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內科常見疾病刮痧療法(3 / 3)

方法1 腎俞、關元、命門穴等

用刮痧法。分為2組,兩組穴位交替使用進行治療。第1組為:腎俞、關元、氣海、三陰交、陰陵泉;第2組為:命門、腰陽關、中極、曲骨、足三裏、陽陵泉。

刮拭時,先任選1組刮拭,用補法輕刮至出現痧痕為止。之後要視患者症狀來確定刮拭輔助穴位,其中濕熱下注的,輔助穴為膀胱俞和豐隆,采用平瀉法;如果是因思慮憂鬱導致的本病,可加刮配穴肝俞、心俞、期門和神門;患者如果是腎陽虛嚴重,刮痧後應對腎命、關元或命門、中極穴進行溫灸治療。此療法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方法2 心俞、脾俞、次穴等

采用刮痧法。刮拭用油可選用正紅花油或石蠟油。持握刮痧板,與皮膚成45度角,由上而下或由內而外順序刮拭背部的心俞、肝俞、脾俞、腎俞、次五穴;然後刮拭腹部的關元、大赫穴和下肢的曲泉、複溜、三陰交三穴。手法力度要以患者感受舒適為宜,要在所刮穴位和區域反複刮拭,直至刮出痧痕為止。以達到補腎藏精、清熱除濕、養心安神之功效。

溫馨提示

飲食以軟食為主,適當地進食滋養性食物,如蛋類、骨湯、蓮子、核桃等。宜進食壯陽食物,如麻雀、狗肉、雞肉、海蝦、海馬、羊腎、烏龜、泥鰍、河蝦等。宜補充鋅,含鋅較多的食物如牡蠣、牛肉、雞肝、蛋、花生米等。宜多吃動物內髒。宜常吃含精氨酸較多的食物,如山藥、銀杏、鱔魚、海參、墨魚、章魚等。不要酗酒。禁食肥膩、過甜、過鹹的食物。

早泄

早泄一般指性交時過早地射精現象。輕者當陰莖插入陰道內半分鍾至2分鍾,雙方均沒有達到性滿足時即射出精液;重者則表現為男女身體剛剛接觸,陰莖還沒插入陰道,或剛進入或進入陰道僅抽送數次即射精,而不能進行正常性生活,並伴有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精神萎靡,失眠多夢,或口苦脅痛,煩悶納呆等症狀。中醫認為本病多因腎虛肝鬱不固、或驚恐傷腎、或心脾兩虛、或陰虛火旺所致。

方法1 關元、大赫、神門穴等

采用刮痧、點揉交替手法治療。先用刮痧法針對心俞、腎俞、誌室、三陰交諸穴位刮拭,然後用點揉法對關元、大赫、神門點揉,每穴點揉3~5分鍾,直至有氣感為宜。需每日1次。

還可根據患者的症狀加刮配穴進行治療,但操作範圍較局限。如肝經濕熱型的,配穴為中極、足三裏、三陰交、膀胱俞、豐隆,手法力度較重;腎氣不固的配穴是關元、命門、太溪三穴,手法力度則要較輕;心脾兩虛型的,配中極、命門、脾俞、足三裏、神門穴,手法力度也要較輕;而陰虛火旺型的手法力度中等即可,配穴是內關、神門。此法有一定的治療效果,治療配合藥物及針灸療法,效果會更佳。

方法2 腎俞、三陰交、中極穴等

用刮痧法治療腎氣不固,要采用補法刮拭。刮拭順序第一步刮背部腎俞穴至膀胱俞,命門及誌室,可補腎氣壯腎陽,以固攝精關;第二步刮拭腹部的關元穴至中極穴,以振奮腎氣;最後再刮下肢內側的三陰交,太溪穴,三陰交、太溪滋養腎精,取陰中求陽以補腎氣之意。

溫馨提示

早泄治療原則一是節製性欲,二是益腎補精。在日常飲食中應合理調配有溫腎壯陽作用的藥膳,以保證腎精的充滿。可多食用壯陽益精類食品,如韭菜、核桃、蜂蜜、蜂王漿、狗肉、羊肉、羊腎、狗腎、鹿肉、鹿鞭、牛鞭。

還應保證蔬菜、水果的供給,以保證維生素的需要,特別是維生素B1能維持神經係統興奮與抑製的平。嚴禁酗酒,保證睡眠。有些早泄與心理因素有關,所以這類早泄在進行食療的同時,還需調適心理,必要時進行心理治療。

遺精

遺精是指不因性生活或手淫、口淫等其他直接刺激而發生精液自發外泄的一種現象。一般體健男性,每月遺精1~2次屬正常現象,所謂精滿自溢,不屬病態。本病所論述的範圍是指:精液不正常的頻繁遺泄,或夢遺,或不夢而遺,甚至清醒時也滑漏,並伴有精神萎頓,腰酸腿軟,頭昏、耳鳴、健忘、失眠等全身症狀。中醫認為本病多因房勞過度、手淫頻繁,損傷腎氣導致精關不固,或是陰虛火旺、濕熱下注所致。

方法1 大椎、下腹部、腹股溝區等

用刮痧法,再加以溫灸輔助治療。用刮痧法先從大椎至長強,注意是在脊柱兩側輕刮3行,直到泛紅為止。再重點對腰骶椎及其兩側刮5行,所刮拭的部位都要刮至出現痧痕。最後刮拭下腹部和腹股溝區。刮拭結束之後,對腎俞、關元兩穴進行溫灸療法。每日1次,5次為1個療程。

方法2 關元俞、神門、內關穴等

刮痧配溫灸療法。先刮心俞、腎俞、關元俞、關元、三陰交五個主穴,每個穴位都要刮至出現痧痕為宜。如患者夢遺,可加配神門、內關穴;如患者滑精,則配氣海、上、命門穴;如患者火衰配命門、腰陽關穴。慢性刮拭後加以溫灸療法。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長期使用此法耐心調治,一定有良好療效。

溫馨提示

得病之後,不要過分緊張。遺精時不要中途忍精,不要用手捏住陰莖不使精液流出,以免敗精貯留精宮,變生他病。遺精後不要受涼,更不要用冷水洗滌,以防寒邪乘虛而入。消除雜念。不看色情書畫、錄像、電影、電視。適當參加體育活動、體力勞動和文娛活動,增強體質,陶冶情操。盡量避免食用煙、酒、茶、咖啡、蔥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遺精發生後,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有關檢查,找出致病原因,及時治療。不用燙水洗澡,睡時宜屈膝側臥位,被褥不宜過厚,內褲不宜過緊。

嗜睡

嗜睡是一種過度的白天睡眠或睡眠發作。除了正常的睡眠時間,還易發生的時間不合適宜,例如當說話、吃飯或駕車時。中醫稱本病為“多寐”,多因勞倦過度,氣陰兩虛或思慮過度,心脾兩虛,或感受濕邪,氣留於陰所致。

方法1 百會、心俞、足三裏穴等

刮痧法治療:針對百會、神庭兩穴刮拭,直至出現痧痕為止。根據患者不同症狀加刮配穴,如心脾陽虛配心俞、脾俞、足三裏;髓海不足配太溪、關元;濕氣過重導致脾虛者配脾俞、陰陵泉、關元。刮拭範圍應廣泛,手法力度宜輕,每日1次。

方法2 大椎、足三裏、命門穴等

采用刮痧法1~2療程後即可恢複。先輕輕刮拭大椎至命門的脊柱及兩側5行,所刮拭部位都要刮至泛紅為止。再刮拭頭頂區,可用梳背刮拭前額區,也可用棉紗團刮。最後刮下腹正中線和肘彎區。還可加刮足三裏穴。刮拭後再采用溫灸療法灸命門、關元穴。每日1次,5次為1療程。注意:患者在治療期間不要過於勞累。

溫馨提示

嗜睡症患者的日常飲食要清淡,適量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黃綠蔬菜可恢複精力、消除困倦。多吃魚有健腦作用,對記憶有好處,而且魚肉不會增加脂肪的堆積。平時可以食用適量的薑,薑有辛辣味,能使嗜睡症患者的身體從內部生熱,增強免疫能力提神健身。

闌尾炎

急性闌尾炎是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闌尾急性化膿性感染,是外科急腹症中最常見疾病之一。發病初期一般無明顯全身症狀,部分患者可有輕度頭痛、乏力及咽痛等症狀,隨炎症發展可出現發熱、出汗、口渴、尿黃、脈搏加快及虛弱等中毒症狀。以青壯年發病率最高。

方法1 大腸俞、上巨虛、陽交穴等

采用瀉法刮拭,先刮大腸俞、上巨虛(右側)、闌尾穴、陽交穴位,直到出現痧痕為止。再視患者症狀加刮輔助穴位,如有寒熱加刮大椎;如出現高熱加配十宣;如惡心嘔吐加刮中庭,內關;疼痛劇烈者要加刮配公孫,內庭穴。其中十宣穴要用三棱針點刺法(要用酒精進行消毒,如有酒精過敏者要改用其他方式消毒),點刺要放血1~2滴方可。此刮痧療法主治急性闌尾炎,曾多年使用,治愈患者甚多,療效比較滿意。

方法2 大腸俞、關元俞、次穴等

用刮痧法。先刮拭背部的大腸俞、關元俞、次三穴;刮腹部的大橫、天樞;然後刮拭上肢部的合穀穴及下肢部的足三裏、闌尾、三陰交、陰陵泉四穴。

溫馨提示

患者飲食宜保持清淡,多食富含纖維的食物,以使大便保持通暢。一般來說,對於溫熱性質的動物如羊、牛、狗肉應該節製,而蔥、薑、蒜、辣椒也不宜多吃。對於那些具有清熱解毒利濕作用的食物,如綠豆、豆芽、苦瓜等可以擇而食之。忌生、硬等難消化食物。避免暴飲暴食,做到少食多餐。還有不要劇烈的運動,以免引起複發。

肥胖症

人體的身高和體重之間有一定的比例。正常成人身高與體重的關係為:標準體重(公斤)=身長(厘米)-105(女性-100)。體重超過標準體重20%時,就稱為肥胖症。臨床見症有易疲乏無力、氣短、嗜睡,易發生心髒擴大、心力衰竭,或出現食欲亢進,容易饑餓,或閉經、陽痿、不育等性功能異常,易腰背痛、關節痛、怕熱、多汗等。中醫認為,肥胖的形成與先天稟賦、過食肥甘、疏於勞作、七情過度、脾胃虛衰、痰飲水濕等有關。

方法1 脊柱兩側、臀部、上腹部等

以補法輕刮的手法進行刮痧。先在脊柱兩側進行輕輕刮拭,要刮3行,接著再重點刮胸3至腰,以及兩側刮5行與異常發現部位,每個部位都要刮出痧痕為止。然後刮臀部、上腹部、下腹部、前後肋間區及四肢部位。此法有一定療效,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但治療期較長,待患者體重基本恢複正常後,可改為3日1次,還需調治數月,用以鞏固療效。配合藥物治療,效果佳。

方法2 腎俞、天樞、膻中穴等

以補、瀉兼施的手法進行刮痧治療。每日1次。

(1)刮拭背部腎俞穴;

(2)刮拭胸部膻中穴,可起到理氣化痰的作用;

(3)刮拭腹部中脘上下、臍周、天樞、關元,注意刮拭臍周時,刮拭範圍要小。有健脾除濕,蕩滯腸腑的功效;

(4)刮拭下肢內側三陰交穴,最後刮足三裏至豐隆穴,有健脾除濕、豐隆祛痰的功效。

溫馨提示

肥胖者應該控製含脂肪和糖分高的食品的攝入量,每日總熱量低於消耗量,多做體力勞動和體育鍛煉。要注意盡量避免吃生冷東西,多吃溫性食物和含有大量纖維的食品,保持高蛋白和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習慣,最好是吃會使人發汗的食物。多吃富含膠原蛋白和B族維生素的食物,少吃油膩和辛辣食物。

糖尿病

糖尿病屬中醫“消渴病”範疇,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新陳代謝病。臨床表現早期無症狀,發展到症狀期,可出現多飲、多食、多尿、疲乏、消瘦等症。嚴重時發生酮症酸中毒。中醫認為本病多因素體陰虛,五髒柔弱,外加飲食不節、情誌失調、房欲過度或過食香甜之物等因所致,從而火熱熾盛,消耗肺胃陰津,或陰虛火旺,上蒸肺胃,逐致腎虛,與肺燥、胃熱之病皆可發為消渴。

方法1 肺俞、中脘、脊柱兩側區等

用刮痧、點揉相結合手法治療。先刮拭脊柱兩側,即是從大椎至長強一段,輕刮3行,刮至出現泛紅為止;接著刮拭肺俞、腰骶椎及其兩側,輕刮5行,用中等力度刮拭,每個部位要刮至出現痧痕為止;然後點揉中脘穴;最後刮拭下腹部、腹股溝區、膝彎區,有病變部位。每日1次,一個療程為10次。必須堅持刮拭治療,才能見到顯著效果。

方法2 腎俞、三陰交、命門穴等

用刮痧法。先刮拭背部的大椎、肺俞、肝俞、脾俞、腎俞、命門穴;接著刮拭腹部的中脘、關元穴;然後刮痧上肢的曲池、太淵、魚際、合穀穴;最後刮拭下肢的足三裏、三陰交、內庭、太溪、太衝穴。用中等力度刮拭,刮至出現泛紅即可,不必強求出痧。每日1次,需長期堅持治療。

溫馨提示

控製每日攝入所有食物的總熱量,以達到或維持理想體重為宜,注意防止低血糖。合理安排各種營養物質食譜中的比例,糖尿病人可以適量吃水果、優質蛋白質、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多選擇粗糧、蔬菜等食物,利於血糖和血脂的下降及大便的通暢,少吃鹽。糖尿病患者應該堅持少量多餐,定時定量加餐,一天不少於三餐。應盡可能做全身運動,包括散步和慢跑等。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簡稱甲亢)是由於多種病因引起的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所致的一組常見內分泌疾病。表現為神經過敏,急躁,精神緊張,思想不集中;食欲亢進,多食善饑,體重減輕,乏力;甲狀腺腫大,突眼,目光有神,很少眨眼;心悸,心動過速,收縮壓增高,舒張壓降低,陽痿,閉經,肌肉無力或萎縮等。屬中醫“氣癭”範疇,多因肝鬱脾虛、肝鬱氣滯、脾虛聚濕生痰和痰氣交結,蘊結於頸項及上客於目所致。肝鬱化火,耗氣傷陰,或下灼腎陰,或橫逆犯脾而致。

方法1 風池、風門、內關穴等

采用刮痧、夾痧和點揉結合手法。

(1)先用刮痧法對風池、風門、腎俞及膀胱經(命門至腎俞)進行刮拭,直至出現痧痕為止;

(2)運用夾痧法於人迎穴;

(3)施用點揉法至天突、內關、神門、手三裏、太衝各穴,每穴點揉3~5分鍾,至有氣感為宜;

(4)再用刮痧法刮拭陰陵泉、三陰交兩穴。

此法多次采用有效。對於心率過快到達100/分以上者,應全日休息。出現甲亢危象,心動過速140~160/分以上、心律失常,伴高熱、煩躁、惡心、嘔吐的患者,要及時送到醫院進行緊急救治。建議患者保持好心情,以良好的心態配合治療。

方法2 天突、期門、足三裏穴等

用刮痧法。在刮痧操作中要持握刮痧板與皮膚成45度角,由上而下或由內而外的順序進行刮拭背部、頸部及下肢,以利濕通淋。對選擇的刮痧部位要反複刮拭,直至刮拭出痧痕為止。所掌握的手法力度要以患者感受舒適為宜。刮拭順序如下:

(1)刮拭背部的胸椎3~5區。

(2)刮拭胸腹部的氣舍、天突、期門穴。

(3)刮拭上肢部的間使、內關、神門、太淵、合穀穴。

(4)刮拭下肢部的足三裏穴。

溫馨提示

應避免吃海帶、紫菜、海魚等含碘食物,而且含碘的中藥如海藻、昆布等均要禁止食用。病人用鹽應食用無碘鹽。加碘鹽需經高溫熱炒後食用。與此同時,患者應該盡量少食辛辣食物,比如辣子、生蔥、生蒜。另外,禁忌濃茶、咖啡、煙酒等。最後,還應當保持心情平靜、防勞累。

自汗、盜汗

自汗、盜汗是指全身或局部(如手足、麵頰等)出汗過多。醒則汗出為自汗,睡則汗出為盜汗。中醫認為,本病是由於陰陽失調,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的病證。自汗主要屬氣虛不固或營衛不和;盜汗屬陰虛火旺或心脾兩虧的心液不藏。

方法1 肺俞、脾俞、氣海穴等

用刮痧法。用補法。刮拭時,手法力度要輕,但每個穴位都要刮至出現輕微痧痕為止。

(1)先刮拭背部的肺俞、脾俞、腎俞穴;

(2)刮拭腹部的氣海穴;

(3)刮拭上肢的間使、太淵、魚際穴;

(4)刮拭下肢的足三裏穴。

方法2 大椎、大杼、三陰交穴等

采用先瀉後補的刮痧手法。先用瀉法刮拭主穴,大椎、大杼、膏肓、神堂。每個穴位都要刮至出現痧痕為止。然後,再刮拭配穴,神闕、關元、氣海、三陰交、足三裏、百會。刮拭配穴時,要用補法。每日刮拭1次。

溫馨提示

應加強必要的體育鍛煉,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注意勞逸結合。陰虛、血熱及陰虛火旺的病人,應禁食辛辣動火食物,切勿飲酒,並多食一些育陰清熱的新鮮蔬菜等,以使汗腺的分泌功能在機體健康的基礎上得到恢複。在條件允許時,適當調節一下居住環境的溫度與濕度,如陰虛血熱者的居住環境就應稍偏涼一些等。患者的被褥、鋪板、睡衣等,應經常拆洗或涼曬,以保持幹燥,並應經常洗澡,以減少汗液對皮膚的刺激。

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堅硬,或排便間隔時間延長,或有便意而排便時艱澀難下等症狀。中醫認為,便秘雖然屬於大腸傳導失常,但與脾、胃、肝、腎等髒腑的功能失調有關。症狀有糞便幹結、量少,便時費力、困難、不暢。有時是想便,但又難以排出,造成整個人身心煩躁。常年便秘會使人食欲不振,麵色暗黃,無光澤,神疲氣怯,倦懶無力。

方法1 小腸俞、中、天樞穴等

用刮痧法。先刮拭背部的小腸俞、中穴;接著刮拭腹部的大橫、腹結、天樞、外陵穴;然後刮拭上肢的支溝穴;最後刮痧下肢的足三裏、上巨虛。每個穴位都要刮至出現痧痕為止。每日1次。

方法2 氣海俞、大腸俞、次穴等

用刮痧加灸法相結合,從三焦俞、氣海俞、大腸俞、小腸俞、次、天樞、大橫、腹結、中極、足三裏這些穴中每次選用4~5個穴位交替施治,也可全用。要采用補法刮拭,直至出現痧痕為止,刮後施用艾條各懸灸3~5分鍾。每日1次。長期用此法治療,效果很好。

溫馨提示

少吃脂肪和糖類,多吃水果和蔬菜,食物不要過於精細,更不能偏食,增加膳食中的纖維素含量,如五穀雜糧、蔬菜(蘿卜、韭菜、生蒜等)、水果(蘋果、紅棗、香蕉、梨等)。避免飲酒和食用刺激性食物。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搞好個人衛生。進行適當的體力活動,加強體育鍛煉,比如仰臥屈腿,深蹲起立,騎自行車等都能加強腹部的運動,孕婦應該積極的散步,做些輕度的家務來活動身體促進胃腸蠕動,每晚睡前,按摩腹部,糾正不規律排便時間的壞習慣,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尿失禁

尿失禁是指尿液不能自主地排出,或不能控製而致尿液滴瀝。中醫認為本病多因腎虛固攝失權所致。症狀表現為:尿急、尿液外溢、小便脹痛、膀胱區膨隆,當咳嗽、噴嚏、哭、笑等動作致腹內壓驟然增加時可造成尿液外溢。在臨床上並不少見,尤以老年人及病後體弱者為多,以白天為多見。

方法1 腎俞、委陽、三陰交穴等

刮痧、點穴加溫灸交叉施用療法,每日或隔日操作1次。

(1)先采用刮痧法,刮拭腎俞、膀胱俞穴5行;

(2)再刮委陽、陰陵泉、三陰交穴,以刮至出現輕微痧痕為適度;

(3)然後施用點揉法,手法宜輕,用補法點揉中極、關元穴各5分鍾或刮拭5行;

(4)再揉按商丘、太溪穴各5分鍾。視病情可在點揉後再用艾條溫和點灸中極、關元穴各50~100下。

方法2 長強、陰陵泉、足三裏穴等

刮痧、艾灸和拔罐交替療法。先刮拭脊柱兩側從大椎至長強輕刮3行,重點刮拭腰骶椎5行,然後刮拭下腹部3~5行。刮痧後用艾條灸中極、關元穴各3分鍾。再繼續刮拭下肢部的委陽、陰陵泉、三陰交和足三裏穴。手法力度適中,均要刮至出現痧痕為止,每日1次。

溫馨提示

克製水分攝取,尤其是睡前。避免酒精、咖啡因,少喝葡萄柚汁。保持排便通暢。排尿時盡量排光膀胱的尿液,然後站起來再坐下,微向前傾,再排一次。勿憋尿,訓練排尿習慣,先在短時間內固定去排尿,再慢慢延長,可有效改善尿失禁的問題。一有尿意,應馬上去排尿,最好在飯前、飯後及睡前,將尿液排盡。

尿道炎

男性急性尿道炎的主要症狀是出現尿道分泌物,初為黏液性,逐漸變為膿性,數量隨之增加;女性則分泌物較少。其他症狀有尿痛、尿頻和尿急,個別有血尿。恥骨上區及會陰部有鈍痛感。慢性尿道炎症狀不明顯,有的無症狀。本症屬於中醫學“淋證”的範疇。中醫認為該病主要由於下焦濕熱,熱結膀胱而成的。淋證初起時多因膀胱濕熱,其病位在膀胱;淋證日久,因濕熱傷陰,故致陰虛,其病位在腎。另外,淋證也與血淤有關。

方法1 脾俞、足三裏、陰陵泉穴等

刮痧法,采用瀉法,均取雙側,從左到右刮拭,先刮背部的脾俞、腎俞、膀胱俞;再刮關元,中極穴;然後刮足三裏、陰陵泉、三陰交。均以刮至出現痧痕為宜。刮拭手法要均勻,力度要稍重,每日1次。

方法2 腎俞、中極、三陰交穴等

直接刮痧療法,可祛濕熱,通淋利尿,活血化淤。選用正紅花油或刮痧活血劑操作。刮痧操作者持握刮痧板與皮膚呈45度角,由上而下或由內而外順序地刮拭背部的膀胱經,雙側腎俞至膀胱俞;刮拭腹部的任脈,關元至中極,胃經,雙側水道至歸來;刮拭下肢的脾經,雙側陰陵泉至三陰交,腎經,雙側複溜至太溪。刮痧時要對所選部位反複刮拭,直至出痧痕為止,手法力度以患者感受舒適為佳。

溫馨提示

在疾病的發作或緩解階段,每天大量飲水,亦有利於疾病的恢複,飲茶水或淡竹葉代茶飲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另外,還要注意陰部的清潔,勤洗澡,且不要用池浴或盆浴,要勤換內褲,在新婚、月經、妊娠和產褥期,尤應注意。女嬰要勤換尿布。尿路器械易把尿道遠端的細菌帶入膀胱和上尿路,尿路插管後易發生持續性菌尿,因此,應盡量避免使用。在必須使用時,要嚴格消毒。

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屬中醫的“痰”證、“濕阻”等病範疇,為“血中之痰濁”。外因為過食高粱肥甘、煙酒無度,積聚日久釀濕生痰。內因為脾失健運,腎氣虛弱,肝氣鬱滯,痰濕阻滯,血運不暢,氣滯血淤。高脂血症的辨證分型為四型,肝腎陰虛型、脾虛濕重型、氣陰兩虛型和氣滯血淤型。

方法1 大椎、長強、足三裏穴等

采用瀉法,力度適中的刮痧手法,先從大椎至長強,注意在脊柱兩側、胸椎3~12刮拭、然後刮肘關節至腕關節的手部內側區、小腿內側區、足背內側區和足三裏穴、膝彎區。均要刮至出現痧痕為止,每日或隔日1次。

方法2 肺俞、內關、曲池穴等

采用刮痧和指壓療法進行治療。用瀉法先刮拭背部肺俞、心俞、督俞、厥陰俞;再刮郤門、間使、內關、通裏、曲池;然後指壓合穀穴;再用中等手法刮拭足三裏、三陰交、太衝、公孫,以刮至出現痧痕為度。每日1次,若用藥配合治療,效果會更佳。

溫馨提示

肥胖者要控製飲食的攝入量,增加消耗,使體重逐漸恢複到標準體重。飲食要以低脂、低膽固醇的食物為宜,少食動物內髒及一些含膽醇高的食物。減少食入肥肉、黃油、雞蛋,增加家常食物,瘦肉、魚、人造黃油。多吃新鮮綠色蔬菜和水果及含碘豐富的食物(如海帶、紫菜等),與此同時還應該多吃含纖維素高的蔬菜(或芹菜、韭菜等),少吃鹽和糖。

暈車、暈船、暈機

有的人在乘坐車、船、飛機時所出現的一種病症。症狀為麵色蒼白、煩悶、眩暈、惡心、嘔吐,常伴頭痛、出冷汗等,多因其不規則的顛簸運動使身體震蕩或受氣味刺激所致。

方法1 印堂穴、脊柱兩側區

用挾痧法。操作時,施術者手指彎曲,用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節蘸水挾彈患者的印堂穴、頸部兩側和背部脊柱兩側旁的皮膚,把皮膚與肌肉揪起,然後瞬間用力向外滑動再鬆開,直到皮膚出現紫紅色痧斑為止。

方法2 印堂、天柱、液門穴等

用刮痧、點揉、挾痧相結合的手法。先刮百會、印堂;接著再點揉天柱、液門、厲兌,也可以刮拭這幾個穴位;最後用挾痧法挾頸部兩側。每個穴位都要刮至出現痧痕為止。

溫馨提示

要注意進食不可過多、過於油膩,否則難以消化會加重胃腸負擔。另外,可選擇食用一些好消化、熱量大的食品,如麵包、餅幹、蛋糕、瘦肉、動物肝髒、酸牛奶、綠葉蔬菜、蘋果、梨等。在乘坐汽車、火車、輪船長途旅行時,還應帶上適量的食品,以便途中及時食用,以供給人體消耗所需的能量。在上車、船、飛機前半小時可以服藥預防,比如服用一定量的乘暈寧或東莨菪。也可口含鮮生薑片或將少許清涼油塗於口罩外側後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