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
痛經是指婦女在經期及其前後出現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為婦科常見病和多發病。隨月經周期發生,嚴重者可伴惡心嘔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中醫認為痛經多因氣滯血淤、寒濕凝滯、氣血虛損等因所致。大多數在經前痛經的,多屬寒濕凝滯;在經期發生痛經的,多屬氣滯血淤;在經後腹痛的,多屬氣血虛損。
方法1 關元、三陰交、阿是穴等
采用刮痧法,配合拔罐和溫灸進行綜合治療。對實證患者采用中等力度刮痧,對虛證患者力度要較輕。
治療時,先刮拭主穴關元、三陰交、阿是穴,直至刮出痧痕為止。然後再根據病情加刮配穴,如屬氣滯引起的痛經,要配刮膈俞、肝俞;如是寒凝引起的痛經,要配刮神闕、照海,還可對神闕穴進行拔罐,對照海穴采用溫灸;對虛證痛經的患者,要配脾俞、氣海俞、腎俞進行刮拭。
以上各法要在月經前5天開始進行治療,療程為連續3個月經周期,視病情可適當延長,效果很好。
方法2 血海、中極、次穴等
為痛經患者進行刮痧時,要對不同的病症采用不同的手法。針對血淤患者:按順序要先刮背部膈俞穴至次穴,再刮腹部的中極穴,然後刮下肢的血海穴至地機穴;針對氣滯患者:要先刮背部的次穴,然後刮肋部期門穴,腹部中極穴,最後刮下肢地機和太衝兩穴,刮至出痧痕。以上都用瀉法。此法有清利濕熱,健脾除濕,調經止痛,調氣行血,疏肝解鬱,調理氣血之功效。
用補法治療虛證:刮拭順序依次為背部腎俞、命門,再刮拭腹部關元,然後刮下肢內側三陰交,最後刮下肢外側足三裏,每個穴位都刮至出痧痕。此法可溫腎祛寒,益氣壯陽,益氣血生化,療效很好。
溫馨提示
痛經是影響大多數女性生活和工作的病症之一,食療法也能起到較好的防治作用。進食應選擇易於消化吸收的食物,不宜吃得過飽,尤其應避免進食生冷、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蔥、生蒜、胡椒、烈性酒等。多喝熱的藥草茶或熱檸檬汁。在腹部放置熱敷墊、熱水袋保持腹部溫暖,也是緩解痛經的最好辦法。
閉經
閉經是由先天不足,體弱多病,腎氣不足,精虧血少等導致從未有過月經或月經周期建立後又停止。中醫稱經閉。大病、久病、產後失血,生殖器官發育不全、腫瘤、創傷,精神過度緊張或受刺激,肥胖等均可引起閉經。閉經可分為原發閉經和繼發閉經。閉經常見證型有腎虛精虧型,氣血虛弱型,氣滯血淤型和痰濕凝滯型。
方法1 脾俞、關元、氣海穴等
對氣血兩虛引起的閉經用補法。在刮拭時,要按順序依次刮拭背部的脾俞穴,然後刮關元、氣海兩穴,最後刮下肢部的三陰交和足三裏兩穴。這有益於補益元氣,養血通經;健脾養胃,益氣養血,治療氣血兩虛型很有效果。
對氣滯血淤引起的閉經用瀉法。按刮拭順序先刮背部的膈俞穴,再刮氣海、子宮,最後刮拭下肢部的血海、三陰交、行間等穴。此法能達到活血祛淤,疏肝理氣,調宮通絡之功效。
方法2 肝俞、脾俞、腎俞穴等
采用刮痧、點揉法交替治療。先刮肝俞、脾俞、腎俞、次第l組穴;再刮血海、陰陵泉、地機、三陰交、足三裏第2組穴;以上兩組穴位,都要刮至出現痧痕為宜。然後點揉關元、大赫第3組穴。每穴3~5分鍾。每日1次。
治療是應根據病症加刮配穴和針點刺。對氣血虛弱型的患者手法力度要輕,操作範圍較廣泛,加刮膈俞、氣海、關元;對氣滯血淤型的,要用中等手法力度,操作範圍也要較廣泛,加配刮拭膈俞穴,還要加配血海和太衝兩穴,這兩穴用針點刺而不刮拭;對痰濕阻滯型的,加配中極、豐隆、太衝、間使穴,而太衝、間使隻用針點刺不刮拭。注意在用針時要做好針和下針穴位的消毒,以防感染。
以上方法在臨床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為防止複發,經血複通後仍需堅持治療,以鞏固療效,繼續治療時間根據醫囑。如若能配合部分藥物,則療效更佳。
溫馨提示
很多功能性閉經是可以預防的,大多數繼發性閉經也是可以治愈的。隻要加強鍛煉身體,均膳食營養,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保持充足的睡眠,不斷提高健康水平,必要時經過適當的治療,月經自如潮漲潮落,如約而至。
帶下
帶下又稱帶下病,白帶異常。由衝任不固,帶脈失約,以致水濕濁液下注而致婦女陰道中流出黏膩液體的婦科常見病。以帶下量多,或色、質、氣味發生異常為主要表現,常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狀。帶下多由飲食不節、勞倦過度、憂思氣結損傷脾氣,或房室不節、年老久病損傷腎氣等引起。常見證型有脾虛濕盛型,腎虛寒濕型和濕熱濕毒型。
方法1 脾俞、氣海、太溪穴等
用刮痧法。先刮拭背部的脾俞、腎俞、八穴;接著刮拭腹部的歸來、氣海穴;最後刮拭下肢的足三裏、三陰交、太溪穴。每個穴位都刮至出現痧痕為止。每日1次。
方法2 氣海俞、次、中極穴等
采用刮痧、點揉法,再加點刺綜合治療。先刮拭氣海俞、次、地機、三陰交,每個穴位要刮至出現痧痕即可。再點揉大巨、關元、中極穴,每穴點揉3~5分鍾。
治療時應根據患者病情加刮配穴:心脾氣虛配刮足三裏、陰陵泉、公孫、內關、血海、脾俞,手法力度要輕,刮拭範圍宜較廣泛;濕熱下注配刮帶脈、陰陵泉、豐隆、血海、行間,采用中力度手法,操作範圍較廣泛,其中行間穴要用針點刺,而不做刮拭,所用針和下針穴處要進行消毒。以上方法若配合藥物治療,臨床效果更佳。
溫馨提示
為預防白帶異常的發生,女性應做到定期檢查,了解身體健康情況;少穿緊身褲,以棉質內褲為主;盡量不使用衛生護墊;適當的運動,增強體質等。女性頻繁地衝洗陰道,特別是用洗液,這樣會破壞陰道內的微生態平,應該避免經常使用洗液。另外,平時生活還應注意健康飲食,不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月經不調
月經不調,又稱月經失調。髒腑功能失常,氣血失調或氣血不足所引起的婦科常見病。表現為月經周期或出血量的異常,或月經前、經期時腹痛及全身症狀。常見症狀有經期提前、經期延遲、經期延長、月經先後不定期等,並常伴有唇色或麵色改變。現代醫學認為引起月經不調的原因有壓力過大,經期受寒,電磁波輻射,便秘等,另外,許多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月經不調。中醫認為本病主要是因為血熱迫血妄行、血寒、氣虛、血虛、氣滯、脾腎不足、素體受寒等原因所致。
方法1 肝俞、脾俞、氣海穴等
用直接刮痧法。刮拭前,先塗抹正紅花油或刮痧活血劑,刮拭時,先自上而下刮拭背部的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再按由內向外的順序刮拭腹部的氣海、關元、中極、子宮;最後刮拭下肢的血海、三陰交穴。刮拭力度以患者感受舒適為準。在各穴處施以輕柔手法,補瀉方式以平補平瀉為主,對選擇的刮痧部位反複刮拭。直至刮拭出痧痕為止。
在治療時應根據病情隨證加刮穴位。如對月經先期多,並伴有月經過多的,屬於血熱迫血妄行,應用瀉法刮拭胃俞、三陰交;對素體虛弱、經期勞累過度等原因導致脾腎不足的患者,用補法刮拭腎俞、關元;對長期憂思鬱怒,導致氣滯的,應用瀉法刮拭肝俞、三焦俞;對過食生冷,久坐、久臥濕地,感受寒冷的患者,用補法刮拭關元、腎俞;對血虛引起月經推遲的患者,用補法刮拭脾俞、關元、血海。本病一般應在經前2~3天開始治療,經行期間不宜對下腹部的穴位進行刮痧治療,至經後2~3天為1療程,每月治療1療程。
方法2 大椎、長強穴等
采用刮痧法。操作前,先用正紅花油或刮痧活血劑塗抹刮痧部位,操作時,將刮痧板與皮膚呈45度角,按順序先輕刮大椎至長強穴的脊柱兩側,刮拭3行,刮至出現潮紅即可,要重點刮拭腰骶椎及其兩側,手法力度要視患者病情而定,實證要采用瀉法,而虛證則應用補法刮拭5行,直至出現痧痕為宜。然後再刮拭下腹部、腹股溝區、膝彎區。
治療時間要在月經前5天開始,每日1次,到月經來即停治,需要連續治療3個月經周期。此法根據多年臨床經驗,如果配合外用藥物,效果更好。
溫馨提示
女性的月經不調現象是很常見的,時間長容易引發不孕。所以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要緩解精神壓力,可從事一些全身運動,如遊泳,跑步,每周進行1~2次,每次30分鍾。多食用一些有減壓作用的食物,如香蕉、卷心菜、土豆、蝦、巧克力、火腿、玉米、西紅柿等。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身體溫暖。
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中醫稱乳癖,由鬱怒傷肝、思慮傷脾、氣滯血淤、痰凝成核所致。多見於25~45歲的女性。以乳房周期性疼痛為特征,嚴重者經期前後均呈持續性疼痛。常伴有乳頭發癢、溢液及口苦脅脹、胸悶、厭食、月經紊亂等全身症狀。發病原因有婚育、膳食、生存外環境和遺傳因素等。乳腺增生可分為單純性乳腺增生症和囊性增生病等類型。
方法1 膻中、豐隆、解溪穴等
采用刮痧、點揉法治療。選用正紅花油或刮痧活血劑,先刮拭肩井、天宗、肝俞、期門、屋翳、膻中、豐隆、解溪等穴,直到刮出痧痕即可。然後點揉或刮拭行間、太溪、外關、大衝穴。此治療法每日1次。如果能配合藥物,內外同治,可加強臨床效果。
方法2 天宗、太溪、膻中穴等
采用瀉法。按照順序先取肩部的肩井和背部的天宗兩穴進行刮拭,然後刮拭胸部的膻中穴,再刮前臂的外關和下肢外側的豐隆、太溪,最後要重刮足背的行間、俠溪兩穴。可起到活血、通絡、止痛、理氣、化痰,以及滋腎陰、清虛熱和瀉肝火等功效。
溫馨提示
積極防治婦科疾病。保持心情舒暢,情緒穩定。情緒不穩會抑製卵巢的排卵功能,出現孕酮減少,使雌激素相對增高,導致乳腺增生。保持夫妻生活和睦、生活規律,能夠消除不利於乳腺健康的因素。適時婚育、哺乳,對乳腺是有利的;相反,30歲以上未婚、未育或哺乳少的女性則易罹患乳腺增生。避免使用含有雌激素的麵霜和藥物。有的婦女為了皮膚美容,長期使用含有雌激素的麵霜,久之可誘發乳腺增生。
妊娠嘔吐
妊娠嘔吐,古稱“惡阻”,由胃失和降,衝脈之氣上衝所至孕期病症。多見於初孕婦,常發生於婦女受孕後2~3個月期間。症狀為反複出現惡心、嘔吐、厭食或食入即吐,常伴有體重下降、脫水,及水、電解質代謝紊亂等。發生妊娠嘔吐的原因有孕婦情緒,體內激素分泌改變和家庭、社會環境因素等。
方法1 大椎、懸樞、腹部等
采用刮痧法,此法在操作時要注意手法力度不可過快、過猛、過重。刮拭先從患者大椎至懸樞的脊柱兩側開始,需刮拭3行,手法力度要輕,還應重點刮拭患者有異樣反應的部位;然後再刮拭上腹部、臍側區和膝眼下。每日1次,病愈即停止治療。
方法2 中脘、內關、公孫穴等
針對脾胃虛弱型的患者,要采用刮痧法的補法進行治療,此法可健脾和胃,止嘔,增強脾胃功能。刮痧時先從腹部的中脘穴開始,中脘為胃經的募穴,刮拭中脘可健脾和胃,降逆止嘔。然後刮拭前臂的內關穴,內關為八脈交會之穴,可治療胃、心之疾病。再刮足部的公孫穴,刮拭這個穴位有健脾和胃,降逆平衝之功。最後刮拭下肢外側的足三裏穴。
溫馨提示
妊娠嘔吐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每個孕婦都會發生。隻要解除思想顧慮,保持精神和心理平,可減輕妊娠反應的發生。飲食應根據孕婦的喜好,選擇喜歡吃的、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適當增加酸味和鹹味,可幫助開胃和止吐。要多吃些蔬菜和水果。采用少吃多餐的方法進食。另外,輕度妊娠反應,不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隻是不要過度勞累。重度妊娠反應,應該適當休息,以減少不必要的消耗,可減輕反應發生。
產後缺乳
產後缺乳是由產後氣血虛弱或肝氣鬱結等所致乳汁少或完全無乳。產後缺乳有虛實之分。虛者多為氣血虛弱,乳汁化源不足所致,以乳房柔軟無脹痛為特征。實者因肝氣鬱結或氣滯血凝,乳汁不行所致,以乳房脹硬或痛為特征,也可伴有發熱。缺乳原因有乳腺發育較差,產後出血過多或情緒欠佳等,感染、腹瀉、便溏等也可使乳汁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