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曾國藩治兵語錄(9)(1 / 3)

與曾國藩的謀略思想相同,恩田仝的謀略雖是施行於封建時代,但並非隻適用於封建時代。相反地,恩田仝的做法與封建時代的普遍做法大相徑庭卻能突破困境,他打破封建製度忽視民心、民意的專製政治,反之以如何滿足人民的期待、夢想、欲望為追求,因而得到了百姓的支持。

日本知名企業家鬆下幸之助,或是出光佐三,都是以愛心爭取人心、獲得人心,並進一步掌握民情的天才經營者。這種對人們不抱絲毫偏見的做法,在於能洞察人心,而這驚人的洞察力,正是鬆下幸之助與出光佐三等人的共同特點。

恩田仝首先是讓官員振作。以往的家臣為了平衡財政收支,不斷地想從官員們的薪資上打主意,甚至將他們的薪資減了五成左右。這些官員被減薪之後,又因財政危機所需,還必須擔負更多的重任。顯然,這種做法簡直是忽視個人的需求。這種情況不隻是從前才有,就是在現代化的企業陷入困境時,也常可看到這種現象——不但削減員工的薪水,還要求員工拚命工作。恩田仝不采用這個做法,反而采用相反的方式;即使麵對財政赤字,他也承諾已被減薪五成的官員恢複全薪,隻要求大家各盡其責。

此外,恩田仝與老百姓的協定是:

一、不說謊吹噓。

二、協商決定事物的方針。

三、禁止公私混淆。

四、免除向百姓課征的勞動賦役。

五、稅賦不必預先繳納。

百姓對於如此知曉民心、體恤民情的措施無不感激萬分,紛紛向官方提出拯救財政危機的方案,要求提高稅賦兩倍分兩年繳納。以往派遣走卒嚴厲監督稅賦,並以高壓政策強行收稅,效果卻不好。如今,恩田仝允許民眾分兩年納稅,反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恩田仝的財政改革政策能有如此成就,是因為他的策略與曾國藩以仁為本的謀略思想一致。

當代優秀的企業家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也與能獲得人心、實行以仁為本的謀略有關,如日本的鬆下幸之助就是最好的例子。昭和四年日本經濟不景氣,造成物價下跌與商品銷路不佳,各商家幾乎都麵臨工廠關閉與解雇員工的厄運。鬆下電器也麵臨商品滯銷的困境。就在這個時候,鬆下因病休養。在這一期間,井植與武久商量後,做出裁員半數的決定,並向鬆下先生請示,鬆下聽了,馬上提起精神說:“即日起生產減半,也不裁員,工廠隻上半天班,但員工薪資仍發全薪。另一方麵,店員必須放棄休假,全麵促銷。”

鬆下做出這樣的決斷,是因為他希望鬆下電器在日後逐漸擴大發展,如果這時候為了解除眼前的危機而解雇員工,一定會讓員工的情緒動搖。麵臨這樣不景氣的環境,如果領導者能站在部屬的立場考量,讓部下產生高昂士氣,一定能讓大家提起精神來,同心協力突破不景氣的危機。

井植和武久聽了鬆下的決斷後非常高興,立刻召集全體員工,告加大家公司的決策方針。大家聽了,誓言願全力拓展業務。結果,倉庫內的庫存不到二個月就銷售一空。自此,非但不用再上半天班,就是拚命生產也不敷需求。

出光在日本戰敗之後,所有的海外事業全軍覆沒,公司遭受致命的打擊,麵臨非解散不可的命運,甚至有人傳言出光董事長在絕望之餘打算自殺。然而,出光董事長非但沒有因此打擊而絕望,反而神采奕奕地於昭和二十年八月十七目,召集全體員工聚集在“出光館”,宣布:“我向大家保證,維護大家的生活,請大家放心!”在當時,日本因為戰敗,經濟遭受毀滅性的打擊。在這前途渺茫的情況下,任何企業都不敢預期自己的未來,紛紛采取縮小企業規模與人員編製的措施。在這樣的困苦時期,出光旗下有將近1000名員工,他不但沒有裁員,反而宣布保證維護大家的生活。這個宣言公布之後,全體員工在感激之餘,都拚命地努力工作。

出光公司在二次世界大戰中專門在中國東北、內地及東南亞等地發展海外事業,在日本國內幾乎沒有什麼作為,隻餘下一些債務。在這樣的情況下,若不努力就無法生存。因此全體員工士氣高昂、由衷地努力。出光認識到一定要遵守對員工的承諾,絕不可解雇員工。員工在感激董事長的誠意之下,積極果敢地拓展新事業,朝漁業、收音機修理、醬油及醋的製造、印刷業等未知領域挑戰,企圖在戰後的混亂時期求得生存。出光後來能在石油事業領域中發展,並以壓倒性的優勢在石油業界占有一席之地,就是因為愛護員工,以仁為本的策略,爭取到員工的擁戴,團結一心,共度難關,而在惡劣的環境中求得生存。

這種即使麵對困境仍然以人心為決策的例子不隻在日本有,世界各地都不乏其例。例如世界知名的調味料製造商,m公司總裁查爾斯便是其中一例。

查爾斯總裁是在其叔父維樂比先生失敗後,為了挽救財政赤字而繼任總裁的。繼任後查爾斯集合全體員工,宣布道:“薪資提高一成,工作時間每周縮短九個小時,公司今後的存亡全靠大家的努力,大家加油吧!”當時m公司麵臨的狀況是若不削減員工一成的薪水就會虧損,而查爾斯卻提高一成的薪資,縮短每周的工作時間。剛開始,大家部張口結舌說不出話,接著對查爾斯的決策鼓掌叫好,士氣也因而高漲起來。不到一年,非但消除赤字,創造利潤,也鞏固了m公司的事業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