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鱗病
魚鱗病又稱蛇皮病,是一種遺傳角化異常障礙性皮膚病。症狀為皮膚幹燥、粗糙狀如魚鱗,有灰褐色鱗屑或深重魚鱗斑紋,起白皮等。影響人體外形美觀,嚴重者會出現皮膚裂口、出血等,好治但易複發。遺傳、化學、內分泌、精神因素和感染等都可以引發魚鱗病。常發生於四肢,重者遍及全身,常無自覺症狀。寒冷幹燥季節病情加重,溫暖潮濕季節可緩解。
方法1 腎俞、脾俞、膈俞穴等
用刮痧法。先刮拭腎俞、脾俞、膈俞穴;接著刮拭血海、三陰交。均刮至出現痧痕為止。然後,隨證加刮配穴,淤血阻滯型的魚鱗病,要加刮內關、豐隆、行間;血虛風燥型,配刮風池、絕骨。刮拭配穴時,手法力度中等,操作範圍較廣泛。刮拭治療期間,若配合部分藥物和藥浴療法,則療效顯著。
方法2 曲池、足三裏、三陰交穴等
用刮痧法。先刮拭脾俞、腎俞穴;接著刮拭腹部的中脘、關元穴,然後刮上肢部的曲池穴,最後刮下肢部的足三裏、三陰交穴。用平補平瀉法,手法力度中等,操作範圍較廣泛。刮至出現痧痕為度。每日或隔日1次。
溫馨提示
患者可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胡蘿卜、白薯、魚肝油、綠葉菜及豬肝等。保持心情舒暢,注意勞逸結合,不要過分緊張、急躁,生活中盡量少接觸香皂、染發劑等刺激性物品,少吃海鮮、牛羊肉等刺激性和能導致皮膚過敏的食物,冬季洗澡不宜過勤,應注意保暖。多吃穀類、蔬菜、水果等纖維質食物可預防魚鱗病,多吃魚類、深色蔬菜可增強免疫力。
硬皮病
硬皮病又稱係統性硬化症,屬於中醫“皮痹”、“肌痹”範疇。以局限性或彌漫性皮膚增厚和纖維化為特征,並累及心、肺、腎、消化道等內髒器官的結締組織病。各年齡均可發病,20~50歲為發病高峰,女性發病率約為男性的3~4倍。依據皮膚病變程度及病變累及部位,可分為局限性和係統性兩型。硬皮病病因複雜,可能與遺傳、感染、免疫調節失常、結締組織代謝及血管異常有關。局限型無內髒損害,係統型可伴多髒器損害,病程長。
方法1 大椎、肘彎區、膝彎區等
采用刮痧加叩刺法治療。先從大椎穴至尾椎的脊柱兩側進行刮拭,力度要輕,刮5行,刮至出現痧痕止,用補法;接著刮拭患者的肘彎區、膝彎區各3行,可適當延長刮拭這兩個區域,然後加用梅花針延患者病變部位的外圍正常皮膚處,向裏麵的患部進行反複叩刺,叩刺力度掌握在患者有灼熱感或微出血為止,所用針具和下針皮區要進行常規消毒。
此療法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如果對症用一些中藥進行內外配合治療,會達到更好的效果。長期治療會有很好效果。
方法2 曲池、足三裏、三陰交穴等
用刮痧法。先刮拭夾脊穴;接著刮拭曲池、足三裏、三陰交。每個刮拭部位要反複刮,均刮至出現痧痕為止。然後,隨證加刮配穴,久痹傷及肺時,加刮風門、肺俞、膻中、孔最、豐隆;血淤經脈型,加刮肩、外關、合穀、陰陵泉、足三裏;胸陽痹阻型,要加刮心俞、督俞、厥陰俞、膈俞、內關、神門;腎陽不足配腎俞、命門;外感風濕型,加刮合穀、血海、陽陵泉;寒邪外襲型,加刮合穀、太衝;脾胃虛弱型,加刮脾俞、胃俞。刮拭配穴時,用平補平瀉法,刮至出現痧痕為度。隔日1次。
溫馨提示
硬皮病患者需要嚴格控製飲食。以高蛋白、高維生素流質飲食為主,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患者應注意個人衛生,預防皮膚感染。保持心情舒暢,防止勞累,預防呼吸道感染。
扁平疣
扁平疣是由風毒之邪相遇,搏於肌膚,阻於肺經所致一種皮膚贅生物。皮疹正常膚色或淡褐色突起於皮膚表麵的扁平丘疹,如米粒大小,質硬,散在或密集分布,一般無自覺症狀或僅有微癢。好發於麵部、手背部等暴露部位。常發於兒童和青年,以女性居多。扁平疣病程慢,一般需要2~3個月。發病時間越長,扁平疣越容易形成嚴重的色素沉著,且容易誘發其他嚴重後果。極其容易傳染,主要通過直接接觸傳染,也可通過針、刷子、毛巾等汙染物間接傳染。
方法1 風池、曲池、足三裏穴等
用直接刮痧法。先按順序依次刮拭背部的風池、脾俞兩穴;接著刮拭上肢的曲池和魚際穴;最後刮下肢足三裏、三陰交、中封、內庭諸穴。補瀉方法用平補平瀉法。可達到祛風清熱,健脾益胃,疏風解鬱,舒肝養血之功效。
方法2 大椎、大杼、曲池穴等
采用刮痧加點揉法進行治療。刮拭手法要用瀉法。先取患者背腰部的大椎、大杼、肺俞、膏肓、神堂諸穴進行刮拭;然後刮上肢的曲池、合穀穴,這兩穴位要重刮;最後再刮下肢的血海、內庭、俠溪穴,這幾個穴位也要重刮。每個穴位都要刮出痧痕為止。
如果患者麵部多發扁平疣,還應點揉麵部的太陽、陽白兩穴,每穴點揉30次;對疣體紅且瘙癢的患者,還要重刮上肢的魚際穴和下肢風市穴,直至出現痧痕為止。隔日或3日1次,5~7次為1個療程。
溫馨提示
保持心情愉快,加強身體鍛煉。遠離輻射,不要使用激素類藥物以免造成泛發。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補充多種維生素。忌煙酒、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宜搔抓或摳剝疣體,也不宜過度搓洗以免造成自身接種。注意個人衛生,忌與他人共用清潔用具。局部病變部位不宜用手過度搔抓,以免造成繼發性感染及病毒傳播。
銀屑病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中醫古稱為“白”。出現大小不等的丘疹、紅斑,表麵覆蓋銀白色鱗屑,邊界清楚。好發於頭皮、四肢外側及背部,男性多於女性。春冬季節容易複發或加重,夏秋季多緩解。個人自覺症狀不同,有的劇癢,有的幾乎不癢。病因有遺傳、感染、代謝障礙、免疫功能紊亂、精神因素等。銀屑病可分為尋常型銀屑病、紅皮病型銀屑病、膿皰性銀屑病、關節病性銀屑病等。
方法1 肺俞、曲池、血海穴等
采用直接刮法。刮拭前,塗抹正紅花油或刮痧活血劑,操作時,將刮痧板與皮膚保持45度角進行刮拭。先由上自下刮拭背部的肺俞、膈俞、腎俞;再由內而外刮拭上肢的曲池、外關、神門諸穴;最後刮拭下肢的足三裏、血海、陰陵泉、三陰交等穴。治療時,注意隨證選用補瀉手法,如患者屬血虛風燥引起的銀屑病,要用補法刮拭膈俞、血海、三陰交等穴;如患者是風濕化熱型,要用瀉法刮拭曲池、三陰交兩穴。
刮拭手法力度以患者感到舒適為宜,對所刮部位要反複刮拭,直到出現痧痕為止。按以上方式刮拭,可達活血祛風的效果。治療時間要視患者病情的輕重和患病時間長短而定,10次為1療程。
方法2 大椎、肩、陶道穴等
都采用刮痧法。對血熱引起的銀屑病,先刮拭大椎、陶道兩穴,然後刮拭陽溪穴,再刮肩部肩、血海、陰陵泉。用瀉法。每個穴位都要刮至出痧痕止。此法有清熱解表,疏通經絡,清熱潤膚,健脾利濕。
對血燥病患,先刮拭肝俞、腎俞兩穴,然後刮曲池穴;最後再刮拭血海、足三裏、三陰交諸穴。用補法。每個穴位都要刮至出現痧痕為止。此法能達到清瀉血虛引起的燥熱,補益腎精,健脾益氣,補血潤燥。
溫馨提示
銀屑病可因病毒、細菌感染,及扁桃體炎、咽炎等導致複發,患者應注意衛生和天氣變化。應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新鮮水果、蔬菜,如白菜、胡蘿卜、茄子、土豆、苦瓜、黃瓜等。忌酒、海鮮及辛辣食物,防止皮膚感染,防止精神過度緊張,注意勞逸結合,居住條件應幹爽、通風,防止搔抓和強力刺激。
毛囊炎
毛囊炎是由濕熱內蘊、外受熱邪,素體虛弱、外感熱毒或皮膚不潔、遭風毒侵襲所致毛囊炎症。多見於成年人。職業中接觸礦物油、瀝青、煤焦油,及傷口包封治療等均能引起毛囊炎。抵抗力低下,服用免疫抑製劑或糖尿病患者也易患毛囊炎。好發於頭部、項部、臀部、肛周或身體其他部位,且有複發傾向,常多處發生,性質頑固,遷延難愈。毛發的牽拉、摩擦、搔抓引起的損傷,皮膚的浸漬,局部密封包紮及應用皮質激素等是引起毛囊炎的原因。
方法 完骨、大椎、陶道穴等
用刮痧法。操作者先取患者的完骨、風池、大椎、天柱、陶道各穴進行刮拭,再刮曲池穴。手法力度以刮出痧痕為宜。補瀉手法用平補平瀉法,可達到清熱解毒,清熱祛風,解毒涼血的治療效果。
溫馨提示
患者要避免物理性刺激,飲食上忌酒等刺激性食物,反複發作者平時應少吃油膩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增加維生素攝入,多喝白開水,保持大便暢通。同時注意個人清潔衛生,加強體育鍛煉,增強抗病能力。生活規律,注意休息,每天保證一定的睡眠時間。放鬆心情,減少壓力。頭部毛囊炎,洗頭也不要過勤,洗頭時不要用力搔抓。毛囊炎早期可熱敷,同時配以局部用藥。如損害麵積大、症狀明顯,或有發熱時,可考慮選用口服抗生素。
斑禿
俗稱“鬼剃頭”,是一種驟然發生的局限性斑片狀的脫發性毛發病。其病變處頭皮正常,無炎症及自覺症狀。本病病程經過緩慢,可自行緩解和複發。現代醫學認為,該病與免疫力失調、壓力突然加大有一定關係。中醫認為,本病與氣血雙虛,肝腎不足,血淤毛竅有關。
方法1 大杼、外關、神堂穴等
用刮痧法。操作中要選擇瀉法和補法相結合的手法進行刮拭。按順序刮拭患者背部的大椎、大杼、肩井、膏肓、神堂各穴,用瀉法,每穴刮拭25~30次;再用補法刮拭上肢的外關穴和下肢的陽陵泉兩穴,每穴各刮30次;最後刮拭肺俞、肝俞、腎俞穴,下肢足三裏諸穴,用補法。每穴要刮25~30次。此治療需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
方法2 肺俞、合穀、血海穴等
用刮痧法。先刮拭大椎及背部的大杼穴;然後對背部的肺俞至腎俞穴進行刮拭;接著刮拭前臂的外關、合穀兩穴,最後刮下肢的血海穴。都用瀉法。此法對治療風盛血燥引起的斑禿效果顯著。可達解表瀉熱,解表宣肺,祛風邪,和營血,平肝潛陽,滋陰益腎,祛風通絡,清熱涼血的功效。
溫馨提示
保持生活作息有規律,在日常生活中盡量保持情緒的穩定,忌焦躁、憂慮;同時應保證充足的睡眠,忌疲勞過度等,對預防斑禿會起很大作用。斑禿後宜盡早治療,錯失治療的時機,不僅會增加以後治愈的難度,還會增加反複發作的概率。斑禿患者頭皮最忌強堿性洗發劑,所以洗頭時盡量少用強堿性的洗發水。
白癜風
中醫稱為“白癜風”或“白駁風”。多由肝脾腎虛致機體陰陽失、氣血失和,濕熱風邪乘虛而入所致。本病以局部或泛發性色素脫失形成白斑為特征,西醫稱為色素脫失,是一種常見多發的色素性皮膚病。易診斷,難治療。世界各地均有發生,男女發病無顯著差別。一般膚色淺的人發病率較低,膚色較深的人發病率較高。白癜風可分為尋常型和節段型。病因有工農業汙染、內分泌與免疫功能失調、微量元素缺乏、神經精神因素、遺傳因素及外傷等。
方法 風池、中脘、曲池穴等
采用直接刮痧法進行治療。刮拭前,先塗抹正紅花油或刮痧活血劑,刮拭時,將刮痧板與皮膚保持45度角進行操作,先由上而下按順序刮拭背部的風池、肺俞兩穴;再按由內而外的順序刮拭腹部中脘穴及下肢的曲池、血海、三陰交各穴。力度掌握在患者感受舒適為宜,對刮痧部位要反複刮拭,直至刮拭出痧痕為止,但刮拭局部病變部位時手法力度要輕柔,不要求出痧。刮拭手法以補法為主,10次為l療程,治療時間視患者病情輕重、病程長短而定。
溫馨提示
白癜風患者應保持良好心態,盡量緩解壓力,經常曬太陽,避免接觸酚及酚類化合物,注意休息。合理膳食,注意營養搭配,多吃高蛋白、低脂、低糖和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忌酒、海鮮等刺激性食物。
皮膚瘙癢
皮膚瘙癢是指無原發皮疹,但有瘙癢的一種皮膚病,中醫稱為風瘙癢。全身均可發生,以麵、背和四肢為多。風邪、濕邪、熱邪、血虛及蟲淫等為致病主要原因。皮膚瘙癢症有泛發性和局限性之分,皮膚瘙癢常為陣發性尤以夜間為重,可伴有頭暈、精神憂鬱、食欲不振等神經衰弱症狀。局限性皮膚瘙癢症發生於身體某一部位,以肛門、陰囊及女陰等部位最為多見。