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2 腎俞、關元、三陰交穴等
采用補法。刮拭前,先塗抹正紅花油或刮痧活血劑,刮拭時,將刮痧板與皮膚呈45度角,按順序先取腎俞、關元、三陰交、脾俞、足三裏進行刮拭,再刮下肢內側的三陰交穴,最後刮下肢外側的足三裏穴,直到刮至出現痧痕為止。這對於補脾腎、固衝任、補中氣、補下元,固子宮,有很好的作用,是治療腎氣虧虛型引起的崩漏的一種好方法。
溫馨提示
注意身體保健。要增加營養,多吃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以及蔬菜和水果。在生活上勞逸結合,不參加重體力勞動和劇烈運動,睡眠要充足,精神愉快,不要在思想上產生不必要的壓力。這對宮血崩漏的防治很有效。另外,一般青春期功能性子宮出血,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合理治療,可以很快痊愈。對於有排卵性功能性子宮出血,在排卵前期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可望調節月經周期。
乳腺炎
乳腺炎是指乳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是產褥期常見病,常引起產後發熱。常見於哺乳婦女,尤其是初產婦。哺乳期任何時間均可發生,而哺乳開始時最常見。病因為乳汁淤積,細菌侵入乳頭。乳腺炎可分為急性單純性乳腺炎和急性化膿性乳腺炎。急性單純乳腺炎初期症狀為乳房脹痛,局部皮溫高,出現邊界不清的硬結,有觸痛。急性化膿性乳腺炎可見局部皮膚紅、腫、熱、痛,並常伴寒戰、高熱、頭痛、無力、脈搏快等全身虛狀。
方法1 肝俞、行間、膻中穴等
采用瀉法。刮拭前,先塗抹正紅花油或刮痧活血劑,刮拭時,將刮痧板與皮膚保持45度角。按順序先刮患者背部的穴肝俞、脾俞和胃俞。接著刮胸部的膻中和乳根穴,以及脅部的期門穴。接著再刮拭中脘、天樞兩穴,刮完這兩個穴位後,再刮上肢的曲池穴。最後刮下肢部的足三裏、行間等穴。所刮穴處掌握在刮至出現痧痕為宜。每日1次。
方法2 乳根、膻中、少澤穴等
采用瀉法。刮拭前,先塗抹正紅花油或刮痧活血劑,並將刮痧板與皮膚保持45度角進行刮拭。先取患者肩背部的肩井、天宗兩穴進行刮拭。然後刮胸腹部的膺窗、乳根、天突、膻中、中脘諸穴,膺窗、乳根、肩井、天突、膻中為局部取穴,有活血通絡的作用。最後刮拭少澤、足三裏、太衝、行間穴。少澤穴為治療乳腺疾病的要穴,有通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合穀穴能清熱消腫;中脘、足三裏、行間可以起到健脾疏肝,解鬱消腫的功效。
溫馨提示
乳腺炎是產婦常見的疾病,預防在於加強產前產後乳房衛生,妊娠期經常用溫水肥皂擦洗乳頭,有乳頭內陷者及早糾正;哺乳時一定要將乳汁吸空、排出,避免乳汁淤積;防止乳頭損傷,有損傷時要及時治療;不要給孩子養成含乳頭睡覺的習慣。
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是由盆腔淤血、卵巢功能損害及輸卵管粘連阻塞所致女性內生殖器及其周圍結締組織、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主要臨床表現為月經紊亂、白帶增多、腰腹疼痛或不孕等。病程時間較長,有時可伴有低熱、易疲勞、神經衰弱等症狀,常在勞累、性交、月經前後加劇。本病在中醫學屬“帶下病”等病證範疇。多為情誌不暢,勞倦內傷及外感邪毒,使氣血淤滯。濕熱壅積而致。
方法1 腎俞、次、中極穴等
采用刮痧、點揉法進行治療,第一步依順序先刮拭患者的腎俞、次、帶脈、血海、陰陵泉、足三裏、複溜、行間諸穴,刮拭至出現痧痕即可。第二步進行穴位點揉,對氣海、歸來、中極三穴點揉,每穴需點揉3~5分鍾,點至患者有得氣感為宜。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方法2 八、歸來、三陰交穴等
用直接刮法。刮拭前,先在被刮拭部位塗抹刮痧活血劑,由上而下或由內而外順序刮拭背部、腹部及下肢。先刮拭背部的腎俞、八;接著刮拭腹部的子宮、歸來、中極;最後刮拭下肢的足三裏、三陰交。刮拭力度以患者感受舒適為準,對刮痧部位反複刮拭,直至刮拭出痧痕為止。在背俞穴處施以輕柔手法,以平補平瀉為主,其中子宮和八穴要重刺激。
刮拭時應注意隨證應用補瀉手法。對氣滯血淤型患者,刮拭足三裏、三陰交時用瀉法;對脾虛肝鬱型患者,三陰交用瀉法,腎俞用補法;濕熱與淤二者兼具的患者,三陰交、八醪用瀉法;對腎陽虛患者,刮拭腎俞、足三裏用補法。
溫馨提示
平時要注意經期衛生,在經期禁止性生活;流產後半月內禁止盆浴,1個月內禁止性生活。調適情誌,穩定情緒,解除思想顧慮,增強治療信心。起居有常,注意勞逸結合,不過度疲勞。要解除思想顧慮,保持心情舒暢,增強治療信心。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和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卵巢炎
卵巢炎為病原體侵入輸卵管後蔓延至卵巢或子宮炎症引起卵巢發炎。病因有機體防禦機製遭到病原體破壞或抵抗力下降。卵巢炎可分為急性卵巢炎和慢性卵巢炎,急性可有發熱、腹痛、腰骶部疼痛、肛門墜脹感等症狀;慢性有腰骶部不適酸痛、肛門墜脹感、全身疲乏無力等症狀。
方法 大椎、阿是穴、天樞穴等
采用刮痧法加針點刺進行治療。施術者操作時,要用瀉法先取患者的大椎和阿是穴刮拭,直至出現痧痕為止。然後在淤點上以針點刺放血各2滴,所用針和下針的皮膚區域要做好消毒,以防感染。接著再繼續刮拭天樞、帶脈、三陰交3穴。此治療要堅持每日l次,視病情好轉情況來決定是否終止治療。
人工流產綜合征
在妊娠24周以內,用人工的方法終止妊娠後,少數患者在手術後出現的或多或少的症狀。一般常見並發症有惡露淋漓不盡、血崩、人流術後閉經、術後腹痛、術後繼發不孕、術後身痛等症。中醫認為,這主要是因為氣血失調,衝任虛損,或淤血內阻;或淤血阻滯,胞脈閉塞;或肝鬱氣滯等因素所致。
方法 膈俞、關元、三陰交穴等
采用刮痧法,操作前,先塗抹正紅花油或刮痧活血劑,操作時,用麵刮法先刮膈俞、脾俞;再刮中極、關元、三陰交。每個穴位均要刮至出現痧痕為止。並注意根據患者病情加刮配穴:如果是氣血兩虛的患者,配刮氣海、足三裏兩穴;對氣滯血淤患者配刮氣海、石門、維脈、地機等穴。對以上兩種症狀的患者,在刮拭時均采用較輕的手法力度,操作範圍較廣泛。對濕熱夾淤的病患要配刮氣衝、血海、中都三穴,刮拭時,用中等手法力度,操作麵積也較廣泛。
需每日1次治療。在治療期間,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要保持使用消毒會陰墊,禁性生活。要用淋浴沐浴,切忌用盆浴。
溫馨提示
術後陰道流血超過1周以上,甚至伴有下腹痛、發熱、白帶混濁有臭味等異常表現,就應及時到醫院複查診治。要特別注意保持外陰部的清潔衛生,所用的衛生用品要勤洗勤換,術後半月內不要坐浴。術後1月內嚴禁房事。術後應臥床休息2~3天,半月內不要從事重體力勞動,並且要避免受寒。注意增加營養,增強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促進受損器官的早日修複。人流術後,應多吃些魚類、肉類、蛋類、豆類製品等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和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菜,以加快身體的康複。
女性不孕症
女性不孕症指未采取避孕措施正常同居一年而未妊娠者。常伴有月經失調、痛經、帶下異常、盆腔炎症、內分泌失調等症狀。不孕症可分為原發不孕和繼發不孕,或絕對不孕和相對不孕。女方不孕因素包括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紊亂致無排卵,輸卵管阻塞影響等。
方法1 脾俞、氣穴、太衝穴等
采用刮痧法中加點刺。選用正紅花油或刮痧活性劑,施術者握刮痧板呈45度角,依主穴順序刮拭脾俞、腎俞、三陰交穴,至出現痧痕即可。然後根據病情加刮配穴,對腎精虛損型患者,配刮關元、氣穴、子宮、足三裏穴;對肝鬱氣滯型患者,加刮中極、四滿、太衝穴,刮拭時手法力度要輕,操作範圍小。其中太衝穴刮拭後還要加針點刺,所用針要進行常規消毒,對點刺穴位也要消毒;對痰濕阻滯型患者,配刮中極、氣衝、豐隆、陰陵泉,手法力度均為中等,操作範圍也有局限。以上療法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方法2 肝俞、四滿、子宮穴等
用刮痧法。先在被刮拭部位塗抹刮痧活血劑,刮拭時將刮痧板與皮膚保持45度角,先刮拭背部的肝俞、脾俞、腎俞;接著刮拭腹部的四滿、中極、歸來、子宮穴;最後刮拭下肢部的陽陵泉、足三裏、三陰交、然穀穴。每個穴位都要刮至出現痧痕為宜。每日1次。
溫馨提示
應注意外陰衛生及個人清潔衛生;注意防止來自潔具及衛生間內的感染。在過性生活時,應注意自己及性夥伴的個人衛生。行房事前,需清洗男女雙方的外生殖器,防止病菌的順利入侵。女性當陰道有出血症狀時,應自我克製禁止性生活。應注意自身的營養保健,加強月經期、人工流產後、分娩後的營養;增強自身體質,增加抵抗力、免疫力,減少患病的機會。一旦患有附件疾病,應盡快控製病情,防止轉為慢性。
外陰瘙癢
外陰瘙癢是外陰各種不同病變所引起的一種症狀,也可發生於外陰完全正常者。無原因的外陰瘙癢一般發生在生育年齡或絕經後婦女。常陣發性發作,一般夜間加劇。好發於陰蒂、小陰唇,長期搔抓可出現抓痕、血痂或繼發毛囊炎。病因有特殊感染、慢性外陰營養不良、局部過敏、不良衛生習慣或其他皮膚病變、擦傷等,糖尿病、黃疸或精神性因素也可引起外陰瘙癢。本病屬中醫“陰癢”,多因濕熱下注,或肝腎陰虛,血虛生風所致,或因肝熱脾濕所致。
方法1 中極、陰廉、三陰交穴等
用刮痧法。刮拭前,在被刮拭部位塗抹刮痧活血劑,刮拭時,先刮腹部的中極穴;接著刮下肢的陰廉、三陰交、太衝穴。均用瀉法。每個部位要刮至出現痧痕為止。每日刮拭1次。
方法2 肝俞、三陰交、期門穴等
用刮痧法。先刮拭肝俞、支溝、腎俞、三陰交穴,每個部位要刮至出現痧痕為止。然後隨證加刮配穴,對肝腎陰虛的患者,加刮中極、血海穴,刮拭時,手法力度要輕,刮拭範圍要廣;對肝經濕熱的患者,加刮曲泉、陰廉、曲骨、太衝、期門穴。刮拭時,手法力度中等,刮拭範圍要廣泛,在太衝穴用點刺法。以上療法每日1次。
溫馨提示
注意經期衛生,行經期間勤換月經墊。內褲須寬鬆、透氣,並以棉製品為宜。忌酒及辛辣食物,不吃海鮮等極易引起過敏的食物。保持外陰清潔幹爽,不用熱水燙洗,不用肥皂擦洗。不要亂用、濫用藥物,忌抓搔及局部摩擦。如果局部有破損、感染,可用1:5000高錳酸鉀液(在溫開水內加入微量高錳酸鉀粉末,使呈淡紅色即可,不可過濃)浸洗,每日2次,每次20~30分鍾。
外陰白斑
外陰白斑又稱女陰白斑,因肝經濕熱下注侵漬外陰,或血虛肝旺、肝腎陰虛、腎陽虛衰等精血不能潤養外陰所致。可發生於女性任何年齡,以50歲前後的更年期居多。病程長短不一,長者可達數十年。好發於陰蒂、小陰唇和大陰唇內側溝間。症狀有陰部瘙癢,皮膚幹燥,肥厚變白,失去彈性,甚至萎縮破潰,有疼痛及燒灼感。可能與全身性因素有關,例如糖尿病、內分泌紊亂。
方法1 肝俞、曲骨、三陰交穴等
用刮痧法。先刮拭背部的肝俞、脾俞、八穴;接著刮拭腹部的中極、曲骨;最後刮拭三陰交穴。用瀉法。每個穴位都要刮至出現痧痕為止。隔日1次。
方法2 下、曲骨、照海穴等
用刮痧法。刮拭前,先在被刮拭部位塗抹刮痧活血劑,刮拭時將刮痧板與皮膚保持45度角,先刮拭腰骶部的下穴;接著刮拭腹部的中極、曲骨穴;最後刮拭下肢的曲泉、陰陵泉、三陰交、照海穴。用瀉法。每個穴位都刮至出現痧痕為止。每日1次。
溫馨提示
外陰及陰道的炎症要及時治療,杜絕產生病變的外在因素。不要使自己過於勞累,保證睡眠,調整情緒,增強免疫力。如不幸患上外陰白斑,要及時到正規專科醫院治療,防止疾病發展到嚴重的程度,轉變成癌症,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