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婦科常見疾病刮痧療法(2 / 3)

方法1 膻中、乳根、足三裏穴等

對氣血虧虛引起的產後缺乳,用補法。刮拭時,按順序要先取背部的脾俞穴進行刮拭;再刮胸部的膻中、乳根;然後刮前臂的少澤穴,最後刮拭下肢的足三裏穴。此治療方法可達到補益脾胃,化生氣血;疏通陽明經氣,調氣催乳之功效。

對肝氣鬱滯引起的產後缺乳,用瀉法。刮拭時,按順序先刮拭胸部的膻中、乳根兩穴,再刮脅部的期門穴,然後刮拭前臂的內關和手部的少澤兩穴,最後刮足背的太衝穴。此法可起到疏肝解鬱,理氣行滯,疏調肝氣的療效作用。

方法2 膻中、陰陵泉、三陰交穴等

用直接刮法。刮拭前,先塗抹正紅花油或刮痧活血劑,刮拭時,先刮背部的肝俞、脾俞、胃俞,接著刮拭腹部的膻中、乳根、中脘、關元,最後刮拭下肢的陰陵泉、三陰交、太溪、商丘。力度以患者感受舒適為準,對選擇的刮痧部位反複刮拭,直至刮拭出痧痕為止。在背俞穴處施以輕柔手法,以平補平瀉為主。並要注意隨證加配穴位,氣血虛弱引起的產後缺乳,加刮脾俞、元關、膻中穴;對肝鬱氣滯引起的產後缺乳,要用瀉法。

溫馨提示

早開乳,早期母乳有無及泌乳量多少,在很大程度上與哺乳開始的時間及泌乳反射建立的遲早有關。養成良好的哺乳習慣勤吸乳,建立良性的泌乳反射。按需哺乳,一側乳房吸空後再改為另側。每次哺乳盡量讓嬰兒吸空乳液,若乳兒未吸空,或哺乳後仍感乳脹者,應將剩餘的乳汁擠出或用吸奶器吸出。糾正不正確的哺乳方法。早治療,開始治療的時間越早則療效越好,一般在產後半個月內治療效果較好。延誤治療時間過長,乳腺上皮細胞萎縮,此時治療往往療效不佳。

另外,還要注意預防並發症:若產後缺乳屬因乳腺腺葉或小葉的導管堵塞或不良哺乳習慣(不按需哺乳、乳汁不吸空)致乳汁未能排空等所致者,可並發積乳囊腫。此外,若乳汁鬱積者,則易於繼發感染,由此並發急性乳腺炎。

產後腹痛

產後腹痛,古稱“兒枕痛”,病因有血虛或寒氣進入子宮等。產後腹痛可分為實證和虛證。表現為小腹部有明顯壓痛並可摸到硬塊,並常伴有胸腹脹滿等,為實證;腹痛喜熱,見熱後痛感減輕,並常伴有頭暈目眩、心悸、氣短等症狀,為虛證。

方法1 脊柱區、下腹正中線等

用刮痧法,刮拭手法為補法或平瀉法,在治療時,還應視患者病情配以溫灸或拔罐輔助治療。

刮拭前,先塗抹正紅花油或刮痧活血劑,刮拭時,將刮痧板與皮膚保持45度角,先從患者的大椎至尾椎脊柱兩側刮拭,輕刮3行,刮拭力度把握在出現潮紅為好。然後,重點刮拭腰骶椎及其兩側及壓痛點,刮拭5行至出現痧痕為止。最後刮拭下腹正中線及膝眼下部位。此治療需每日1次,病愈終止。如果是寒凝血淤引起的產後腹痛,刮痧後在肚臍和關元兩穴進行溫灸或拔罐治療,效果會更加明顯。

方法2 脾俞、氣海、太白穴等

對氣血兩虛引起的產後腹痛,用補法。此法能起到健脾養胃,補益元氣,疏通通絡,養血止痛,調理子宮功能的治療效果。

刮拭前,先塗抹正紅花油或刮痧活血劑,刮拭時,先刮拭背部的脾俞、胃俞,再刮腹部的氣海、關元、子宮諸穴;最後刮拭下肢的足三裏、太白穴。

溫馨提示

注意保暖防風,尤其要保護下腹部,忌用冷水洗浴。不可久站、蹲下、久坐。一種姿勢睡臥,這種持久體位容易造成盆腔淤血,因此應注意隨時改變體位,適當活動。應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各種精神刺激因素。加強食療,可選用生薑紅糖湯、醪糟蛋、當歸生薑羊肉湯、羊肉桂心湯。小腹脹痛,胸脅脹滿者,可多食氣柑、金橘餅、韭菜。忌食生冷瓜果、飲料。積極防治產後病,讓產婦能夠盡快恢複是保障女性健康的大事,不可輕視,不要忽視對女性精神和心理上的安慰,避免生產帶來的種種後遺症。

產後發熱

產後發熱為由外感、血虛、血淤、食滯、感染邪毒等因素引發產科病症。常發生於產褥期,尤以新產後為多見。表現為產婦分娩後持續發熱或突然高熱,常伴有惡露異常或小腹疼痛等症狀。產後發熱病因有分娩時失血耗氣,產時不潔感染邪毒,產婦元氣虛弱,產後血虛等。常見證型有感染邪毒型、外感風寒型、外感風熱型、血淤發熱型、血虛內熱型、食滯發熱型和邪在少陽型。

方法1 風池、列缺、三陰交穴等

刮痧法加針點刺療法。操作者分兩組取穴進行刮拭治療:先取一組的大椎、風池、腰陽關三穴進行刮拭,然後再取作為二組的曲池、列缺、合穀、三陰交諸穴進行刮拭。刮拭至出現痧痕為止,每日治療1次。

需要把握的是還要根據患者的不同病症加配穴刮拭治療:感染邪毒的患者要加刮關元、中極、維胞、陰陵泉等配穴,手法力度中等;風寒外感型配刮風門、血海,中等手法力度,刮拭後要加針點刺大椎穴;對淤血內停刮配穴中極、血海、膈俞、氣海,手法力度采用中等,再以針點刺行間穴;如果患者是陰虛不足型的,要用較輕的手法力度刮拭配穴關元、腎俞、太溪,刮拭範圍較廣泛。此法配合藥物,可取得更滿意療效,但對高熱、神昏等危重症狀不宜。

方法2 風門、中極、三陰交穴等

用刮痧法。刮拭前,先在被刮拭部位塗抹刮痧活血劑,刮拭時,先刮拭背部的風門、膈俞、腎俞;接著刮拭腹部的關元、中極穴;然後刮拭上肢部的曲池、列缺、合穀穴;最後刮拭下肢部的血海、陰陵泉、三陰交穴。每個部位都刮至出現痧痕為止。每日1次。

溫馨提示

一定要保證營養均,增強新媽媽的體質,在懷孕晚期應禁止房事,以防外邪入侵身體,影響健康。睡覺的時候要選擇側臥位,有利於惡露排出。分娩期間,要嚴格的進行無菌操作,盡量避免產道損傷和產後出血的情況,有損傷者應仔細的縫合。

產後大便難

產後大便難又稱“產後便秘”、“產後大便不通”。因腸道燥結、失於滋潤、傳導不利所致產後大便不暢、大便幹結,或數日不解,難以解出。患者一般飲食正常,並無腹痛、嘔吐等伴見症狀。主要原因有血虛津燥、氣虛失運、傷食腑結。產後大便難可分為血虛津燥、氣虛失運和傷食腑結三型。

方法1 脊柱兩側、腰骶區等

采用刮痧法。刮拭前,先塗抹正紅花油或刮痧活血劑,刮拭時,將刮痧板與皮膚保持45度角。先按順序先從大椎至尾椎的脊柱兩側進行刮拭,輕刮3行後。然後,重點刮拭腰骶部及其兩側,輕刮5行,直至出現痧痕為止;接著刮拭臍側區及下腹部;然後用誘導方式刮膝眼下。此療法需每日1次。治療過程中,患者還要配合經常按摩下腹部,這樣可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方法2 肺俞、中極、三陰交穴等

用刮痧法。刮拭前,先在被刮拭部位塗抹刮痧活血劑,刮拭時,將刮痧板與皮膚保持45度角,先刮拭背部的肺俞、腎俞、膀胱俞;接著刮拭腹部的中極、曲骨穴;最後刮拭下肢部的足三裏、三陰交穴。刮拭力度以患者感覺舒適為宜,每個穴位都刮至出現痧痕為止。每日1次。

溫馨提示

要防止本病發生,產後應盡早起床活動。產婦飲食不可過於精細,更不應偏食。少食辛辣煎炸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多飲水,以湯水飲食為宜。多飲水,也可用蜂蜜衝水飲服,保證充足的體液,以防便秘。產後多亡血傷津,身體較為虛弱,如有腑實便燥,對苦寒峻瀉之品,需慎用。一旦大便通暢,應立即停止,再辨證改用他藥。同時養成每日定時排便之習慣。

子宮脫垂

子宮脫垂為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移,甚至子宮全部脫出於陰道口外。在過勞、劇咳、排便用力等情況下,常可引起反複發作。症狀有腰骶部酸痛、陰道脫出腫物、泌尿道症狀、月經改變等。未產、多產或老年婦女均可發生,以多產婦女為多。發生子宮脫垂原因有分娩損傷、產後長時間下蹲,生殖器官支持組織發育不良、腹腔內壓力過大或絕經後盆底組織萎縮退化等。中醫學認為,產後或產育過多會耗損腎氣,使子宮弛鬆;或因脾胃虛弱,中氣下陷等原因所致。一般可分為氣虛型、腎虛型和濕熱型。

方法1 脾俞、腎俞、足三裏穴等

采用刮痧法。先刮拭脾俞、腎俞、胞維、足三裏等主穴,每個穴位要刮至出現痧痕為止。再根據患者病情加刮配穴,對中氣不足引起的子宮脫垂,應加刮百會、氣海、關元。刮拭操作時,手法力度要輕,操作範圍較廣泛;對腎氣不足引起的子宮脫垂,配刮關元、大赫、照海。刮拭手法力度宜中等,操作範圍較小。此法每日需治療1次,10次為1療程。

方法2 百會、大椎、腎俞穴等

用直接刮法。刮拭前,先塗抹正紅花油或刮痧活血劑,刮拭操作時,將刮痧板與皮膚保持45度角,先刮拭頭部的百會、頸部的大椎,然後由上而下刮拭腎俞、八穴,在刮拭腎俞時,手法應輕柔,以平補平瀉為主。接著按由內而外順序刮拭腹部的膻中、中脘、氣海、子宮。最後刮拭下肢的陰陵泉、三陰交。對選擇的刮痧部位反複刮拭,直至刮拭出痧痕為止。並注意隨證選用補瀉手法,對氣虛引起的子宮脫垂患者,在刮拭膻中、氣海穴時,用補法;對腎虛的患者,刮拭腎俞穴時,也要用補法;對濕熱的患者,刮拭三陰交、八時,用瀉法。10次為一個療程。

溫馨提示

分娩時,產婦一定要做到不過早和不過度用力;分娩後,應充分休息,分娩後1個月內應避免增加腹壓的活動,避免過早和過度操持家務與體力勞動;經常改變臥姿;注意營養;體質虛弱的更要注意調理;堅持做提肛鍛煉,方法是做忍大便的動作,繼而緩慢放鬆,如此一緊一鬆連續地做,每天2~3次,每次3~10分鍾;產後檢查時,如果發現子宮複位不佳,要遵醫囑糾正。至於患有慢性咳嗽及習慣性便秘的婦女,應積極治療,並應注意產時和產褥期衛生。

絕經期綜合征

絕經期綜合征是指婦女絕經前後由於性激素波動或減少所導致的一係列軀體及精神心理症狀。引起絕經期綜合征的原因有自然絕經和人工絕經,其中人工絕經更易發生絕經綜合征。本病在中醫學屬“斷經前後諸症”等病證範疇。由腎陰不足,陽失潛藏,腎陽虛衰,經脈失養所致。

方法1 大杼、膏肓、太陽穴等

采用刮痧法治療。刮拭前,先塗抹正紅花油或刮痧活血劑,操作時,將刮痧板與皮膚保持45度角。按順序先刮拭大椎、大杼、膏肓、神堂,用瀉法,反複刮拭直至刮出痧痕為止;然後再刮拭配穴,神門、內關、三陰交、足三裏、百會、風池、膽俞、腎俞、太陽穴,用補法,刮至出現痧痕為止。每日1次。

方法2 百會、太衝、風池穴等

用直接刮痧法。刮拭前,先塗抹正紅花油或刮痧活血劑,刮拭時,要由上而下或由內而外順序刮拭頭部、背部、腹部及下肢。先刮拭頭部的百會、太陽、風池、風府,然後刮拭背部的大椎、天宗、脾俞、腎俞,接著刮拭腹部的關元、氣海兩穴,最後刮拭下肢的太衝、三陰交。注意隨證選用刮拭手法,對肝腎陰虛的患者,刮腎俞時,要用補法,刮太衝穴時用瀉法;脾腎陽虛的患者,刮脾俞、腎俞均用補法。8次為1療程,治療時間根據疾病的緩急,病程長短而決定。

溫馨提示

飲食應以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為主,盡量不吃或少吃高糖、高脂肪和過鹹的食物。進食要有規律,不可過饑過飽。要盡量避免一切精神刺激,保持精神愉快,心境安靜,維持心理平。同時,要注意培養自己樂觀豁達的性格,做到“少思寡欲”,不計較個人得失。要注意生活規律化,合理安排工作、休息、睡眠和運動。一般每天要保證8小時的睡眠,如發生失眠,應立即采取措施加以糾正。

崩漏

崩漏是由情誌抑鬱、操勞過度、產後或流產後起居飲食不慎、房事不節等引起衝任二脈功能失調所致婦女非周期性子宮出血。西醫的功能性子宮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腫瘤等疾病出現的陰道出血都屬於崩漏。以陰道大量出血或持續下血、淋漓不斷為主要表現。多見於青春期和更年期婦女。崩漏可分為陰虛血熱型,肝鬱血熱型,脾虛氣陷型,血淤阻滯型和腎虛不固型。

方法1 尾椎、大椎、小腹區等

采用捏痧、叩打,再加拔火罐法進行綜合治療。操作時,施術者雙手對握,呈豎拳樣,直接叩打腰骶部,要扣打10分鍾左右,到患者覺得腹部有舒適感為止。然後開始捏痧,從尾椎至大椎穴,來回捏20分鍾;再平推小腹,平推力度要達到患者腹部有熱流感為合適。最後,在關元穴拔火罐,大約10分鍾。這一係列治療需每日1次,直到患者病好為止。此法常在臨床上運用,療效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