,隻得站在那裏不做聲。經理意味深長地對她說:“其實,你不說我也看出來了……”
“對,您說的沒錯!我以前隻是一個導購”女孩慚愧地低下頭。
“我不得不說,你是一個聰明的女孩,而且絕對有做店長的潛質。隻是,你太急於求成,以為店長隻是簡單的事,其實你看到的隻是表麵現象,自己沒有實際深入了解問題”經理頓了頓,又說,“作為店長,你應當盡可能地帶領全體導購完成每月公司下達的任務,圍繞著銷售這條主線,店長還要做好其他工作,比如保持賣場衛生、妥善處理退貨、及時配貨補貨……整個店鋪的事情,店長都要想得到,遇事思考,才能解決問題,把握全局。”
【生活悟語】
遇事思考,是一個很好的習慣。因為生活中存在著太多的“為什麼”,如果因為我們的懶惰而忽略了它們,久而久之,它們就會變成一個個永遠解不開的迷了。隻有那些熱愛思考勤於思考的人,隻有那些善於發現和提出問題的人,才能收獲更多,取得更大的成就。
【課本鏈接】
《語文》(語文教育出版社)九年級上冊,第12課《世上沒有傻問題》
《語文》(語文出版社)七年級上第四單元第3課《心聲》
《語文》(語文出版社)八年級下第四單元第2課《應有格物致知精神》
潛心觀察會有更多收獲
觀察,觀察,再觀察。——【蘇聯】巴甫洛夫
細節在於觀察,成功在於積累。——【美國】愛默生
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與實驗中得來。——【意大利】伽利略
觀察對於兒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陽光、空氣、水分對於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樣。在這裏,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對你所要表現的東西,要長時間很注意地去觀察它,以便能發現別人沒有發現過和沒有寫過的特點。——【法國】福樓拜
【生活故事】
第三隻眼睛
臣和小五畢業於同一所大學的不同專業。畢業後,他們進入了同一家大型超市的同一個部門實習。實習期為三個月。三個月後,公司將決定他們二人的去留。
小五性格外向,而且樂於助人。在公司裏,無論是誰,無論有什麼需要,隻要能辦到,他都全力幫忙。因此,來公司一個月的時間,他就和公司同事們打成了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