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內科常見疾病刮痧療法(2 / 3)

中風後遺症

在腦中風發病一年後,如果還存在半身不遂或者語言障礙或口眼歪斜等症狀,這些症狀就叫做腦中風後遺症,該時期也叫做腦中風後遺症期,與恢複期相比,恢複速度及程度較慢。

方法1 肩、腸俞、環跳穴等

用刮痧法。按病位取穴,如病在上肢取肩、肩貞、中府、曲池、手三裏、外關;如果病在下肢取大腸俞、環跳、髀關、風市、三陰交、陽陵泉、足三裏;半身不遂時,各取上下肢用穴3~4個。手法力度適中,從上而下,反複刮至皮膚出現紫紅點為止。操作範圍宜廣。每日或隔日刮拭1次,30次為1個療程。一定要堅持治療,若再配合其他療法時,可提高療效。

方法2 合穀、養老、昆侖穴等

用刮痧法。第一步先用刮痧板按揉地倉、頰車、承泣、陽白,然後刮拭攢竹,刮拭這些經穴可以疏通麵部經脈,活血通絡,可治口眼歪斜,有助於麵癱康複。第二步,用麵刮法刮拭養老穴、用單角刮法刮拭合穀穴,合穀為專治麵部疾患穴位,養老穴可疏經活絡,助麵癱康複。第三步,用平麵法按揉昆侖穴,再用垂直按揉法按揉內庭穴。

溫馨提示

低脂、低鹽、低糖、低膽固醇的食物,是這類患者的最佳選擇。但為了保證營養攝取的均,可以每天吃1~2個雞蛋,以及適量的瘦肉。同時,還要吃一些補氣的食物,如黃芪、黨參、當歸、田七、丹參等。中風的患者除了每天堅持服藥外,也要堅持進行相關的康複訓練,如局部按摩、散步和相關的語言訓練等,預防中風後造成殘疾。另外,患者病後多虛,極易複罹外感,對風邪尤為敏感,所以在生活中要特別注意保暖,在操作中盡量減少掀動衣被和裸露肢體的時間,並隨天氣變化為患者增減衣被和調節室內溫度。

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神經官能症。係指精神活動長期持續的過度緊張,使腦的興奮和抑製功能失調,以精神活動易興奮和腦力與體力易疲勞為特征,症狀特點常表現為失眠、多夢,對軀體細微的不適特別敏感,常感到精神疲乏,注意力不能集中,記憶力減退,用腦稍久即覺頭痛、眼花,還常感肢體無力,不願多活動。中醫認為,神經衰弱的致病病因多種多樣,不過比較公認的還是七情致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

方法1 百會、印堂、風府等穴

用點揉和刮痧相結合手法進行治療。先用刮板的邊緣來點揉頭麵部的百會、太陽、印堂;然後刮拭風府穴;再刮胸部膻中;由裏向外刮拭期門、章門;接著刮拭背部的心俞、膽俞、脾俞;最後刮上肢的曲池、內關、神門和下肢的血海、三陰交。每個穴位以刮至微現痧痕止,隔日1次。采用補法或平補平瀉法。

方法2 足三裏、三陰交、頸背部等

用刮痧法。患者取坐位,操作者取其全頭部、頸背部、心包經及足三裏、三陰交等穴位。選用刮痧活血劑,在所要刮拭的部位將其塗抹均勻,按規定手法由上而下順次刮拭。刮至有病部位出現紅花點或紫塊,即痧痕為止。刮治後需3~7天待痧點消失再進行刮拭,按此治療周期直至刮拭到不出痧痕,即病痊愈。

溫馨提示

患有神經衰弱症狀的人,可以吃一些養心安神、調理心脾的食物,如粳米、糯米、小米、黃豆及製品、菠菜、油菜、薺菜、冬瓜、苦瓜、大麥、胡蘿卜、人參、鯉魚、桂魚、兔肉、鴿蛋等。當然,心病還須心藥醫,患者首先應該建立良好的心態、進行有效的自我調節,才能心情舒暢,並讓緊繃的神經鬆弛下來。平時多做些運動,有利於睡眠。另外,還應注意科學用腦,注意性生活的和諧等,有條件時還可利用業餘時間種花、養鳥、釣魚,以使生活更加充實、愉快。

胃下垂

胃下垂屬中醫的“胃痞”、“腹脹”等範疇。它是指站立時,胃的位置低於正常,胃下緣達盆腔,胃小彎弧線最低點降到髂脊連線以下。輕度者多無症狀,嚴重者可有食欲減退,頑固性腹脹,尤以食後症狀更為突出。經常噯氣不止,左下腹有下墜感和壓迫感,且於食後或行走時加重,平臥時減輕。有時便秘,有時腹瀉或有腹瀉便秘交替出現,胃部隱痛、悶痛,劇烈疼痛少見。可伴有眩暈、乏力、心悸、失眠、多夢等症狀。胃下垂是消化係統常見病,多發於青壯年。

中醫認為本病與脾、胃等髒腑有關。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主升清、主四肢肌肉。因先天元氣不足,或因久病體虛,元氣虛衰所致脾胃虛弱,運化無力,氣血乏源,肌肉失於充養,中氣虛陷,升舉無力引起本病;或因素體陽虛而脾陽不振;或因素體陰虛而胃陰虛虧。

方法1 脾俞、胃俞、氣海穴等

采用點揉、刮痧交替療法。先點揉百會穴,再刮脾俞、胃俞兩穴;點揉中脘、大橫、氣海、關元,然後刮足三裏穴。直到刮至出現痧痕為止。

需要患者在堅持此法治療的同時,配合增加營養,少食多餐,以及進餐後不能跑步,應保證平臥30~60分鍾。最好能適當進行適度的腹肌鍛煉,可收到良好療效。此法需用補法,點揉3~5分鍾。每日1次。

方法2 百會、脾俞、胃俞穴等

采用刮痧中的直接刮法:可選用正紅花油或石蠟油做刮拭用油。刮痧板要與皮膚成45度角,由上而下或由內而外依順序刮拭頭部的百會穴;背部的脾俞、胃俞穴位;腹部的中脘、天樞、氣海穴;上肢的內關、手三裏和下肢的足三裏穴位。刮拭力度以輕柔為主,對選擇的刮痧部位反複刮拭,到刮至出淺紅色痧痕即可。此法可補中益氣,升提止陷,健脾和胃。

溫馨提示

易消化且營養豐富的食品,如水果、雜糧、乳製品、魚類等,是胃下垂患者最好的食物。胃下垂的患者一定要注意控製食量,可以少食多餐,吃飯時要細嚼慢咽,這樣既有利於吸收,也不會造成胃的壓力、避免餐後腹脹。同時,適當的腹肌訓練或順時針按摩腹部,都對胃下垂有輔助治療的效果。

胃炎

胃炎,屬中醫的“惡心、嘔吐”範疇。以惡心、嘔吐為主症。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證有寒熱虛實之辨。病情複雜,兼症頗多。主要是胃失和降、胃氣上逆所致。因此胃腑被外邪所傷;或因飲食不潔,喜食生冷之物,損傷脾胃;或飲食不節,食滯傷胃;或脾胃虛弱,胃陽不足所致。或痰飲內阻,肝氣犯胃等髒腑病邪幹擾所引起。

方法1 肝俞、脾俞、胃俞穴等

刮痧、點揉交叉療法:第一步先用刮痧法對肝俞、脾俞、胃俞、足三裏穴位進行刮拭,刮至每穴位皮膚區域出現痧痕為止。第二步對天突、中脘、內關、公孫穴做點揉法治療,每穴點揉3~5分鍾,以有氣感為宜。每日1次,至痊愈為止。

方法2 內關、中脘、足三裏穴等

刮痧加溫灸療法:先刮主穴至出現痧痕為止,刮拭內關、中脘、足三裏。再加刮配穴,如傷食型配公孫、胃俞兩穴;如肝氣犯胃型配肝俞、膈俞、期門穴;如脾胃虛寒型配脾俞、胃俞、膏肓;如外邪犯胃型配大椎、大杼二穴。患者屬虛寒型,刮痧後還要加溫灸療法。如果是臨證治療,每次取3~4個穴位,不必全用。但內關、中脘兩穴是必不可少的。

溫馨提示

患有胃炎的患者除了要少食多餐、細嚼慢咽,更要注意飲食的規律性,這樣才能逐漸讓胃進入正常的工作狀態。因為患病時胃比較脆弱,所以更要吃一些高營養、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雞、魚或肝、腰等內髒。為了促進胃液的分泌,餐前吃2~3個新鮮的山楂也是可以的。胃炎要三分治、七分養,平時應多注意休息,熬夜對身體的損傷很大,應盡量避免。

反胃

反胃是以脘腹痞脹、宿食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病症。多因飲食不節,酒色過度,或長期憂思鬱怒,使脾胃之氣損傷,以致氣滯、血淤、痰凝而成。

方法 脾俞、胃俞、意舍穴等

用刮痧法。先刮拭背部的脾俞、胃俞、意舍、胃倉;接著刮拭腹部的關元、府舍、中脘;然後刮拭上肢的內關穴;最後刮拭下肢的足三裏穴。每個部位都要刮至出現痧痕為止。每日1次。

溫馨提示

經常反胃的人首先應該疏肝、健脾。其中,枇杷、楊梅、扁豆、薏苡仁等都可疏肝解鬱;而陳皮、冬瓜、香蕉、菠蘿、淮山藥等,也有健脾理氣之功。平時可以多吃。山楂能夠化食消積,每天食用一些有益無害。為了避免反胃,平時應保持愉快的心情,特別是在吃飯時,這樣才有利於食物的消化,避免此症的發生。

高血壓

高血壓病是以動脈血壓升高,尤其是舒張壓持續升高為特點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臨床上凡收縮壓≥140毫米汞柱,舒張壓≥90毫米汞柱,即可診斷為高血壓。並伴有全身症狀如頭痛、頭暈、頭脹、耳鳴、眼花、失眠、心悸等,其中頭痛頭暈為本病常見症狀,也可見頭部沉重、頸項板緊感。

本病多屬於中醫學眩暈、頭痛、心悸及肝陽、中風等病範疇。情誌失調傷肝,飲食失節、過勞(過逸)傷脾是高血壓病病機的起點。前者致肝鬱氣滯,繼而肝鬱化火致肝火上炎或肝陽上亢,進一步發展致陰虛陽亢,肝腎陰虛,最終陰損及陽致陰陽兩虛或腎陽虛;氣滯還可致血淤,飲停;後者脾虛失運致氣虛,痰濕中阻或阻絡,氣虛也可致血淤,淤血與痰濁交結,阻滯心脈可致胸痹心痛;肝陽化風,挾痰淤上阻腦絡則致中風。

總之,病位初起在“肝”、“脾”,繼而影響至“心”、“腎”,最終至心、肝、脾、腎諸髒均損。本病總的病機是:氣血陰陽失調,津液代謝障礙。

方法1 大椎、大杼、神堂穴等

用刮痧法。先刮主穴,刮拭背部的大椎、大杼、膏肓、神堂。再刮配穴,分別為曲池、足三裏、太陽、合穀、太衝、風池、外關、神門、三陰交、豐隆。刮拭配穴時可視病情酌情取用,不一定全用。每個穴位都要刮拭出現痧痕為止。每日1次。

方法2 風池、肩井、足三裏穴等

用刮痧、點揉法相結合的手法進行治療。先刮拭風池、肩井、頭後部,接著刮肩部、脊柱及背部兩側膀胱經,最後刮拭曲池、上肢背側、下肢的足三裏、三陰交。每個穴位都要刮至出現痧痕為止。用平瀉法。最後點揉太陽、太衝兩穴,每個穴位點揉3~5分鍾。每日1次。本療法可使高血壓症狀得到緩解,治療過程中如果配合服用西藥,效果更好。注意:病情平穩期間也應堅持刮痧,以利於預防中風的發生。

溫馨提示

高血壓患者應注意勞逸結合,保持足夠的睡眠,參加力所能及的工作、體力勞動和體育鍛煉。注意飲食調節,以低鹽、低脂肪飲食為宜,並避免進食富含膽固醇的食物。肥胖者適當控製食量和總熱量,適當減輕體重。另外,要改掉吸煙的習慣。服用少量鎮靜劑可減輕精神緊張和部分症狀。保持心理平。所有保健措施中,心理平最為關鍵。保持平靜的心態和快樂的心境,幾乎可以抵抗所有的內外不利因素。

低血壓

醫學上一般把成年人的血壓長期低於90/60毫米汞柱者稱為低血壓。症狀表現:一般身體瘦弱,早晨起床時經常出現精神疲憊、四肢乏力,坐起時感頭暈,眼前發黑、心慌,需在床上躺半小時後症狀才會略有減輕,平時有頭暈、乏力、尤其午飯後嗜睡、精神無法集中的症狀。中醫認為低血壓多與先天不足、後天失養、勞倦傷正、失血耗氣等諸多因素有關,可分氣陰兩虛、心腎陽虛、心脾兩虛、肝腎不足等證型。

方法1 百會、心俞、誌室穴等

用刮痧法,也可刮痧與點揉相結合進行治療。分為兩組,一組為百會、心俞、膈俞、誌室、中脘、風市、足三裏、湧泉;另一組為頭維、厥陰俞、脾俞、腎俞、關元、三陰交、郤門、太衝。治療時,每次任取一組,交替使用。刮拭時,先用平瀉法,先刮至出現痧痕為止。然後用補法。第2次刮拭時,換另一組穴位,可用點揉法。每穴刮拭或點揉3~5分鍾,每日1次,交替取法。

方法2 胸椎1~5及其兩側區等

用刮痧法。先刮拭第一組胸椎1~5及其兩側,要刮7行,要用重手法,刮至出現痧痕為止,然後再刮拭膝彎區。刮拭時用瀉法。再刮拭第二組,掐壓人中、合穀兩穴。

溫馨提示

低血壓患者一般體質較差,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需要加強營養,應當吃點有血氣的東西,比如魚、精肉。可以考慮適當多吃幹果,如核桃、鬆子等。和高血壓相反,飲食要多鹽,多糖,以補充血容量,使血壓增高。同時避免使用引起血壓降低的藥物。低血壓患者入浴時,要小心防範突然起立而暈倒,泡溫泉也盡量縮短時間。起床和坐位起身時,不要猛然起身,應慢慢起來,預防出現暫時性的大腦缺血或發生腦梗塞等。平時養成運動的習慣,均的飲食,培養開朗的個性,保持足夠的睡眠。所以低血壓的患者,應有規律的生活。

冠心病

冠心病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腔變窄、阻塞,從而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髒病。以心前區憋悶疼痛,甚則痛徹肩背、咽喉、左上臂內側等部位,呈間歇發作或持續發作為主要臨床特征。疼痛劇烈時,常伴汗出肢冷,麵色蒼白,唇甲青紫,或心悸、氣短。喘息不得臥,甚則猝死。本病屬中醫的“胸痹”、“胸痛”等範疇。中老年人是冠心病主要發病人群,受寒飽食、情緒過激及劇烈運動等情況,常為冠心病急性發作的誘因。冠心病病因有內因和外因之分。內因為年老體衰,心脾腎氣血陰陽不足;外因為陰寒侵入、飲食失當、情誌失調、勞累過度等,最終導致心血運行受阻,胸脈痹阻而胸痛。

方法1 大椎、心俞、大杼穴等

采用刮痧法。刮拭時用瀉法或中瀉法刮拭。分為兩組,一組是大椎、心俞、玉堂、靈道、神門;另一組是大杼、厥陰俞、神堂、膻中、少府。以上兩組穴位交替使用,每次刮拭時,取1組刮拭即可,都要刮至出現痧痕為止。每日1次。在刮拭過程中,待症狀緩解後,要改用補法,並隔日1次或每3日1次。多年使用,效果良好。如病情嚴重還應配合藥物治療,效果才能顯著。

方法2 心俞、肺俞、膻中穴等

采用直接刮痧法。刮拭用油可選正紅花油或石蠟油,使用常規手法,先刮拭背部的心俞、肺俞、膈俞;再刮拭前胸部的膻中、乳根;然後刮拭上肢的內關、通裏、神門。要視患者證型虛實的不同,而手法也隨之輕重有別。有疏風散寒,溫經通絡,行氣活血的作用。此法1療程一般為7~10次,治療期還要根據患者病程長短和證型虛實程度而定。

溫馨提示

冠心病患者在飲食方麵注意少吃動物性脂肪和富含膽固醇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魚類、豆製品等。注意控製食量,防止超重。用餐不要過飽,餐後至少應休息1個小時進行消化,因為餐後用力可誘發心絞痛發作。注意飲食清淡,每日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生活有規律,睡眠要充足,情緒要穩定,不要精神緊張,可適當參加輕微體育活動,如散步,做廣播操,打太極拳。不吸煙,不喝酒。不喝咖啡或濃茶。睡前不宜多看書報或寫作,更不宜看驚險或緊張的電視、電影,並應避免情緒激動。並要注意隨身攜帶急救藥品。如硝酸甘油,要把藥物放在右手容易取到的口袋裏,一旦心絞痛發作就可服用,它能夠使心絞痛得到迅速緩解。

貧血

貧血屬於中醫學的“血虛”或“虛勞亡血”的範疇,症狀為麵色蒼白、身倦無力、心悸、氣短、眩暈、精神不振。血的生成和調節與心、肝、脾、腎等髒腑關係密切,故中醫謂“心主血、肝藏血、脾統血。”而這些髒腑功能的充分發揮,又有賴於腎之命火溫照。因此,心、肝、脾、腎功能衰弱,均可導致血虛。

方法1 脾俞、心俞、三焦俞穴等

刮痧法。先對主穴脾俞、心俞、肝俞、三焦俞、大腸俞、膏肓、氣海、足三裏進行刮拭,每次取一側,交替取用。每個穴位要輕刮至出現痧痕為止。再根據患者的病情加刮配穴,如耳鳴者刮拭配穴聽宮、翳風;對頭暈、頭痛的患者,刮拭配穴風池、太陽、頭維;對心悸、胸悶的患者刮配穴內關、神道;對惡心、嘔吐的患者,配穴為上脘、中脘。刮拭配穴時,也可改用點揉法。此法每日1次,1個療程為10次。

方法2 胸椎1~5區、足三裏、氣海穴等

用刮痧加溫灸療法。先從大椎至命門穴的脊柱兩側刮拭,要輕刮3行,刮至泛紅為止;再刮拭胸椎1~5與胸11~12兩部分,及其兩側,輕刮5行,刮至出現痧痕為止;然後從上腹部正中線一直刮到下腹正中線、足三裏,刮拭後,再溫灸中脘、氣海、足三裏三穴。每日1次,10次為l療程。此法反複使用有效,如能配合藥物治療,療效更佳。同時請患者注意堅持治療與增加營養。多喝水,多吃湯,每日食鹽略多於常人。

溫馨提示

貧血者宜多吃含鐵豐富的食物,要注意飲食的合理配合,如餐後適當吃些水果,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果酸,能促進鐵的吸收。餐後不宜飲用濃茶,因鐵與茶中的鞣酸結合生成沉澱,會影響鐵的吸收。用鐵鍋烹調食物,對預防貧血大有益處。葉酸和維生素B12也是造血必不可少的物質,新鮮的綠色蔬菜、水果、瓜類、豆類及肉食中都含有豐富的葉酸。另外,牛奶及一些中和胃酸的藥物會阻礙鐵的吸收,所以盡量不要和含鐵的食物一起食用。

腎炎

腎炎又稱腎小球腎炎,是一種常見的腎髒疾病,分急性和慢性。本病屬中醫“水腫”範疇,一年四季均可發生。早期患者通常會出現疲勞、乏力、腰痛、眼睛和踝關節浮腫、尿中泡沫增多尿色異常、血尿、夜間排尿次數和尿量增多等。中醫認為急性腎炎多由外邪侵肺引起,肺失宣降,日久不愈,而致慢性腎炎。

方法1 肝俞、脾俞、命門穴等

采用刮痧、點揉相結合的手法進行治療。先取患者背腰部的肝俞、脾俞、命門、三焦俞、肓門、腎俞六個穴位進行刮痧。然後采用點揉法,點揉腹部中脘、水分、中極三個穴位。最後再用刮痧法對下肢的陰陵泉、三陰交、複溜、太溪4穴進行刮痧。此治療法要多采用補法,每日1次。

上述治療一般需要2~3個月以上。治療過程中,對伴有水腫的患者應注意低鈉飲食。同時還要注意氣候變化,以防止複感外邪而加重病情。

方法2 肺俞、三焦俞、委中穴等

用刮痧法。分2組刮拭。第1組用瀉法。

(1)刮拭肺俞、三焦俞、腎俞。

(2)刮拭腹部的水分穴。

(3)刮拭上肢的尺澤、列缺、合穀穴。

(4)刮拭下肢的陰陵泉、委中穴。

第2組,用平補平瀉法。

(1)刮脾俞、腎俞、命門穴。

(2)刮拭腹部的上脘、中脘、氣海、關元、水道穴。

(3)刮拭下肢的足三裏、三陰交、太溪穴。

每組穴位都要刮至出現痧痕為止。第1組,每日刮拭1次,第2組,每日或隔日1次。

溫馨提示

在緩解期可以進行適量以耐力為主的運動,可以消除病人由於運動不足所產生的體能衰退,還可以改善病人的免疫功能。慢性腎炎病人的飲食仍然主張以清淡為宜。平時人們常說慢性腎炎要禁鹽,正常人食鹽每日控製在6克為好,而慢性腎炎病人,如血壓高、水腫明顯者,應限製食鹽的攝入,一般每日控製在2克以下,而且進水量也應適當限製。腎髒功能不正常時,以低蛋白、低磷飲食為宜,以免損傷腎功能。而平時應適當補充含優質蛋白的雞蛋、瘦肉、魚類等,脂肪類以植物油為佳,忌食牛羊狗蝦等腥發食物及辛辣肥膩食物。忌食高蛋白食物,一般每日每千克體重不應超過1克。

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是青壯年男性的常見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一般而言,急性前列腺炎主要是指急性細菌性前列腺炎;慢性前列腺炎主要指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非細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前列腺炎,屬中醫“白濁”範疇,多因飲酒過度、會陰損傷或手淫和房事不節及下元虛憊,而致濕熱之邪乘虛入腎,下注膀胱,與氣血壅滯,結聚會陰所致。

方法1 腎俞、膀胱俞、氣海穴等

刮痧和點揉相結合的手法進行治療。先刮腎俞和膀胱俞兩穴,而後點揉氣海、中極,再對陰陵泉、三陰交、大敦三穴位進行刮痧,所用手法力度要視患者病情而定。每日1次,1療程為5次。建議患者中西醫結合治療,本療法為輔助治療。

方法2 膀胱經、任脈、胃經等

采用刮痧法。刮拭前,先在被刮拭部位塗抹正紅花油或刮痧活血劑,刮拭時,手持刮痧板,與皮膚呈45度角,由上而下或由內而外的順序刮拭背部膀胱經,刮拭重點為雙側腎俞至膀胱俞;接下來刮拭腹部的任脈,刮拭重點為關元至中極。然後刮拭胃經,重點刮拭雙側水道至歸來。最後刮拭下肢脾經和腎經,脾經重點刮拭雙側陰陵泉至三陰交,腎經重點刮拭雙側複溜至太溪。刮拭力度要求以患者感受舒適為準,對選擇的刮痧部位反複刮拭,直至刮拭出痧痕為宜,以達到利尿通淋,活血化淤之目的。

溫馨提示

前列腺炎患者飲食原則是清淡而又富於營養。肉類可吃雞肉、豬肉、鴨肉、兔肉,可喝牛奶,多吃青菜及梨、蘋果、西瓜、荸薺等水果。酒是一種有血管擴張作用的飲品,酒精可以引起內髒器官充血,因此前列腺炎病患者要禁酒。與此同時,患慢性前列腺炎的病人還應該忌吃辛辣食物。

前列腺肥大

中醫認為,引起前列腺肥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麵:其一與情緒有關,如果情緒不暢,就會導致肝淤氣滯,氣血不通,容易造成體內淤血的形成,而引起前列腺的循環受阻,導致增生發生。其二與長期憋尿有關。由於憋尿時間過長,飲水量減少會使尿液濃縮、排尿次數減少,導致尿內毒素沉積,尿液內的有害物質就會損害前列腺。其三與飲食厚膩、濕濁內停有密切關係。膳食結構不合理,飲食習慣不健康也是誘發前列腺疾病的一個重要因素。此外與患者自身的體質有關,如腎氣不足、肝腎虧虛,運化無力,前列腺肥大發生率相對較高。

臨床表現早期有尿頻、尿急,排尿困難,起初,排尿躊躇,開始時間延遲,以後出現排尿遲緩,射程不遠,尿線變細無力,或尿流中斷,尿末淋漓,尿意不盡感。40歲以上男子病理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50歲以後才逐漸出現症狀,發病率隨年齡而逐漸增加。

方法1 大椎、長強、頭頂區等

用刮痧、點刺結合療法。先刮拭從大椎至長強,注意是在脊柱兩側輕刮3行,再對胸1~5椎及兩側重刮7行,直至出現痧痕為止,這是采用由輕到重的瀉法來進行。再刮頭頂區,或用梳背刮,或用梅花針叩刺;刮前額區,可用棉紗團刮;最後刮胸骨柄區、下腹正中線和膝彎區。全部刮拭完,再采取三棱針點刺法,先將三棱針用酒精棉消毒,再對少商、商陽兩穴位進行酒精棉擦拭消毒(如有酒精過敏者要改用其他方式消毒),將三棱針刺入兩穴位至各刺出1~2滴血即可。每日1次。

此法反複進行效果佳,必要時還可加肘下內側旁肺經循行段刮拭。

方法2 腎俞、中極、氣海穴等

用刮痧法。刮拭前先在刮拭部位塗抹刮拭活血劑。刮拭時,先刮拭背部的腎俞、膀胱俞。再刮拭腹部的中極、氣海兩穴。最後刮拭下肢部的血海、陰陵泉、三陰交、足三裏、太溪諸穴。每個穴位都要刮至出現痧痕為止。每日1次。

溫馨提示

患前列腺肥大的病人,不宜久坐,尤其避免局部受涼,千萬不要坐在陰冷潮濕堅硬的地方,可以準備一個鬆軟隔涼的坐墊,隨身攜帶墊用,以保護局部不受寒冷刺激。禁飲烈酒,少食辛辣肥甘之品,少飲咖啡,少食柑橘、橘汁等酸性強的食品,並少食白糖及精製麵粉。多食新鮮水果、蔬菜、粗糧及大豆製品,多食蜂蜜以保持大便通暢,適量食用牛肉、雞蛋。此外注意預防感冒,睡前多用熱水坐浴以促該處血液循環。

陽痿

陽痿是指男性在有性欲的狀態下,陰莖不能勃起進行正常性交;或陰莖雖能勃起,但不能維持足夠的時間和硬度,無法完成正常性生活。若平時性生活正常,由於一時性疲勞、重病、焦慮、醉酒等原因偶爾發生不能勃起或起而不堅現象不屬病態。該病常伴有頭暈目眩、心悸、耳鳴、腰酸腿痛、麵色不華、氣短、乏力等症狀。中醫認為,本病多因腎虛、驚恐或是縱欲過度導致精氣虛損或少年手淫、思慮憂鬱等因素所致。少數也可因濕熱下注、宗筋弛緩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