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人劉向編撰的《戰國策》中有這麼一個故事:
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
大虎告訴潘夫人,如今孫和是蚌,孫霸為鷸。身為太子的孫和剛剛露出破綻,孫霸便乘虛而人,這正是鷸啄蚌肉的時刻,而孫和背後的那些文武大臣必然會出來保護孫和的太子之位,孫霸的黨羽則全力攻擊孫和的破綻。兩派大臣陷入惡鬥之時,漁翁便出現了。
“哦,到那時,我兒便是漁翁!”潘夫人總算明白了,這真是一條毒計,無論是孫和還是孫霸,都是王夫人的兒子。兩子相爭,必有一傷,無論誰受傷,王夫人都會傷心。更為絕妙的是:大虎的設計將會使二子兩敗俱傷,誰也得不到最後的勝利。王夫人引以為傲的兩個兒子:孫和與孫霸將互相扼住彼此的咽喉,他們的母親則在遠處無奈地絕望落淚……
一隻失群的老鴰飛過建業的天空,這時已經是赤烏五年深秋的黃昏,老鴰落在了庭院裏的禿樹上,剌耳的鴉鳴聽起來毛骨悚然。潘夫人想叫宮女把它趕走,可是大虎卻搖搖手。
“這老鴉是為我們的敵人而鳴叫的,那驕傲的母子三人很快將發現他們的命運是何等可悲!”
和建業的風雨欲來相比,武昌的天空還是明朗的。陸抗已經成長為一個英氣少年,在母親孫舒城的眼裏,長大的兒子頗有幾分父親孫策的當年風采。
此刻,陸抗父子正興致勃勃地玩著投壺遊戲,投壺照例是要以雅歌助興的。老爹陸議已經投過了一輪,他站在兒子身後,大聲唱著《鹿鳴》: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箭壺放在二矢半遠處,壺裏盛著小豆以防箭矢彈出。陸抗手持二尺八寸的無鏃之矢,有些小小的緊張。
“輸的人可要罰酒三杯!”陸議朝兒子擠眉弄眼,他方才所投的四枝箭矢有三枝落人了箭壺,算是不錯的成績了。
然而陸抗的成績卻是四矢全中,他歡喜地奔躍向前,舉起了箭壺:“我勝了,老爹罰酒!”
看著兒子得意的神情,孫舒城滿心歡悅。和兩個妹妹相比,她無疑是幸運的。二妹嫁給顧雍的兒子顧邵,顧邵也是個謙謙君子,可惜天不與壽,年華鼎盛之際病故在了豫章太守任上,二妹守寡不易,好在兩個兒子顧譚和顧承都很出色,也算是莫大的安慰。至於三妹則嫁給了東吳老臣朱治的兒子朱紀,然而不知何故,這位朱郎君的壽命也不長,死時的官職是某校尉。
難怪就連建業城裏的孫大虎也時常嫉妒孫舒城這位堂姐。大虎初嫁周循,結果周循短命而死;後嫁全瓊,當了兩個孩子的後媽,想來也有諸多不如意之處。所以常常在言語中抱怨他的老父孫權:
“替侄女挑了個金女婿,給小女兒挑了個銀女婿,卻給大女兒挑了塊不中用的破銅,且換換吧,卻是比破銅還不如的鏽鐵!”
聽說大虎和小虎姐妹倆的關係不佳,不過孫舒城倒是和這兩位公主都處得不賴。無論是大虎還是小虎都願意和這位堂姐說些宮廷八卦之類的話題,分居東西之後,她們也時常有書信往來。
“這一回我們要以一箭定勝負,而且需有祝詞!”陸議說。
陸抗明白父親的意思,從小便熟讀兵書、諸子的他記得很清楚,《左傳》中便有這樣一段祝詞投壺的記載:當時晉昭公設宴招待齊景公等諸侯,席間投壺為樂,晉昭公先投,晉臣荀吳起來致辭說:“有酒如淮水滔滔,有肉如水中小島。我君若一箭投中,要做各國的盟主。”言訖,晉昭公一投而中。
接下來輪到齊景公了,他手執箭矢,自言自語說:“有酒如澠水流長,有肉如堆成山崗。寡人若一箭投中,要代替貴國做霸主!”說完也一投而中。
這次投壺的結果是後來齊、晉兩國為了爭奪盟主地位而展開了拉鋸式的爭鬥。
“方才是父親先投,這一局讓孩兒先投吧!”
陸議微笑點頭,隻見陸抗手拈一箭,表情很是嚴肅,口中念念有詞:“有酒如漢水流長,有肉如荊門高山。抗兒若一箭投中,要如老爹般為天下名將、戰無不勝!”
說完從容擲出,箭矢在空中劃了一個漂亮的弧線,優哉入壺!
“原來抗兒的願望是成為父親一樣的曠世名將!”孫舒城很是欣慰,父親孫策若在,也一定會喜歡上這個外孫。
接下來輪到陸議了,他手執箭矢,心情居然也激蕩起來:“有酒如江水滔滔,有肉如衡山岧岧,陸議若一箭投中,願我大吳君臣和睦、國泰民安。”
言由心生,陸議所說,完全是他近幾年來的憂思所在,他無比強烈地希望孫權停止內耗……
然而這一箭並未射入壺中!
陸議心中一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