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書令孫弘奉了孫權的旨意,暗勸顧譚,隻要承認錯誤,孫權也會念在先丞相顧雍的麵子上,給予顧氏兄弟寬大處理。
對於孫權的是非不分,顧譚已經出其憤怒,他一把推開孫弘,大聲對孫權說:
“陛下,讒言其興乎!”(陛下,從此你將被讒言包圍了!)
孫弘立刻彈劾顧譚對皇帝大不敬,罪該萬死!孫權黑著臉,拂袖而去。大殿外的武士旋即上來,將顧譚架了下去。
103.誰是贏家?
建業宮玄武湖邊,孫大虎與潘夫人悠然觀魚。
“終於到了收網打撈魚兒的時刻了。”孫大虎說。
顧譚最終沒有被殺,孫權畢竟還是給了死去的顧雍一點麵子。顧譚、顧承、張休全部被流放交州,張休與孫弘本有私怨,這下子孫弘正好落井下石,在孫權麵前說了不少的壞話。
“既然如此,追賜他死罪!”
使者在去嶺南的路上截住了張休,灌下了毒藥。張休這一年四十一歲,他的大哥張承早幾年病死了,不幸中的萬幸可以回避這一場家族慘劇。於是繼周瑜的兩個兒子之後,張昭的兩個兒子也都死了。
顧譚兄弟被流放到交州,顧譚在悲憤之中寫了一本書叫《新言》,其中有一篇《知難》的文章寫得很是悲傷。兩年後他也死了,時年四十二,比張家的哥們兒多活了一歲。
至於他的弟弟顧承,同樣死在了嶺南,年僅三十七歲。
顧、張兩大家族遭遇重創。顧雍的小孫子顧濟繼承了祖父的爵位,然而不久也死了,他沒有兒子。不過顧雍還有一個體弱多病的孫子顧裕,諷刺的是這個病孩居然是最長壽者,他一直活到了孫休時代,獲得平反、繼承了顧雍的侯爵之位。顧裕的兒子叫顧榮,顧榮的時代已經是東晉了,顧家到那時才顯現出複興的跡象來。
陸家也危險了,孫權接連派出欽差前往武昌責問陸議,陸議被氣得病倒了,可見憤怒至極。
“可是我們得了什麼好處呢?這下子大概輪到孫霸當太子了。”潘夫人哀怨地說,他的兒子已經出生了,孫權賜名為亮。
“你沒有把我教的那些話對父皇說麼?”
“說了,他倒是蠻高興,然而隻是高興罷了!”
大虎微笑不語,她指點潘夫人,讓她告訴孫權:“曾經夢見有神靈把一個龍頭送給自己,當時以膝蓋接受了龍頭,不久便生下了孫亮。”
然而孫權會被這種話打動麼?
大虎點頭:“當然,你隻要別忘了我們之間的約定。”
所謂約定,就是孫亮長大之後,將迎娶全家的女兒為妻。雖然全琮沒有女兒,可是全琮的侄兒全尚卻有一個與孫亮年齡相當的女兒,大虎很喜歡這個女孩子,所以與潘夫人有此約定。
“耐心等候吧,這個天下將是我們的。”大虎洋洋得意。
“然而我們隻是兩個女流之輩而已。”
“女流之輩又如何,沒聽說過呂後臨朝麼?”潘夫人大概沒讀過史書,完全不知道大虎說了些什麼。她困惑的表情令大虎大笑起來。
我哭豺狼笑!
陸議的確病倒了,但令他氣憤以至於病倒的並非欽差的無理斥責,而是皇帝的居心。
所謂兩宮之爭,現在看來要害並不在孫權更喜愛孫和還是孫霸,而是顧、陸、朱、張擁護誰?倘若當初陸議選擇了支持魯王,現在遭遇打擊的很可能就是孫霸一黨。
孫權不是袁紹,更不是劉表。袁紹與劉表之所以會在立嗣問題上猶豫不決,的確是出於父愛的難以割舍,袁紹偏愛他的小兒子卻又不忍傷害自己的長子,劉表也是如此。然而孫權非優柔寡斷、溺愛兒子之人,選擇孫和還是孫霸做繼承人,對於孫權而言絕非難事。然而孫權之所以表現出遲疑的假象,無非是為了釣出背後的世家大族,也就是顧、陸、朱、張。
陸議想起韓非子曾有君幹臣枝之說,枝大本小,便砍伐枝葉。想必孫權是把顧、陸當做過於茂盛的枝葉來砍伐了。
然而所謂國家者,並不是一棵樹可以形容的!看來當時在石亭之戰慶功宴上陸議所吟之語,孫仲謀還是沒有明白啊!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
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
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
太公望在一千年前的醒世之語,千年之後還是不被君王接受。
把國家當做一棵樹、自居為樹幹的人,無非還是把天下當做了自家的私產。因為把天下當私產,才會時刻警惕臣下,常常想著把臣子當枝葉來砍伐。
羸秦用韓非子的方法治國,結果二世就滅亡了。項羽把天下當做戰利品分配給他的部將以及他所偏愛的人,結果天下在他的手縫隙中輕滑而過。劉邦得到了天下,可是他也把天下當做自家私產,屠戮功臣的結果,是江山差點落在了呂氏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